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恆怎麼讀

恆怎麼讀

  1、恆拼音:héng、gèng。是漢語常用字,古字形寫作“亙”,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

  2、本義為上弦月漸趨盈滿的樣子,又通“亙(gèn)”指綿延,延續,讀作gèng。月亮弦、望有常,故引申出長久、持久的意思。

  3、又引申特指恆心,用作名詞;又引申為表示行為動作的經常性,用作副詞。讀héng。

齊恆公怎麼讀

  1、齊恆公的拼音:qí huán gōng。

  2、齊桓公(?~前643年),姜姓,呂氏,名小白。姜姓齊國第十六位國君(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第三子,母為衛姬。

  3、早年在鮑叔牙保護下,逃到莒國避難。在齊襄公和公孫無知相繼死去後,搶先回國,奪取君位。任內勵精圖治,起用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齊國逐漸強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平定宋國內亂,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滅掉譚、遂、鄣等小國,成為第一個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後,任用易牙、豎刁、開方、常之巫等人。公元前643年病死。

恆怎麼讀

  拼音:héng

  部首:忄

  筆畫:9

  五行:水

  繁體:恆

  五筆:NGJG

  基本釋義

  1、永久;持久:永~。~心。

  2.恆心:有~。持之以~。

  3.平常;經常:~態。~言。人之~情。

  4.姓。相關組詞:恆產、有恆、恆牙、恆星、守恆、恆心、永恆、恆量、恆溫、恆定、恆久、逾恆、恆論、恆訓

  釋義

  恆本讀作gèng,《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所以恆本意為本意為上弦月漸趨盈滿的樣子,又通“亙(gèn)”指綿延,延續。“héng”是後起音。月亮弦、望有常,於是有了長久、持久的意思。引申特指恆心,用作名詞,又引申為表示行為動作的經常性,用作副詞。恆字的形容詞義項在現代漢語中一般不單用,常常組成詞語使用,如永恆、恆久。恆也可作偏旁,?、堩、、緪都是以“恆”為聲符的漢字。


從小細節懂女人的心思(圖)

     從小細節讀懂女人的心思   許多男人總覺得女人是很難懂的情緒化動物,尤其是當剛認識的時候,遊戲規則一有變化,他們就更覺得這是一場霧裡看花的遊戲。男人看到喜歡的物件,通常反應是很直接又單純的,有時還會帶點挑戰與征服的意味;而女人可就微妙多了!因為多數女人剛開始與男人交往時會非常小心謹慎甚至有些歇斯底里 ...

兩性測試:你能懂他的眼神嗎(圖)

        你能讀懂他的眼神嗎       地球人都知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如果你想要去猜測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你不妨可以試試從他的眼神入手,因為有太多的人相信,只有眼神是不會騙人的。那麼你究竟想去探測誰的內心?針對你獨一無二的他,你應該怎樣從他的眼神看內心呢?讓我們一同開始今天的測試吧! ...

西方對藏傳佛教的誤

     唐卡   藏傳佛教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直接影響和滋育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區域性特點的宗教文化。它是以藏南谷地的土著文化為基礎,吸收融合北方草原地區的遊牧文化等而形成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延伸和重要組成部分。   距今約兩千年的秦漢時期的漢文文獻中,就有關於青藏高原上人類活動的歷史描述,據 ...

《莊子》:“大鵬”意象背後的楚民俗信仰

  如果對楚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可以發現,大鵬逍遙,牽繫著深厚的民俗信仰資源,人不能飛而思慕著飛,就把自己的精神、甚至靈魂都託付飛鳥,託付飛鳥的雙翼。殷墟出土的一片武丁時期的甲骨,即《甲骨文合集》14294版,記錄了商人神話中四方神與四方風神的名稱:“東方曰析,風曰協;南方曰夾,風曰微;西方曰夷,風曰彝;北方曰 ...

思想碎片:被誤的“刑不上大夫”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法律的標準常常是一件不僅神聖而且神秘的事情。有很多案子的判決會讓他們感到 看不懂。比如一個貪汙犯,貪了幾百萬,甚至千萬上億,結果判的年限並不很長。一個小毛賊,偷了10萬塊,就叫“數額特別巨大”,要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有人說說這是“我們幾千年的封建傳統‘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思想在作祟 ...

東漢的“全民經熱”

  王莽天鳳年間,劉秀前往長安讀書,專門研修儒學經典《尚書》。就讀期間,因為資用不足,曾經和同學合資買驢,讓從者代人載運,以運費補給開支。劉秀求學有艱苦經歷,但是後來在學業上並沒有什麼成就。然而他卻以成功的政治經營,建立了一個王朝。而一個具有特殊文化風貌的時代,也由此開始。   皇帝親自開創“全民學經熱”   ...

【明朝·李時珍】從“閒書”獲啟發,“活”書

     李時珍造像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對眾多人來說,讀什麼樣的書和怎樣讀書,只要能發己之新思,致思如泉湧之“源頭活水”,就沒辜負自己的頭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