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2、山鳴谷應,風起水湧;
3、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也;
4、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5、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前赤壁賦》中的定語後置句有:
1、“客有吹洞簫者”,即有吹洞簫之客,定語是“吹洞簫者”,以此形容“客”;
2、“凌萬頃之茫然”,即凌茫然萬頃,“茫然”是定語,修飾“萬頃”;
3、“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即此非孟德之於周郎困者乎,“於周郎”是介賓短語後置,放在動詞“圍困”之後作補語,修飾被省略的“地”。
全文以“樂—悲—樂”形成了一條內在的感情線索。先透過對月夜泛舟的秀美景色的描繪抒發了自己的超然之樂,接著感情為之一變,以簫聲嗚咽烘托悲傷的氣氛,由歷史人物的興亡抒發人生苦短的悲懷,再從水、月之自然現象來悟“變”與“不變”的人生哲理,抒發曠達超脫、積極樂觀的情懷,最終由悲轉樂。《前赤壁賦》的抒情脈絡從喜轉悲入樂,委婉有致,條脈分明。景則水月流光,情則哀樂相生,理則物我相適,雜以嗚嗚簫音,悠悠古事。體物寫志,妙在不離眼前景,而議論、見識又不囿於眼前景。情因景發,景以情顯,兩兩相觸,縹緲多姿,創造出美妙的神話般的境界。又借景說理、寓理於情,使得賦充滿詩情畫意,而兼具哲理。
1、《後赤壁賦》作者:蘇軾,朝代:宋。
原文: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 ...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餚核既盡,杯盤狼籍。 ...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漢族,眉州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 ...
赤壁賦中表達忘記了空間的句子是“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出自《前赤壁賦》。
意思:在江面上乘著輕風無所不至,不知到哪裡才會停棲,感覺身題輕得似要離開塵世飄飛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讓人忘記了空間上的界限。
《前赤壁賦》是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貶謫黃州時所作的散文 ...
《赤壁賦》中所有而的意思:
1、羽化而登仙:連詞,表承接。
2、扣舷而歌:連詞,表修飾。
3、侶魚蝦而友麋鹿:連詞,表並列。
4、而未嘗往也:連詞,錶轉折。
5、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連詞,表順承。
《赤壁賦》的作者是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赤壁賦》寫於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 ...
《後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即1082年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是《赤壁賦》的姊妹篇。與前篇純寫江上泛舟不同,後篇記遊,以登岸履險為主,也無談玄說理的內容。文章前面記真景真情,透過毫不雕琢的天然佳句,給人一種壯闊的美感。中間對踞石攀木、俯江長嘯的細緻描寫,真切地表達了作者 ...
1、望:七月之望,名詞,陰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向遠處看。
2、歌: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詞;倚歌而和之,歌聲。
3、如:縱一葦之所如,往;浩浩乎如馮虛御風,像;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像。
4、然:其聲嗚嗚然,樣子,像聲詞詞尾;何為其然也,這樣。
5、長:抱明月而長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