search

延平四賢都是誰,他們有什麼歷史貢獻

延平四賢都是誰,他們有什麼歷史貢獻

  在福建南劍州有這麼一個首詩“南劍四賢誰不知,才華橫溢展風姿。德閎學粹楊時也,苦讀勤修從彥為。”在中國著名景點中四賢祠是他們是舊址。明初改為延平府,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延平四賢在宋明理學發展史上,“延平四賢”是上傳承洛學,下開創閩學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延平四賢中,楊、羅、李均為南劍州人氏,故早在南宋時,就已被尊稱為“南劍三先生”。

  在學術傳承上,“南劍三先生”是遞相授受的師徒關係。他們先後致力於二程洛學的闡發和傳播,為其後繼者朱熹開創閩學,集理學之大成,奠定了基礎和鋪平了道路。

  明洪武十七年頒佈科舉取士式,程朱理學正式被確立為“官學”,“延平四賢”的地位隨即得到大幅攀升,被看做是上接孔孟、下傳萬世,具有存亡絕續繼往開來之功的宗師性人物群體。

  楊時、羅從彥、李侗、朱熹四位大儒,作為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傳統文化的代表人物,他們的思想對後世影響十分深遠。其中有積極的方面,也有消極的方面。

  楊時(1053-1135年),字中立,南劍州將樂縣(屬今明溪縣龍湖)人。[1]生於宋仁宗慶曆四年,卒於宋高宗建炎四年,年八十七歲。【疑年錄作生於皇祐四年,卒於紹興五年,年八十三歲;宋史本傳不著卒於何年,亦作八十三年。此從直齊書錄解題】幼穎悟異常,能屬文。

  與遊酢、伊熔、謝良佐並稱“程門高弟”(程門四大弟子)。稍長,心經史。熙寧九年,(公元一〇七六年)中進士第,調官不赴。學於程顥,顥死,又學於程頤。杜門不仕將十年。歷任州一級的司法、防禦推官、教授、通判等職,歷知劉陽、餘杭、蕭山三縣,多有惠政。高宗時,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致仕,優遊林泉,以讀書講學為事。

  東南學者,推為“程學正宗。”朱熹、張栻的學部,皆出於時。學者稱為龜山先生。卒諡文靖。時著有《龜山集》二十八卷,《文獻通考》及二程粹言《四庫總目》等,並行於世。

  羅從彥:(1072-1135)北宋學者,系南平東坑羅源村人,他拜學於楊時,畢生致力於理學研究,在南平築室于山中,絕意仕進,體驗天地萬物之理,常聚於九峰山育德泉講道。紹興2年羅從彥61歲經朝廷特科授予廣東惠州博羅主簿,64歲卒於武平縣學,數年後由門人李侗為歸南平羅源村裡,世人稱豫章先生。他的代表作有《遵堯集》。

  李侗:(1093-1163)南宋學者,南平爐下鄉樟林村人,學者稱延平先生,拜學於羅從彥,他的祖父和父親皆以儒學起家。李侗24歲從學於羅從彥,一心追求儒學真諦,數年後盡得羅氏所傳,後屏居山田,結茅水竹間,謝絕世故,一生不為官。隆興元年(1163)年應福唐守汪應辰之邀,赴福唐講學,不幸病逝於府治之館。時年71歲,後歸葬於爐下瓦口村。

  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學家,別稱紫陽先生。祖籍徽州婺源,朱熹生於南建州尤溪縣城毓秀峰下,以閩籍登紹興十八年進士,任同安主簿。朱熹之父朱松乃李侗學友,紹興23年他從同安徒步到南平,遵父志投學於李侗門下,盡學得李侗真傳。而後成為世人敬仰的大師。慶元六年(1200)朱熹71歲病逝,被追封為信國公,後改封徽國公。其代表作有《四書章句集註》《周易本義》《楚辭集註》《詩集傳》等。

  【結束語】延平四賢在宋明理學發展史上,“延平四賢”是上傳承洛學,下開創閩學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延平四賢中,楊、羅、李均為南劍州人氏,故早在南宋時,就已被尊稱為“南劍三先生”。

京劇四小名旦都是誰,他們各自的特點

  在京劇文化中有四個著名的青年旦角演員。在以前,因為青年旦角的演員不斷的湧現,所以就決定選拔“四小名旦”最後選出咯李世芳、毛世來、張君秋和宋德珠。但是因後來李世芳失事後四小名旦出現空缺,所以才有了後來的補位。那麼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他們吧!

  李世芳

  李世芳原名李福祿,祖籍山西,1921年生於北京。父親李子健是晉劇名旦,藝名“紅牡丹”,文武兼精。母親亦為晉劇名優,授徒很多。李福祿11歲入“富連成”科班五科,改名李世芳。1936年拜梅蘭芳為師。他刻苦專心,藝事精進,加上他又娶名旦姚玉芙之女為妻,在其岳父指導下,他廣採博納,風格獨具。

  他扮相華麗大方,眼睛靈活傳神,嗓音甜潤明亮,舞姿準確優美,富有創新精神,當時評論他是:以其秋水雙瞳,春風舉雲,酷似婉華,具王者相,獲有“小梅蘭芳”之譽。常演劇目有《宇宙鋒》、《貴妃醉酒》、《玉堂春》、《霸王別姬》、《生死恨》等。1947年1月5日應某票房邀請,由上海去青島演出,不幸飛機在青島嶗山附近失事遇難,是年26歲,其學生有李蓉芳等。

  張君秋

  張君秋原名滕家鴻,祖籍江蘇丹徒。1920年生於北京。自幼師從李凌楓,後拜王瑤卿先生和“四大名旦”為師。又娶尚小云的琴師趙硯奎之女玉芙為妻,由他岳父為其操琴,演唱更勝一籌。他氣度大方,嗓音嬌媚脆亮,音域寬,音色好,眼神靈活。

  當時報界對他的評價是:扮相似梅、唱功似尚、腔調似程、做工似荀,又勇於創新。常演劇目有《玉堂春》、《望江亭》、《狀元媒》、《春秋配》等。他取眾家之長,經長期的舞臺實踐,已形成舒展華麗的“張派”,成為一代旦角宗師。其弟子楊淑蕊、薛亞萍等。

  毛世來

  毛世來,祖籍山東掖縣(今萊州市),1921年生於北京,其大哥坐科“斌慶社”習武生,藝名毛慶來。三哥坐科“富連成”四科,藝名毛盛榮。他11歲入“富連成”科班五班,藝宗筱翠花(於連泉)。曾拜梅蘭芳、尚小云,後拜荀慧生、芙蓉草(趙桐珊)為師。初演青衣,後改花旦,兼演武旦,蹺工極佳。他嗓音清亮、甜潤,道白清麗乾脆,扮相嬌小玲瓏、嫵媚動人。

  他眉目頗似尚小云,做工近似荀慧生,享有“小筱翠花”之譽。他是“四小名旦”中組班最早的人,也是最早到上海演出的一位名旦。常演劇目有《翠屏山》、《大英傑烈》、《小放牛》等。1958年由北京調長春任吉林省劇協會長、吉林戲校校長等職,後患偏癱。其弟子邢美珠是當今紅氍毹坤伶一紅角;王繼珠獲得“梅蘭芳金獎大賽”金獎。

  宋德珠

  宋德珠原名宋寶祿,號穎之,祖籍天津,1918年生人畢業於中華戲曲學校。曾先後向名武旦餘莊兒(餘玉琴)、小四十(朱桂芳)、老水仙花(郭際湘)、九陣風(閻嵐秋)、十陣風(張善亭)、白牡丹(荀慧生)、程硯秋等學藝,後和王玉蓉在王瑤卿那裡學戲。並娶名武生小振庭之女為妻。他以演武旦、刀馬旦為主,兼演青衣花旦。

  他武功堅實,扮相俏麗,動作靈巧,身手輕捷,具有英俊氣,形成美、媚、脆、銳的獨特表演風格,是京劇武旦挑班第一人。常演劇目有《扈家莊》、《楊排風》、《十三妹》等,後因年事過高,執教於保定、石家莊等地,並任河北省劇協會長。1984年7月18日謝世。他桃李滿門,其女兒宋丹菊繼承其衣缽。

  “四小名旦”演藝超群但風格各異——李世芳唱做俱佳,有“小梅蘭芳”之稱;毛世來深得“花旦大王”筱翠花的真傳,擅演《十三妹》等劇;張君秋博採眾長,創立了“張派”藝術;宋德珠工刀馬旦、武旦,以武功和“出手”見長,世稱“宋派”。

  1947年因李世芳在青島罹難,宋得珠又一時息影舞臺,是年北京《紀事報》倡議再進行新“四小名旦”選舉。8月1日開始投票,9月15日揭曉,歷時45天。張君秋名列榜首,陳永玲、許翰英當選。名次為張君秋35730票、毛世來27256票、陳永玲24309票、許翰英23578票。選舉後他們又在華樂劇院同臺合作演出〈四白蛇傳〉。

  許翰英演《遊湖借傘》、陳永玲演《水漫金山》、毛世來演《斷橋。合缽》、張君秋演《狀元祭塔》。連演三天,場場爆滿,一時傳為梨園美談。張君秋也由此獲得“祭塔旦”的美稱。但為了和前“四小名旦”相區別,陳永玲、許翰英被稱為後“四小名旦”或新“四小名旦”。

  陳永玲

  陳永玲原名陳志堅,祖籍山東惠民,1929年生於青島。讀書時對京劇就有特殊愛好,曾拜南方“四大名旦”王芸芳(邵步武)為師學旦,後考人北平中華戲曲學校學戲,師從筱翠花。後拜梅蘭芳、尚小云、荀慧生為師,工青衣花旦。他戲路寬廣,唱做俱佳,曾組“玲聲社”挑班演出於京、津、滬等地。常演劇目有《小上墳》、《戰宛城》、《拾玉鐲》、和《貴妃醉酒》等。

  五十年代曾與譚富英、裘盛戎、李多奎等到青島演出,受到歡迎。他娶名伶言慧珠之妹言慧蘭為妻。後任蘭州市京劇團團長,並於甘肅省藝校任教。椐說他是香港戲劇演員協會理事長、香港陳永玲京劇團團長。海外報刊評論他是“集梅、程、尚、荀、筱絕技於一身”的“中國名旦”。其學生魏海敏是顧正秋後的第二位獲得美華藝術協會頒發的“終身藝術成就獎”的坤伶。

  許翰英

  許翰英原名許景烈。祖籍山東平度(現青島平度市)。自幼酷愛京劇藝術,九歲曾向趙綺霞等學戲。23歲拜荀慧生為師,並得到梅蘭芳的指教,技藝大進。一時曾有男(許)翰英、女(童)芷苓之說,成為“荀派”演員佼佼者。

  解放初他參加青島市文聯京劇團後成為青島市京劇團頭排旦角,一出《紅娘》紅遍大江南北,久唱不衰。後來他參加了江蘇省京劇團。常演劇目有《勘玉釧》、《金玉奴》、《香羅帶》、《釵頭鳳》等。他未能逃過“文革”的厄運,1971年6月8日蒙冤致死,享年50歲。

京劇荀派傳人都有誰,他們各自的代表作

  我們都知道京劇有好幾個流派。而每個流派的代表人都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本期的京劇文化,小編就想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京劇中流派之一:荀派。看看荀派的傳人都有誰,這些荀派傳人的代表作都是些什麼。

  荀慧生:

  荀慧生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戲,其中代表作為《元宵謎》、《玉堂春》、《棋盤山》等,與楊小樓、尚小云、潭小培一起稱為“三小一白”。1927年和1931年兩次當選“四大名旦”,有“無旦不荀”的美譽。誕辰:1900年1月5日,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十二月初五日;逝世:1968年12月26日,農曆戊申年十一月初七日。

  代表劇目

  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戲,其中代表作為《元宵謎》、《玉堂春》、《棋盤山》等,與楊小樓、尚小云、譚小培一起稱為“三小一白”。1927年和1931年兩次當選“四大名旦”,有“無旦不荀”的美譽。

  荀慧生長年與陳墨香、陳水鍾合作,編演了大量的新戲,在排演中得到王瑤卿的大力幫助。他演出的劇目有三百多出,大致有以下三類劇目:一是《繡襦記》、《一綹麻》《丹青引》、《紅娘》、《勘玉劍》、《釵頭鳳》、《魚藻宮》、《紅樓二尤》、《荀灌娘》等新編演的劇目。

  二是《販馬記》、《玉堂春》、《十三妹》、《得意緣》等增益首尾的傳統劇目;三是從梆子移植為京劇的《花田錯》、《元宵謎》、《辛安驛》、《香羅帶》等將近四十齣戲。其他劇目還有《杜十娘》、《金玉奴》、《卓文君》、《胭脂虎》、《霍小玉》等。

  王紫苓:

  王紫苓,女,京劇旦角。1932年12月生於天津。著名京劇荀派表演藝術家,為天津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天津市表演藝術諮詢委委員,上海荀派藝術研究會會員,天津作家協會會員。

  王紫苓盛年時期的常演劇目有荀派劇目《坐樓殺惜》、《十三妹》、《紅娘》、《勘玉釧》、《釵頭鳳》、《杜十娘》、《紅樓二尤》、《霍小玉》、《荀灌娘》,骨子老戲《大英傑烈》、《紅梅閣》、《戰宛城》、《拾玉鐲》、《翠屏山》、《大劈棺》、《武松與潘金蓮》、《武家坡》、《汾河灣》,梅派劇目《鳳還巢》,尚派劇目《失子驚瘋》,程派劇目《鎖麟囊》、《六月雪》,反串武生戲《三岔口》、《白水灘》、《八蜡廟》等。


京劇程派傳人他們各自的代表作

  我們都知道京劇有好幾個流派。而每個流派的代表人都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本期的京劇文化, 小編就想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京劇中流派之一:程派。看看程派的傳人都有誰,這些程派傳人的代表作都是些什麼。   李佩紅:   李佩泓基本功紮實,戲路寬廣,文武兼能,扮相凝重大方,飾演巾幗英雄,頗有大將風度,為常人所不及。她的演唱 ...

京劇梅派傳人他們各自的代表作

  我們都知道京劇有好幾個流派。而每個流派的代表人都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本期的京劇文化,小編就想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京劇中流派之一:梅派。看看梅派的傳人都有誰,這些梅派傳人的代表作都是些什麼。   梅葆玖:   梅葆玖(1934年3月29日—)京劇表演藝術家,男,祖籍江蘇泰州,國家一級演員。梅葆玖出生在上海思南路的 ...

京劇裘派傳人他們各自的代表作

  我們都知道京劇有好幾個流派。而每個流派的代表人都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本期的京劇文化,小編就想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京劇中流派之一:裘派。看看裘派的傳人都有誰,這些裘派傳人的代表作都是些什麼。   方旭:   人名,著名人物為京劇演員,男,漢族,1984年生,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現在國家京劇院一團,工花臉,宗裘派, ...

清末梨園三怪他們“怪”在何處

  梨園臺下,你說,戲如人生,我說,人生如戲。背離了命運的軌跡,你我紅塵皆是錯。情盡,無淵。梨園是戲曲班子的簡稱,而在清末時期的梨園卻是有著名的梨園三怪,你對我國瑰寶文化有多少了解呢?本期戲曲大全為你解析梨園三怪。   梨園,原是古代對戲曲班子的別稱。我國人民在習慣上稱戲班、劇團為“梨園”,稱戲曲演員為“梨園 ...

元雜劇大家的是他們的代表作

  大家都知道元雜劇的興起時期在元大德年間,也在上幾篇文章中瞭解到了它的形式、體制以及表演的方式特點。也都瞭解在了他們的一下代表作品,但是在這裡小編想問問大家在戲曲大全中元雜劇的四大家是哪四個你們會知道嗎?沒關係不瞭解的我們在來詳細回顧一下吧。   白樸: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白樸遊至九江,再入巴陵 ...

戰國公子是戰國公子排名

  戰國死工資指的是在戰國末期楚國的春申君,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和魏國的信陵君。當時這四位都是王公貴族的國家君王后代,而且當時的四人都以養“士”著稱,所以被那時的人稱為戰國的四公子。本期的民族文化,就來告訴你戰國四公子的各方面排名情況。   信陵君:   信陵君名魏無忌(??~前243),是戰國時期魏國 ...

天津四大書法家分別是他們擅長的書法

  書法是我們常常使用的文字的一種表現的藝術形式,中國漢字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的藝術。想要成為書法家,不是隨隨便便寫出幾個字就可以的,要用一定的字型寫出它富有的美感而成的藝術作品。本期天津文化,我們一起來了解天津的四大書法家都是誰。   華世奎:   華世奎(1863-1942)近代天津著名書法家。字啟臣,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