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素有忠孝之邦的美稱。忠有張綱,東漢名臣,忠直敢言,不畏權勢,今《辭源》中有“埋輪”一詞記其事;孝有李密,《古文觀止》中的名篇《陳情表》的作者,東晉時人。據清嘉慶《彭山縣誌》載,原蔡家山下龍門河上有座風雨橋,名曰“忠孝橋”,橋前後建有坊,坊上書“埋輪芳跡”、“忠孝遺風”橫額,這一忠一孝,享譽朝野,傳揚至今。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
彭山素有忠孝之邦的美稱。忠有張綱,東漢名臣,忠直敢言,不畏權勢,今《辭源》中有“埋輪”一詞記其事;孝有李密,《古文觀止》中的名篇《陳情表》的作者,東晉時人。據清嘉慶《彭山縣誌》載,原蔡家山下龍門河上有座風雨橋,名曰“忠孝橋”,橋前後建有坊,坊上書“埋輪芳跡”、“忠孝遺風”橫額,這一忠一孝,享譽朝野,傳揚至今。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
孝
近來網上出現這樣一則新聞,一名26歲的北京小夥用輪椅推著殘疾的母親,歷時3個多月行走約3500公里,從北京一路走到雲南省西雙版納,讓多年未出北京城的媽媽實現了遠遊夢想。母親在旅途中的每一次驚喜,都成為兒子繼續前行的動力。這個小夥被網民稱為“北京孝子”。他的舉動也讓人們體味到“孝”的內涵:不僅要讓老人衣食無憂,還要關注他們的精神和心理需求。當物質生活日益富足,政府部門各項養老助老政策與措施日益健全時,老年人的“精神贍養”也需提高質量。在這方面,為人子女者義不容辭。
孝,深深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先賢孔子對“孝”有這樣的論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就是說,狗馬這些動物都能夠得到飼養,如果你對父母沒有發自內心的尊敬,那麼這跟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敬老、愛老一直以來是中國人的文化基因,然而隨著時代變遷,社會結構變化,傳統的大家庭日益稀少,家庭結構更趨小型化,子女與父母分開居住已成潮流。異地就學、就業帶來青壯年人口的大規模流動,導致空巢老人、留守老人不斷增多。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映照出不少老人的精神寂寞。一些事例聽了令人唏噓:孤獨老太摁抽水馬桶玩,兩個月抽走98噸自來水;80多歲獨居老頭因為太寂寞,給年輕學生當人體模特,這份工作讓他覺得打發時間更容易了,但兒孫得知後要和他斷絕往來;80多歲的老太被子女送進養老院,子女與養老院簽訂了不讓其單獨出門的協議,因為太想“回家看看”,老太翻窗出去,摔傷身亡……這些老人都衣食無憂,有的還有專業機構照料,但孤獨寂寞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質量。許多時候,子女解釋為何對父母缺少精神關愛時,會說自己太“忙”。但有時候忙是可以取捨的,取其重而舍其輕。什麼是重?人們往往覺得事業是重的,孩子是重的,人際關係是重的,而父母卻不知不覺被忽略了。
今天,我們怎樣敬老?今年8月,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全國老齡辦等共同釋出新版“24孝”行動標準,給我們帶來參照和啟示。其中,許多條行動標準體現了對父母精神和心理需求的關注與滿足,如,“節假日儘量與父母共度”、“每週給父母打個電話”、“教父母學會上網”、“支援父母的業餘愛好”、“帶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遊”等,緊貼老年人的實際生活需要,充滿了時代氣息,大多數條目都不難操作,體現了對“孝”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養老、盡孝,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困境和壓力。以前,許多家庭物質條件並不好,要讓家中老人吃好、穿好、住得舒適,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今,物質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對年輕夫妻要照顧4位老人,不僅要面對日益衰老的長輩,還將面對老齡化社會帶來的種種問題。但是,無論何種境況,有一點是不變的——盡孝,需要用情用心,心中對父母有思念、有牽掛、有關愛,表達出來,讓父母感受到,這樣的精神慰藉會讓他們體會到晚年生活的美好。
許世友
許世友將軍,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鄉許家合村。 他出身貧苦農家,曾在少林寺當和尚。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校務部副部長,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副旅長,山東縱隊第三旅旅長,山東縱隊參謀長,膠東軍區司令員。在土地革命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不朽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許世友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並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等。
許世友是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將軍,他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他赤膽忠心,無限忠於毛澤東,毛澤東指向哪裡,他就打向哪裡;他孝敬母親,民間流傳著他“五跪慈母”、“六跪慈母”,甚至是“九跪慈母”等多種版本,以至於他去世後,中央軍委特准將他運回老家土葬,以“侍奉”他最愛的老孃;他勇往直前,敢打硬仗,多少次出生入死勇克頑敵……許世友
內蒙古旅遊網旅遊資訊有哪些?瞭解內蒙古奇特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