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彝族族源

彝族族源

  關於彝族族源,說者不一,有云南土著說、東來說、西來說、南來說、北來說等等。不過,根據彝文經典記載和彝族口頭傳說,多說彝族的祖先原在“世界的北方”,甚至還有原住西北高原某處等。彝族巫師們為死者送魂的路線,也多指向北方。而據漢城記載,今四川漢源、滬定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一帶稱為“旄牛繳外“,東漢永平十四年(公元七十一年)這裡的一些部落首領表示“舉種奉貢”,史載所屬有“百餘國,戶百三十餘萬,口六百萬以上”,足見其地方廣大,人口眾多,而其中的一個白狼部落曾向東漢朝廷獻了《白狼歌》,共有四十四句一百七十六宇,其漢字音譯和註釋流傳至今。

  據許多語言學家考據,其語言接近彝語支(特別是其中的納西語),其中與彝語相同的詞彙也有二十多個。這說明,在距今二千年左右,彝族的先民仍有相當多的人在今川西阿壩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一帶生息著。但根據本世紀五十年代在晉寧石寨出發現的滇王墓,特別是其中出士的青銅鑄器上,有一種編髮的民族,其服飾和髮式也與彝族近似,這些考古材料又證明,遠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雲南的昆明一帶也有彝族的先民活動。根據考古發現的竄銅器圖象,滇池附近的統治民族並非編髮的彝族先民,而是建立滇國的滇族(其族屬未定),但這至少說明,西漢時代的雲南已有彝族先民的足跡。考古史料說明彝族先民居於雲南的明證,是昭通縣後海子東晉時代的霍氏墓壁畫,其中有兩列行人頭頂梳尖髻,狀如大小涼山彝族的“英雄髻”(俗稱“天菩薩”),其身著的披氈也與彝族相同,儘管這壁畫出自漢族統治者的墓室,卻也不能不是彝族先民在一千五、六百年前就居住在昭通的力證。

  以上考古、文獻和彝文記述的有關材料說明,至少是在二千多年前,今雲南和四川的廣大地區已有彝族先民分佈。更值得注意的是,彝文、彝族傳說和送魂路線,包括東漢時奉獻《白狼歌》者,都是男子,這顯然是父系確立後的反映,而在此以前的母系時代,彝族的發源地究竟何在?這仍是值得深入探索的問題。 彝族的各種不同支系由於歷史和自然條件的差異,其族源的傳說和有關史料也不盡一致,這都反映了彝族歷史發展不平衡的特點。

保安族的族源和形成

  保安族也是甘肅特有的三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解放以前,也沒有被當作一個民族,而是被稱為“保安回”。1952年才正式定為單一民族。

  關於保安族的族源,也有多種說法——一說源自東鄉或新疆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人;二說源自新疆或四川或臨夏大河家的回回人;三說源於東鄉揚妥家人與藏族婦女結合的後裔;四說源於陝、甘等地派去青海吃糧當兵的人。現在看來,應與東鄉族的形成類似,是以回族和蒙古人為主,加上藏族、土族、漢族的成分,融合而成的,即由蒙古汗國西征帶回來的中亞回回人,與駐紮在青海的蒙古軍人及其眷屬以及與他們雜居的藏、漢、土族人融合而成的。其民族正式形成大約在明代時期。保安族原來在青海同仁地區戍邊屯墾。明萬曆(1573—1620年)年間,為加強邊防,在同仁隆務河畔築起保安堡,下轄十二族(部)。清咸豐、同治前後,由於官吏挑撥民族關係、宗教關係(保安人信仰伊斯蘭教,藏、土族信佛教),矛盾鬥爭激烈,部分保安人先逃往青海循化,後逃到甘肅積石山大河家定居,形成現在保安族的主要聚居區。

  保安族信奉伊斯蘭教。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其語言約有41.5%的詞彙與蒙古語相同。有些詞彙則與東鄉語相同,多通曉漢語,通用漢文。

東鄉族的族源和形成

  東鄉族是甘肅省特有的三個民族(裕固、東鄉、保安)之一,主要聚居在東鄉族自治縣以及積石山、廣河、和政等地,也有散居於蘭州、定西的,甘南藏族自州治也有一部分。新疆等省區也有一些東鄉人,那是解放後遷去的。

  解放以前,東鄉族被稱為“東鄉回”,“東鄉土人”,沒有被作為一個民族看待,解放後才正式確認為一個民族,並因他們主要居住在河州以東而定名為東鄉族。

  關於東鄉族的族源,原來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說源於回回色目人;二說源於蒙古人;三說是由回回人、蒙古人、漢人融合而成的。總的來說,因為東鄉族自稱“撒爾塔”,泛指中亞一帶的回回人。所以基本上可以認定是以回回人和蒙古人為主,加上部分漢人融合而成的。再具體些說,是13世紀大蒙古國軍隊西征歐亞時,從中亞帶回來很多伊斯蘭教徒,成為蒙元的“探馬赤軍”,派駐各地,東鄉地區也有一支軍隊,他們戰時打仗,平時屯墾或從事手工業生產,或從事放牧、驛站工作等,與當地早年遷來的回回人、蒙古人、漢人,雜居在同一個地方,共同生產、生活,互通婚姻,共同信仰伊斯蘭教,互相幫助,增進相互間的思想感情,語言文字也漸趨統一,大約在明代時期,融合成為東鄉族。明朝時,大部分歸東鄉何土司管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詞彙中有不少突厥語、阿拉伯語、波斯語和漢語的藉詞(現在多通曉漢語),使用漢文,信仰伊斯蘭教。


悠久的和銅鼓文化

  當人們站在舉世聞名的花山岩壁畫前,由衷的讚歎2000多年前何以有如此宏偉的藝術鉅作時,可知道那些生動而古拙的人物畫像正是壯族先民們的形象?壁畫上的人物和船形、刀劍、鍾、銅鼓等圖形,給我們傳遞了壯族悠源的歷史資訊。壯族祖先的文明起源無疑要比花山岩壁畫久遠的多。據可考的歷史所知,壯族的先民被稱為漢人,漢在周代 ...

稚生同人小說完結

  1、《龍族》,作者是白雪心。   2、《洪荒之龍族末學》,作者是凌風一鶴。   3、《晨光世界的龍族》,作者是佳察倫伊瑟。   4、《龍族之續命人》,作者是博登韓。   5、《網遊之龍族來襲》,作者是箬窮途。   6、《龍族之血脈隱現》,作者是雨後飛星。   7、《變身龍族蘿莉》,作者是甜下有雙。   8 ...

普米的歷史和由來傳說

  普米族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是中國古代民族氐羌的後裔。那麼,關於普米族的歷史族源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透過普米族文化一起去了解關於普米族的歷史族源和由來傳說吧。   犛牛種說   最早從史料學的角度對“西番(普米)”進行考證的是方國瑜先生。方先生在《彝族史稿》中認為:“自岷江 ...

大雪山彝族拉祜傣族鄉的人文地理

  “做什麼事,說什麼話,都太在乎別人的感受,等於為別人活著。你照顧不了所有人的感受,你只會讓自己不好受。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證明什麼,生活得更好,是為了自己。”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來拉祜族文化看看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鄉的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民風民俗   大雪山鄉民間風俗較多,規模形式不盡相同,隨著改革 ...

大雪山幸福彝族拉祜傣族鎮簡介

  本期拉祜族文化帶來的是大雪山幸福彝族拉祜族傣族鎮簡介,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鄉,位於永德縣東南部,臨滄市以西,。東和東北與耿馬縣、雲縣接壤,南與耿馬縣相望,西與崇崗鄉、班卡鄉相連,西北與永康毗鄰,北與亞練、烏木龍鄉連線。   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鄉,位於永德縣東南部,臨滄市以西,。東和東北與耿馬縣、雲縣接壤 ...

彝族和白族的傳統節日之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彝族火把節;苗族在這一天祭“土地”神;農曆六月二十五日為白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這兩個少數民族最為隆重的節日,家家戶戶焚香、祭祖、喝酒吃肉,村中扎一大火把,有的高12米,根據平、閏年扎12或13道麥秸,插滿香、糖、果,以示豐收和吉祥。   傍晚,大火把熊熊燃燒,男女老少載歌載舞。隨後小 ...

彝族節日——三月花會

  三月花會是雲南省祿豐縣高峰一帶彝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十三日舉行。此時正值馬櫻花盛開,方圓數十里的彝族青年男女們在這一天要身著盛裝,聚集在當地花山樑子上,大家唱歌跳舞,直到日落西山才告別回家。也有的青年男女在一起互相交流,感覺情投意合便成雙成對躲入密林中互訴衷腸。   關於三月花會,有一則傳說,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