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從軍行原文: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2、白話譯文:
白天登山觀察報警的烽火臺,黃昏時牽馬飲水靠近交河邊。
昏暗的風沙傳來陣陣刁斗聲,如同遠嫁公主琵琶充滿幽怨。
曠野雲霧茫茫萬里不見城郭,雨雪紛紛籠罩著無邊的沙漠。
哀鳴的胡雁夜夜從空中飛過,胡人士兵個個眼淚雙雙滴落。
聽說玉門關已被擋住了歸路,戰士只有追隨將軍拼命奔波。
年年戰死的屍骨埋葬於荒野,換來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漢家。
3、解析:
《古從軍行》是唐代詩人李頎的作品。此詩諷刺當時唐玄宗的開邊,充滿反戰思想。開首先寫緊張的從軍生活:白日黃昏繁忙,夜裡刁斗悲嗆,琵琶幽怨,景象肅穆淒涼。接著渲染邊陲的環境:軍營所在,四顧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鳴,一片淒冷酷寒景象。最後寫如此惡劣環境,本應班師回朝,然而皇上不準;而千軍萬馬拼死作戰的結果,卻只換得葡萄種子歸國,足見君王之草菅人命。全詩句句蓄意,步步逼緊,最後才畫龍點睛,著落主題,顯出其諷刺筆力。
1、青海上空的陰雲遮暗了雪山,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
塞外的將士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樓蘭城誓不回來。
2、這首詩反映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保衛國家的豪情壯志。詩的前兩句描繪邊地風光,藉以渲染戰爭氣氛。後兩句集中概括了戍邊將士長期參與的酷烈戰爭生活以及決心破敵的豪情。壯闊的塞外景色與將士宏偉的抱負融合在一起,氣魄雄闊,風格渾豪。“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常被用來表現殺敵衛國的英雄氣概和堅強意志。中唐詩人戴叔倫寫有“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雄豪詩句,同此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1、從軍行古詩的意思是:
青海湖上蒸騰而起的漫漫雲霧,遮得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黃沙萬里,頻繁的戰鬥磨穿了守邊將士身上的鎧甲,而他們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2、從軍行古詩原文: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3、《從軍行》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作品。這首詩表現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1、譯文:其一
在烽火臺的西邊高高地聳著一座戍樓,黃昏時分,獨坐在戍樓上任憑從湖面吹來的秋風撩起自己的戰袍。
此時又傳來一陣幽怨的羌笛聲,吹奏的是《關山月》調子,無奈這笛聲更增添了對萬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
其二
軍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聲,不管怎樣翻新,聽到《關山月》的曲調,總會激起邊關 ...
《從軍行七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作品。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屬陝西)人。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
《從軍行七首》
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 ...
從軍行的穿意思是:磨穿。
詩文: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
1、從軍行古詩的意思是:
青海湖上蒸騰而起的漫漫雲霧,遮得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黃沙萬里,頻繁的戰鬥磨穿了守邊將士身上的鎧甲,而他們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2、從軍行古詩原文: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
從軍行中的遙望從地理位置上講,它是“對著”的意思,從戰士行動上講,它是“注視”的意思,從心理上講,它又有“希望”的意思,《從軍行七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作品。
從軍行: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平調曲,多是反映軍旅辛苦生活的,全詩意境蒼涼,慷慨激昂,充分顯示出盛唐氣象。 ...
王昌齡《從軍行》的意思是:青海湖連綿不斷的大片烏雲,遮暗了終年積雪的祁連山。遠遠眺望只看見孤獨的城池,那正是春風都吹不到的玉門雄關。在黃沙莽莽的疆場上,將士們身經百戰磨穿了鐵甲衣裳衫,但是不徹底消滅入侵的邊賊,他們將誓死不把家園回還!王昌齡的《從軍行》共有七首,這是《從軍行》第四首的意思。《從軍行》是漢代 ...
翻譯:青海上空的陰雲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塞外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
《從軍行》原詩: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青海湖上空,長雲瀰漫;湖的北面,橫亙著綿延千里的隱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