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的意思是:“心思不在書本上,那麼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出自朱熹的《讀書要三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朗”。
朱熹(農曆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
“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的意思是:“心思不在書本上,那麼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出自朱熹的《讀書要三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朗”。
朱熹(農曆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
1、“殆”是通假“怠”,指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出自《論語》,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及學習方法,意思是: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望文生義,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3、寓意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
名不正則言不順全文為: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缺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