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張騫出使西域為什麼被稱為張騫鑿空有什麼重大作用

張之洞為什麼被稱為張南皮

  清末重臣張之洞生於貴州,但按清代戶籍管理制度,其籍貫是直隸南皮,因而被世人稱為張南皮。

  張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領,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創辦了自強學堂,三江師範學堂,湖北農務學堂,湖北武昌蒙養院,湖北工藝學堂,慈恩學堂,廣雅書院等,政治上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工業上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八國聯軍入侵時,大沽炮臺失守,張之洞會同兩江總督劉坤一與駐上海各國領事議訂0東南互保,並鎮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光緒三十四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諡文襄,有《張文襄公全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張騫出使西域為什麼被稱為張騫鑿空有什麼重大作用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張騫通西域,於是西北國始通於漢矣。然張騫鑿空,其後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誠信)與國外,外國由此信之”。裴《史記集解》:蘇林曰:鑿,開、空、通也。騫開通西域道。”鑿空,即開通道路,指張騫開通中原與西域的交通,張騫鑿空和張騫出使西域是同義詞。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二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張騫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張騫出使西域有什麼重要意義

  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透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張騫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出使西域的經過是什麼

  公元前139年,張騫在胡人甘父的帶領下,率領一百多人從隴西出發,一路向西去。正當張騫一行匆匆穿過河西走廊時,不幸碰上匈奴騎兵,全部被抓獲。關了十年後,張騫找到機會逃出匈奴,經過一番磨難後終於到達大月氏。但此時的大月氏國家安穩,不願意與匈奴開戰。張騫在此停留了一年多也沒能說服大月氏,只好離開回到了長安。   ...

出使西域哪些貢獻

  1、開拓了後世聞名的“絲綢之路”。   2、促進了中國與西域之間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文化的交流。   3、促進了漢夷之間的第一次文化交融。   4、豐富了漢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5、加速人類文明的發展,對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甚大。 ...

出使西域帶回哪些食物

  帶回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芝麻與鴕鳥蛋等,還有西域的樂器和歌舞。   張騫,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故里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千米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嚮導,率領一 ...

出使西域的歷史意義

  意義:   1.開拓了後世聞名的“絲綢之路”。   2.促進了中國與西域之間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文化的交流。   3.促進了漢夷之間的第一次文化交融。   4.豐富了漢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5.加速人類文明的發展,對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甚大。 ...

出使西域成功的原因分析

  1、直接動因:漢朝日趨強盛後,計劃積極地消除匈奴貴族對北方的威脅;因此張謇的出使有後方漢朝的極力保障;   2、西域方面原因:由於匈奴奴隸主對西域各族人民的剝削、壓迫是極其殘酷的。西域各族人民都希望擺脫匈奴貴族的壓迫。前162年,大月氏再度被匈奴攻擊。當時冒頓單于的兒子老上單于還把大月氏的國王殺掉,並把國 ...

出使西域的故事五十字

  張騫出使西域,指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 ...

出使西域的時間

  第一次: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為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第二次:元狩四年(前119)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聯絡烏孫。   張騫出使西域首次出行   時間: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   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