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徐聞喪葬習俗

徐聞喪葬習俗

  建國前,城鄉喪葬禮儀繁瑣。其程式一般是:1為死者梳洗更衣。一般穿白棉布衣3套。2發訃告,通知親族、戚友前來弔唁,送香燭、紙帛、輓聯和錢物。3設靈堂,做齋事,請僧道唸經超度。4屍體“入殮”。一般以黃、紫紙鋪底,絲棉裹屍。5出殯。出殯前舉行祭禮,孝子(長子)頭戴麻冠,身穿孝服,腰繫麻帶和斧頭大刀,腳穿草鞋,手持孝棒、魂幡,對死者三跪九叩,其他親屬也隨後而拜。出殯一般在上午六七點鐘進行。靈牌、靈屋、輓聯、祭幛、花圈和鑼鼓隊在前,道公鳴鑼擊鼓打鈸吹笛鳴炮開道,並拋紙錢,接著是8名漢子抬棺慢行,孝子持魂幡於棺前,直系子孫、親屬於棺後,最後是親友手持黑扇和檀香,列隊送行。沿途所經過的人家在門口燒起一堆火,或潑水,以示“送別”和驅邪。親友一般送至半途則回主家,以桃葉水洗面、煙火燻眼,實行“潔淨”;6埋葬。7“圓墓”,即下葬三天後孝子認墓、加土。8“祝七”。自去世之日起,每滿7天為一個“七”期,在每個“祝七”期間,孝子於傍晚帶孝供飯祭祀,並在出殯途上插香。男性死者以三七為重,女性死者以“五七”為隆。9守靈。守靈期一般為100天或120天(自亡日起計),此期間,孝子忌剃髮和串戶做客。10“除服”。一般是去世後100天舉行,也有另擇黃道吉日進行,其時,先做齋事,焚化“靈屋”、“冥府錢幣”、“陰人衣物”及孝子的麻衣,最後將靈位送上神閣,故又稱“上高”、“脫麻”或“做百日”。在辦喪事過程中,以“除服”較隆重。富有之家多設道場請道人、僧侶祭祀數天。一般家庭則做“半夜吉”。貧苦之家喪事從簡,有的只以草葦裹屍、破缸當棺隔土埋葬後則算完事。有的村莊以村或宗族、姓氏為單位組織起“盂蘭會”、“千人會”等,按丁設股籌集治喪資金,統籌安排或借貸以解決貧困之家治喪經費之不足。建國後,“盂蘭會”、“千人會”均被廢。基督教徒,喪事從簡,僅請“教父”(教頭)唸經超度,隨後送往葬場。

  建國後,城鄉喪葬習俗變化不大,但城鎮黨政機關有所變革,廢除舊時喪葬環節,舉行追悼會,由死者的親屬及生前好友為死者贈送花圈、輓聯,並臂帶黑紗,胸佩白花瞻仰死者遺容,行三鞠躬,寄託哀思。

  埋葬方式,城鄉居民一般實行土葬,少數寺廟的僧尼實行火葬。建國後,縣人民政府為節約用地,大力提倡火葬,曾於1981年撥款10萬元於大水橋水庫西側建起火葬場,但由於群眾對火葬認識不足等原因而未啟用,至今仍多土葬。

徐聞生育習俗

  舊時,婦女在懷孕期間,禁止在其住房周圍動土或堆放重東西。婦女分娩時一般都請來“忌仔公”或“忌仔婆”搶嬰兒。生育頭胎嬰兒,孃家要送嬰兒衣服、被褥、揹帶、搖籃之類,稱為“賀儂”。還要給產婦送雞蛋、豬腳、雞、肉等營養品。嬰兒滿月,要剃胎毛,俗稱“剃滿月頭”。滿月時,富家做“滿月酒”,並給嬰兒命名(奶名)。是日,孃家備米、肉、甜糟、蛋品、糖等來慶賀。產婦出房,俗稱“出月”,才能踏進他人房間。嬰兒一週歲時,親朋一般饋贈禮物。富裕人家設“週歲宴”,席間陳設書畫、硯筆、刀劍、算盤、秤尺等器具讓小孩揀取,視其喜愛,預卜日後。現在做“滿月”、“週歲”從簡,長輩僅給小孩饋贈衣服、玩具,以示愛心。

徐聞壽辰習俗

  舊時小孩生日,父母備熟雞蛋一個,讓孩子剝開吃,意含“吃老脫殼”。已婚男性31歲壽辰,岳父母家要來賀壽。上了年紀(51歲以上)的父母壽辰,子女一般備點食物和新衣來慶祝。其中51、61、71歲為大壽辰,慶祝較隆重。富豪之家慶祝壽辰,往往張燈結綵,懸掛壽像、壽聯,親朋好友先後敬禮。拜壽時,幫受禮人穿新衣,梳洗裝點。受禮人(包括配偶)至正堂,拜天地,拜祖宗,然後依次接受祝拜,並給成年男女傳送“百歲錢”。

  最後舉行壽宴,宴吃“長壽麵”、“長壽餅”等。平民小戶祝壽簡單,唯親屬朋友聚集小酌,表示慶賀。建國後,祝壽大為減少,長輩壽辰,一般是晚輩買點蛋糕、麵條、魚、肉等食品來宴會和祝賀,有的拍照留念。


初終薩喪葬習俗

  中國的喪禮富有濃重的倫理色彩、人情味,宗教信仰觀念也糅含在喪俗中。葬禮中基本信念是“不死其親”,表現在行動上就是“事死如事生”。因此,一個人去世隨之而來的是系列喪葬禮儀,成為一次特殊的離別,要裝點行程、話別餞行、依依不捨地惜別,於是就要裝礆、裝點行程等。   我國民間習俗認為,凡人享年五十歲以上的老或病而 ...

贛縣客家喪葬習俗

  客家人的喪葬觀念基本上繼承了中原漢民的傳統,如相信靈魂不死,重視福、壽、孝、喪禮講究排場,特別重視風水等。相信靈魂不死的觀念。繁縟的葬俗首先來源於靈魂不死的觀念,古人認為人活著是靈魂依附於肉體,而死後靈魂與肉體就分開,靈魂是能夠獨立於肉體之外的,具有超人的力量。因此把靈魂當作神秘的物件加以信奉。舊時人們對 ...

維吾爾族人的喪葬習俗

  維吾爾民間的喪葬儀式,雖說都按照伊蘭教的教規進行,但因各地教派的不同,歷史文化淵源的影響的相異,所處地理環境的區別等因素,在大同之中有許多小異呈現出形形色色的特點。   □驅鬼避邪   在維吾爾民間,當老人或就要被病魔奪去生命的病人處在彌留之際時,其親屬就請來一位阿訇到家裡唸經驅鬼避邪,同時,由阿訇用小木 ...

佤族的喪葬習俗

  佤族人死後,實行獨木棺土葬。過去佤族認為人死是由於已死去的家裡人把他(她)的靈魂叫走了, 他的靈魂永遠離開了他的肉體。在病垂危的時候,要殺豬、剽牛看卦。如卦不吉,就認為病人的靈魂已 去,要給其準備後事。人死後,拿幾塊半開放入死者口中,無半開可放茶葉、鹽塊或糖塊代替。換上壽 衣,用棉線將死者的雙腳拇指拴攏, ...

布朗族的喪葬習俗

     布朗族的喪葬習俗   布朗族實行土葬和火葬,以土葬為主。火葬多數是僧侶和高壽者,此外,一般都採用土葬。布朗族的每個寨子附近,亦有一塊墓地,布朗語稱墓地為 壩消 。布朗族的墓地,一般選擇在山坡上,山坡最高的地方是埋葬老年人,布朗語叫 壩朗木瓦 ;中間一段是埋葬青壯年的,布朗語叫 壩格登 ;最低一段是埋 ...

傣族的喪葬習俗

  傣族的喪葬習俗   傣族的傳統喪葬,分土葬、火葬和水葬三種,以土葬為主。在西雙版納傣族地區,每個村寨的附近,都有一塊或幾塊墓地,有的把這種墓地稱作龍山,傣語叫作 壩消 , 壩消內的林木,是不許砍伐的,把它稱為 龍林 。久而久之, 龍林 蒼勁挺拔,蔥蘢青翠,變成了一片風景林,使傣家村寨自然風景更加秀麗。   ...

拉祜族喪葬習俗

  1.搓獨格。拉祜語意為 墓地 ,是拉祜族喪葬習俗。遊獵時期的拉祜族,無喪葬活動,也無墓地。據清康熙楚雄心志卷一我: 保從一遇有死者不殮不菲,停屍而去。另擇居焉一。 十八世紀逐漸定居以看,一些地方出現墓地和省萍形式。凡是行土葬的山寨,一般有一片公共山地為墓地。只交是屬於正常死亡的措內成員,不分宗族、信仰、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