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的意思是自身的德行及福報要與所處的社會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如果違背自然規律行事會受到報應即所謂的“反作用力”,出自《周易·繫辭下》。原句指的是德不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譯文是德行不匹配位置,肯定有災禍誕生。德行不行而位置尊貴,智力淺薄而謀略龐大,力量弱小而負擔很重,都是不行的。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下一句是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出自《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訓》又名《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
《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全文524字,文字通俗易懂,內容簡明賅備 ,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出自《朱子治家格言》。
一、中華傳統文化的中“五倫”關係,即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君臣有義、朋友有信。這是五倫大道,是人類存在的五種正常關係,出了這五種關係都是違背倫常的。
“倫常乖舛”中的“乖舛”就是違背、出格、偏離的意思,是否定了倫常,“立見消亡”就是馬上就會遭禍(疾病、災禍、夭折)。
二、中華傳統文化講的是道德,首重德行的修養,道是自然規律,德是按自然規律做事,這樣的人是有德行的人,就是按四維五常八德做事,所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義、禮、智、信。”人的德行要同他所在的地位(社會、團體、家庭等等)相配,否則也會招至災禍。
三、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為善不昌,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餘殃,殃盡定昌;為惡不殃,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餘昌,昌盡定殃。
意思是:
自身的德行及福報要與所處的社會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如果違背自然規律行事會受到報應即所謂的“反作用力”。
出自:
《周易·繫辭下》。
原句: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譯文:
德行不匹配位置,肯定有災禍誕生。德行不行而位置尊 ...
1、簡單概括:其中“德”即是對道,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理解,是人文精神的一種傳播。 “位”就是我們的待遇,就是我們的德行不配我們的福報。“配”就是相配、符合、相當、般配、匹配。
2、然而,對於德,我們還必須有個更加全面深入透徹的瞭解。 “德”的本意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規律去做事。不違背自然規律發 ...
德不孤必有鄰釋義: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這句話出自於論語。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
“德不孤,必有鄰”,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同他相親近的人。
“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出自《論語》。更詳細地說,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篇,原文是:子曰:“德不孤,必有鄰。”拓展延伸:“德不孤,必有鄰”。可翻譯為:有德之人並不孤單,必然有人與他相伴。
德不孤,必有鄰。德,以有比較、合道義而 ...
德不配位的意思就是:你自身的德行及福報要與你所的社會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如果違背自然規律行事會受到報應的“反作用力”。
逐字翻譯其中“德”即是對道,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理解,“德”的另外一個本意為道德、品行。“位”就是我們的待遇,就是我們的德行不配我們的福報。“配”就是相配、符合、相當、般配、匹配。 ...
1、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
2、出處: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的《論語·里仁篇》第25章。
3、“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意味著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我們自己是否努力,而不是旁邊的人剛開始的時候會以什麼樣的眼光來看待我們。
4、只要真是道德君子,那麼即便在短時 ...
1、德不孤必有鄰出自《論語 里仁》篇。原文是: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2、這句話的意思是:有德之人並不孤單,必然有人與他相伴。所謂“德”,這裡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會感到孤單。
3、“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意味著,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我們自己是否努力,而不是旁邊的人剛開始的時候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