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心誠則靈,每天拜佛的好處有什麼?

心誠則靈,每天拜佛的好處有什麼?

  我們的精神寄託是虛擬的,同樣也是一直在改變的。信念由其它宗教改為了佛教之後家中的一切開始順利起來的例子小編也見過許多,每天拜佛的好處也不僅限於此。

  那麼,本期拜佛禮儀一起來了解吧!

  一、得妙色音——多拜佛、罪障消滅、相貌會轉變為好,聲音和身體會莊嚴起來。

  二、出言人信——拜佛若專心誠懇,培植德威,說話會得到別人自然信服和尊敬。

  三、處眾無畏——拜佛精進、身體不倦、心不散亂、何處何地無有畏懼、儀態安詳。

  四、眾人親近——拜佛用功、無論到何處都有許多人過來親近恭敬。

  五、天人護持——拜佛之人、天龍八部常在左右擁護,不讓邪魔外道及一切不好的事接近,事事如意。

  六、諸佛護念——拜佛誠心、諸佛菩薩護念,加持其人智慧如海。

  七、具足威勢——禮佛之誠、具大威德莊嚴。

  八、具大福德——拜佛的人、福德因緣自然而來、不求而得、諸事如意吉祥。

  九、臨終往生——拜佛的人不單今生安樂受用、臨終時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十、速證涅盤——拜佛的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速證無上法忍。

  十一、對佛有恭敬心——佛教徒授三皈時首先是皈依佛,既然我們全身心向佛陀求救,相信佛陀能夠救我們於生死苦海中,每天拜佛是理所當然的,我們對佛陀有信心,有恭敬心,佛陀也同樣會加被於我們,使我們更加順利。

  十二、使自己有謙卑的心及上進心——我們在宇宙中是渺小的,今生有此福報得遇佛法非常難得,透過拜佛更加能夠體會佛陀的偉大,我們在清楚自己的渺小同時也產生更大的動力,因為佛陀就是我們的目標,我們透過修行也能夠像佛陀一樣覺悟。

  十三、透過拜佛能消除很多業障。

  十四、正確的拜佛能夠全身得到鍛鍊,效果是任何體育鍛煉達不到的。

心誠則靈:燒香拜佛禮儀有哪些

  人們的運勢大多都是從小就註定了,你的名字八字等等都註定了你以後的運勢走向。而一些精神方面的支援卻可以帶給你很多成功,燒香拜佛更是中國的傳統。

  那麼,本期瞭解燒香拜佛禮儀有哪些。

  一、提前沐浴淨身

  有準備的燒香拜佛,最好是提前沐浴淨身,以潔淨的身心進入寺廟。

  二、禮佛之前,勿吃葷食

  肉食、葷腥,以及蒜、蔥、煙、酒等都會汙口,對佛不敬,所以在禮佛之前最好忌食。

  三、衣冠整潔,舉止有禮

  進入寺廟,服裝鞋帽以整潔為宜。不可服裝不整,特別是女士,入佛堂切不可穿過分暴露的服裝,也不可濃妝豔抹。入佛堂不得吸菸、嚼口香糖,打鬧嬉戲等。

  四、入寺:

  進佛寺時,最好不要經由中門入,而當從旁門入,更不要踏門檻,抬腳而入為宜。入寺門後,不宜中央直走,進退都應順著左臂方向迤邊行走,進入殿門,帽子以及手杖不可安放於佛案及佛座上。

  五、不可亂動寺廟之物

  寺廟之中諸物不可亂動,特別是寺中鐘鼓魚磬等法器,不可擅敲,錫杖衣缽等物,亦不可戲動。諸如水果、植物等,也不可隨意摘取。

  六、拜佛不可越位

  大殿中央的拜墊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禮拜,宜用兩旁的墊凳,分男左女右拜用,凡有人禮拜時,不可在他的頭前行走。

  七、閱經須恭謹

  寺中若有公開閱覽的經典,方可閱讀。但閱讀之前須先淨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著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經上。

  八、拜僧有講究

  見到僧人,稱法師,或稱大和尚,忌直稱為"出家人"、"和尚"。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為兩手合一,微微低頭,表示恭敬,忌握手、擁抱、摸僧人頭等不當禮節。如果僧人正在禮佛、坐禪、誦經、飲食、睡眠、經行、入廁的時候,都不可向他禮拜。

  九、聽經禮儀

  隨眾禮拜入座,如果自己後到,法師已經升座,須向佛頂禮畢,向後倒退一步,再向法師頂禮。入座後,不向熟人招呼,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談話,如不能聽畢,但向法師行一合十,肅靜退出,不可招手呼喚他人。

  十、其他注意事項

  1、進入佛堂內,不得高視佛面,當即低頭作禮拜,更不得隨意觀賞,東張西望。如要觀佛面,應站於堂外丈遠而觀,方合乎禮制也。

  2、佛堂內不得大聲喧譁,或躺臥跑跳。

  3、於佛堂內勿隨地吐痰,亂扔垃圾。

  4、有人禮佛,勿從前面過。參拜佛時,最好靠近佛桌前拜佛,免得他人從你面前而過,打擾你拜佛。

  5、拜佛姿勢要莊嚴正確,不可傾斜不正。

  6、寺廟內用食,當得捐款。凡遇寺廟舉辦法會或逢菩薩辰日,都會備辦素食筵度與眾生結緣,信眾需要捐助功德金;平日在寺廟用餐,也要捐助功德金。因為寺廟所食之物,都為十方善眾所捐,非出家人,寺廟是不供養得,不應白吃。

  7、帶小孩進入寺廟,大人一定要管理好孩子,不可隨意妄為。

如何持誦楞嚴咒才有感應,心誠則靈

  楞嚴咒是咒中之王,也是咒中的最長者,與佛教有著緊密的聯絡,甚至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持誦楞嚴咒就是正法的存在,若是沒有人持誦楞嚴咒,那麼就是沒有正法。本期的佛咒大全帶你瞭解如何持誦楞嚴咒才會有感應。

  還想要了解》》唸誦往生咒的好處

  如何持誦楞嚴咒才有感應

  楞嚴咒是最長的咒,又叫「靈文」因它太靈太妙,妙不可言,誰念誰就有感應,誰持誦誰就得到金剛藏菩薩的護持。所以你修這咒必須要誠意正心,修身,格物,何謂「格物」?即格除一切物慾,也就是沒有貪心,能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則持此咒就有大感應,有人不懂咒的意義就冒冒然說楞嚴咒是許多小的咒合成的才這麼長,說這話的連小孩子都不如,小孩子說的話也會聽見大人說過跟著說,不會錯的那麼厲害。

  若說楞嚴咒是許多短咒接連在一起,那麼這些短咒是什麼咒?若你說不知道何以便說它是許多短咒合成呢?這簡直沒有根據,這些短咒自己有沒有名字呢?若沒有,這咒是誰說的,連個名字都沒有,還算什麼咒?所以說話必須負責任,不能隨便說說。尤其是個學者,自己隨便說說,教出的學生也一定隨便說說,一點根據也沒有。

  所以楞嚴咒從一開始就是皈依十方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然後又皈依十方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菩薩,然後又皈依初果聖人二果三果四果阿羅漢,然後又皈依天,這皈依天並不是要奉行諸天的法,只是恭敬諸天,本來出家人誰也不必禮拜,出家人應受諸天的供養,為什麼又要恭敬諸天,諸天禮拜你,是因你有道德,有修行,你自己可不能有貢高心說:你知道嗎!一切護法諸天都向我叩頭頂禮,不可生出如此貢高我慢的心,覺得自己了不起。就算自己道德圓滿了也要「有若無、實若虛」,自己有道德而不執著,你有真實的學問也不要自滿,這樣才是一個修道者。

  所以修行人誦持這個咒也要恭敬諸天善神。不但善神須恭敬,就是惡神也要恭敬。要把自己貢高我慢的習氣收斂起來。所以受持楞嚴咒的好處說也說不完,我也不想說究竟有何好處,因為我若說出,你們去誦持又生出一種貪心,誦持楞嚴咒能得到什麼好處。

  這便不是真想持誦楞嚴咒,你若真想持誦楞嚴咒,就要把楞嚴咒當成吃飯,穿衣,睡覺那麼重要,我們就是應該這樣做去,至於會得到什麼感應,靈驗都不去想它,因為你這一想也是妄想,未成功,怎可打這個妄想,就像一個小孩才生出來,連坐都不會坐,就想要跑路,走路還不會呢!怎麼會跑路!


心誠心靈信什麼意思

  明天可能是晴天,也可能是陰天,如果你明天要去旅遊,你就真誠地盼著晴天。當明天真的是晴天的時候,你就會產生“心誠則靈”的錯覺,因為晴天這個現實發生的東西是毋庸置疑的。當然也可能是下雨,那樣你會很失望,但你不會太在意,你會寬慰自己老天爺的事情是誰都不能左右的。所謂心靈則信,就是當盼望的事情應驗了很多次,而你也 ...

心誠下一句怎麼說

  1、心誠則靈下一句是情真則明。   2、指用心專一,恭敬於事,則能獲得靈驗。其如《禮記》中所講的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一樣,只要虔心誠意,就能產生靈驗;只要有堅定的信念,正確的心態,願望就會實現,這就是心誠則靈。佛教中的禮佛者更是以“心誠則靈”來形容拜佛求籤者的心意。懷著一顆永不放棄、至死不渝的真誠的心。 ...

心誠是什麼意思

  心誠則靈,指用心專一,恭敬於事,則能獲得靈驗。其如《禮記》中所講的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一樣,只要虔心誠意,就能產生靈驗;只要有堅定的信念,正確的心態,願望就會實現,這就是心誠則靈。到目前為止,佛教中的禮佛者更是以“心誠則靈”來形容拜佛求籤者的心意。   【出處】班固《漢書》卷六十五東方朔傳第三十五“雖然, ...

【佛經故事】不是所有的事皆心誠

  想要認識佛教文化,就必須要對佛經有一定的瞭解,其實對於佛經故事,看看原文並不是都能懂得其中道理,但是久而久之,一定可以理解通透。接下來這個故事,將告訴你,並不是所有的事都只要誠心就有用的。   從前,釋迦佛陀在憍閃毗(憍賞彌)國說法時,僧眾中有一位名叫闡陀的比丘,他自恃豪勢,凌辱他人,堅執不捨。於是,諸比 ...

山不在高原文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創作的一篇託物言志駢體銘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讚美陋室抒寫自 ...

水不在深什麼意思

  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居處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這句話出自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全文內容如下: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 ...

水不在深怎麼解釋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靈‘’的意思是指靈動,靈氣,其中‘’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意思是水不在深,有了龍則顯得有靈氣,全句為‘’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且這句話出自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文章採用對比的手法進行表達,現劉禹錫紀念館坐落在連州中學燕喜山,飛簷斗拱,採用硃紅色的支柱,透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