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從軍行之四王昌齡賞析

從軍行之四王昌齡賞析

  王昌齡《從軍行》其四的賞析:

  詩歌透過描寫在陰雲密佈、滿眼黃沙的瀚海“孤城”中擔任戍守任務的將士的寬廣胸襟,表現了他們立誓破敵、決戰決勝的頑強鬥志和愛國主義的豪邁氣概。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意思是從邊塞孤城上遠遠望去,從青海湖經祁連山到玉門關這一道邊境防線。這裡既描繪出了邊塞防線的景色,也渲染了戰爭將至的緊張氣氛,飽含著蒼涼悲壯的情調。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二句,對戍邊將士的戰鬥生活與胸懷襟抱作了集中概括的表現和抒寫,意思是說,在荒涼的沙漠裡,戰鬥繁多,將士身經百戰,連身上的鐵盔鐵甲都磨破了,但是隻要邊患還沒有肅清,就決不解甲還鄉。

  詩人準確把握戍邊將士躍動的心律,又賦之以恰當的色彩和光線,使詩歌藝術畫面的氣象恢宏開闊,情調悲涼壯美,意境深邃高遠,鮮明地體現出生活在盛唐時代人們所共有的精神特徵。

從軍行其4王昌齡主題

  原文: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主題:塑造了感情複雜戍邊將士形象,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濛暗淡的景色裡。

  譯文:青海湖上的綿延雲彩使雪山暗淡,一座城池遙望著玉門關。身經百戰,黃沙穿破了鐵甲,不攻破樓蘭城堅決不回家。

從軍行王昌齡翻譯

  1、從軍行王昌齡翻譯如下:

  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遮得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2、全文賞析如下:

  唐代邊塞詩的讀者,往往因為詩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雜舉、空間懸隔而感到困惑。懷疑作者不諳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為之解者亦有之。這第四首詩就有這種情形。

  前兩句提到三個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橫亙廷伸的祁連山脈。青海與玉門關東西相距數千裡,卻同在一幅畫面上出現,於是對這兩句就有種種不同的解說。有的說,上句是向前極目,下句是回望故鄉。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門關在後,則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鄉該是玉門關西的西域,那不是漢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說,次句即“孤城玉門關遙望”之倒文,而遙望的物件則是“青海長雲暗雪山”,這裡存在兩種誤解:一是把“遙望”解為“遙看”,二是把對西北邊陲地區的概括描寫誤解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見,而前一種誤解即因後一種誤解而生。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詩人在開篇描繪了一幅壯闊蒼涼的邊塞風景,概括了西北邊陲的狀貌。這兩句話的意思是:青海湖上的天空,長雲遮蔽,湖北面綿延著的雪山隱約可見,翻過雪山,就是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再往西,就可以看到玉門關。在唐代,西邊有吐蕃,北邊有突厥,當時的青海是唐軍和吐蕃多次交戰的地方,而玉門關外就是突厥的勢力範圍,所以這兩座城池是唐重要的邊防城。看著青海和玉門關,就使 戰士想到曾經在這兩個地方發生過的戰鬥場面,不由心潮澎湃。可見這兩句寫景中包含豐富的感情,有戍守邊疆將士們對邊防的關注,有他們對自己能擔負保家衛國責任的自豪,也有邊疆環境惡劣,將領戍邊生活艱苦的孤寂心情,種種感情都融進了這蒼涼 遼闊、迷茫昏暗的景象中。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鬥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於此七字中概括無遺。“百戰”是比較抽象的,冠以“黃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戰場的特徵, “百戰”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鬥之艱苦激烈,也可想見這漫長的時間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壯烈犧牲。但是,金甲儘管磨穿,將士的報國壯志卻並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鍊中變得更加堅定。“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百戰的將士豪壯的誓言。上一句把戰鬥之艱苦、戰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盛唐優秀的邊塞詩有一個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並不迴避戰爭的艱苦,本篇就是一個顯例。可以說,三、四兩句不是空洞膚淺的抒情,正是因為有一、二兩句那種含蘊豐富的大處落墨的環境描寫。典型環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一,是王昌齡絕句的一個突出優點,這在本篇中也有明顯的體現。


從軍全詩

  全詩: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雲沙古戰場。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 ...

從軍意思

  1、譯文:其一   在烽火臺的西邊高高地聳著一座戍樓,黃昏時分,獨坐在戍樓上任憑從湖面吹來的秋風撩起自己的戰袍。   此時又傳來一陣幽怨的羌笛聲,吹奏的是《關山月》調子,無奈這笛聲更增添了對萬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   其二   軍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聲,不管怎樣翻新,聽到《關山月》的曲調,總會激起邊關 ...

從軍七首其四表達的思想

  中心思想:   1、詩的前兩句提到三個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橫亙廷伸的祁連山脈。青海與玉關東西相距數千裡,卻同在一幅畫面上出現,於是對這兩句就有種種不同的解說。有的說,上句是向前極目,下句是回望故鄉;   2、這首詩不僅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而且點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極其重要的地理形勢。 ...

從軍詩意其四

  1、《從軍行七首·其四》作者:唐代王昌齡,全文: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2、譯文:   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遮得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

從軍的意思

  王昌齡《從軍行》的意思是:青海湖連綿不斷的大片烏雲,遮暗了終年積雪的祁連山。遠遠眺望只看見孤獨的城池,那正是春風都吹不到的玉門雄關。在黃沙莽莽的疆場上,將士們身經百戰磨穿了鐵甲衣裳衫,但是不徹底消滅入侵的邊賊,他們將誓死不把家園回還!王昌齡的《從軍行》共有七首,這是《從軍行》第四首的意思。《從軍行》是漢代 ...

從軍中的名句是什麼

  王昌齡的從軍行中的名句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補充:   1、這兩句詩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鬥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於此七字中概括無遺。   2、百戰比較抽象,冠以黃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戰場的 ...

從軍主旨

  這首詩的主旨:   直接抒發從戎書生保邊衛國的壯志豪情。艱苦激烈的戰鬥增添了他對這種不平凡的生活的熱愛,寧願做個下級軍官馳騁沙場,為保衛邊疆而戰,也不願作置身書齋的書生。   這首短詩,寫出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的全過程。能把如此豐富的內容,濃縮在有限的篇幅裡,可見詩人的藝術功力。首先詩人抓住整個過程中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