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惠州擬重現縛婁古國+恢復60到100座古墓

惠州擬重現縛婁古國 恢復60到100座古墓

  

  當年橫嶺山古墓遺址

  12年前,惠州博羅縣挖掘出300多座周朝古墓,震驚考古界,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然而,這數百座古墳遺址不久即被開建高速公路所毀。如今博羅縣規劃建設“縛婁古國文化大觀園”,恢復古墓群被納入規劃範疇。10月12日這項投資20億元的專案透過博羅縣規劃委員會的審議,然而究竟大觀園應該如何建,仍存在分歧。

  驚現

  橫嶺山古墓隱含貴族蹤跡

  近日,博羅縣原文化局副局長、博物館館長黃觀禮向羊城晚報記者披露當年博羅縣戰國古墓群的往事。 黃觀禮說,1999年對廣惠高速公路沿線進行考古調查、勘探時發現了橫嶺山遺址。2000年2月開始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搶救性發掘。至同年10月結束,發掘面積8500餘平方米,挖出300多座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古墓群。專家們論證,這些距今2500年至3000年的龐大古墓群的存在,證明它周圍必有大規模的古代人群居住。由此推測,傳說中的縛婁古國可能就在附近。

  當時在橫嶺山下的古墓裡,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青銅器和玉石製品。特別是水晶手鐲、銅甬鍾和青銅鼎,顯示出貴族氣象,顯示了只有皇家貴族才有的“鐘鳴鼎食”的存在。這裡出土的兩個編鐘,其質地和形態,都與中原的編鐘大致相似,而花紋又有所不同,說明這裡曾有高水平的製作工藝,文明程度與中原相當。這一實物發現,打破了“嶺南沒有青銅器時代”的說法。這也是廣東省近50年來重大的文物發現,改寫了整個嶺南的文明史,給人們提供了新的認識,因而被評為2000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災難

  古墓群被壓成了高速路基

  黃觀禮說,古墓群被發現後,博羅縣喜出望外,惠州市表示要保護。可惜,這數百座古墓遺址一夜之間被毀掉。

  黃觀禮說,在古墓被毀之前的半個月左右,他曾起草了一份報告,建議以高速公路改道或者想辦法跨過去等方式保護古墓遺址,但是令他痛惜的是,他的建議如石沉大海沒有迴音。2000年,正在建設的廣惠高速公路透過古墓地,墓地一部分被夷平,變成高速公路路基,另外一小部分被施工泥土埋在下面。變成路基的古墓遺址永遠不可能再恢復。後來黃觀禮質問省有關部門時,一位專家說“博羅縣無法保護好古墓群”。黃觀禮難過地說:“這是祖先的財產,我們應該保護它。別人說我們博羅縣保護不了,難道保護不了就要毀了嗎?”接著他說,“這些古墓就像是博羅突然出現的一座金山,卻突然倒下了。”

  佐證

  藏在山包下的銀崗龍窯

  黃觀禮說,如果古墓遺址保護好,可以與博羅縣另一重大考古銀崗窯址一起打造“縛婁古國”文化。

  黃觀禮說,考古學家1996年在博羅縣龍溪鎮銀崗村,發現先秦時期的陶片,分佈面積達10萬平方米,這是在博羅園洲鎮梅花墩發現和挖掘春秋時期的龍窯窯址之後又發現的一大窯址。銀崗窯址是目前廣東發現最大的先秦時期的龍窯窯址。考古專家認為,近年在香港、粵東地區出土多件與銀崗窯址同一型別的文物,博羅可能是南方瓷器的發源地,這也許可以說明縛婁古國有較高的陶瓷技術。銀崗這麼大的陶器工場加上其他陶場生產的陶器需有一個龐大的群體消費,這也許與縛婁古國的存在不無關係。

  日前,博羅縣羅浮山文化研究會會長謝澤南以及當地文化站站長帶領記者來到銀崗龍窯考古遺址採訪,記者發現當年的發掘遺址位於一片荔枝林,遺址已經回填土方。在遺址上面,古代陶片隨處可見。龍溪鎮文化站站長說,為了保護遺址,不得不回填土方。這位站長說,當地有七個小山包,據初步調查,七個小山包都是古窯址,小山包上古陶片隨手可撿,至於小山包下面埋藏著什麼寶貝目前尚是一個秘密。

  轉機

  博羅欲重現古國意象

  本地專家謝澤南說,縛婁古國是三千年前的一個無君之國,橫嶺古墓群、銀崗、龍窯都是古國文明的體現,縛婁古國是存在的,多年來當地考古學家也在尋找縛婁古國的實物。考古界的一系列發現讓博羅縣萌發建“縛婁古國文化大觀園”、重現縛婁古國文化的想法。今年初,計劃投資20億元的“縛婁古國文化大觀園”專案正式啟動。

  2012年3月29日,博羅縣政府與惠州寶誠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簽訂協議,“縛婁古國文化大觀園”專案落地。在今年5月8日博羅規劃彙報會上,來自四川以及深圳、惠州、博羅縣的領導和專家學者們提出了規劃建議和意見。四川大學的專家建議,可借鑑目前國內的主題公園、博物館模式和文化產業園模式,打造新的“古國意象構建開發模式”。

  然而,該專案為外地設計師設計,有人質疑為何無本地專家參與。黃觀禮告訴記者,他向專案提出過許多建議,那三百多座已經被毀古墓遺址,可以根據已有的資料記載,恢復60到100座古墓。

  規劃

  大觀園要建五大主題

  針對本地專家的質疑,“縛婁古國文化大觀園”專案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說,他們從縛婁古國的諸多文化線索中精心提煉出“宴飲、禮樂、配飾、商貿、稻作”五大主題文化,並與之對應形成五大主題功能組團。

  廣東省考古所專家尚傑認為,縛婁古國遺存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價值。“縛婁古國文化大觀園”這一專案,不能脫離當地的歷史文化;同時,在開發模式上可以走出自己的特色,避免同質化競爭。

  據大觀園專案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專案分3個時期建設,總投資20億人民幣。第一期擬建包括橫嶺山古墓群遺址公園、縛婁水鎮、古國意向園等重點專案。該負責人介紹說,專案規劃之前已經充分徵求本地專家黃觀禮的意見,黃觀禮提出的恢復古墓遺址、仿製龍窯、重現石古農耕等建議均被設計師採用,將在專案中得到體現。

  據介紹,目前,“縛婁古國文化大觀園”專案已列入博羅縣重點建設專案,建設工作正在密鑼緊鼓地進行。

恢復黃葛古道 重現蜀道風貌

  

  黃葛古道起於長江邊上南岸區海棠溪渡口,蜿蜒拾級而上,直達黃桷椏文峰塔,臨江面全長4公里。據考證,黃葛古道始於唐朝,是重慶城通往西南直達東南亞的一條商業大道,由渝中區儲奇門乘渡船過長江由海棠溪入境,登塗山老君坡,經黃桷椏,老廠鋪,過泉山埡,下三百梯出界,去鹿角場到綦江,去貴州、雲南,是重慶到南疆的茶馬古道。

  黃葛古道是重慶市境內目前唯一儲存下的一條古驛道。也是重慶市唯一具有歷史風貌的登山古道,同時重慶市登山步道中綠化最好、大樹最多、風景最好的登山步道,她是唯一能俯視美麗山城全景的登山步道。

  清末明初,沿黃葛古道兩旁,店鋪鱗次,布莊錢莊,當鋪餐館,生意紅火,人流如織;達官顯貴,商賈行旅,郵差挑夫,南來北往,盡夜不息;馬幫鈴聲,挑夫號子,行人歌謠,響徹雲霄。解放後直到20世紀70年代,這條古道一直是南山、黃桷埡、老廠、長生、迎龍、廣陽、惠民、二聖、五步、東泉、姜家等地居民進城的主要通道。上世紀80年代後,龍黃公路通公交車後,這條路就逐漸失去它的交通功能。90年代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全民健身熱悄然興起,每天登黃葛古道的市民熙熙攘攘,絡繹不絕,週末和節假日登山人數上萬人,為市民提供了一個休閒、健身、鍛鍊的極好條件。

  近年來,政府對黃葛古道進行了修繕,整治了周邊的環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為市民提供了方便。但這種修繕和整治力度不大,效果不好。沒有充分展示黃葛古道的特色。我建議政府應重點打造黃葛古道,使之成為重慶最獨具特色、全國最出名的具有歷史原貌和古樸風情的城市登山步道。

  修舊像舊

  在重新修建時,內部可以用鋼筋水泥,外部最好用木材、石料和石灰,要有古色古香的特色。

  1.山門新建。在海棠溪江山裡和南山道兩個樓盤之間,打造一個仿古山門,山門要用古材或木材,要有南山氣勢,有古道文化特色,有震憾力。

  2.梯步改造和地面翻修。梯步要用寬梯步緩度向上,不要上升角度很大的窄梯步,不要上了幾步或幾十步後,用一個小平臺。梯步和地面要用砂石,不要用規則的矩形條石,更不能用水泥板。平面和梯步面要平坦,要磨掉稜角,顯得平滑。在平面上要打磨一些平滑的小凹槽,石頭之間的連線部分,下面用水泥,上面用石灰與黃泥混合來凝固。在路邊有高危地段,要設定石欄杆,千萬不要用鋼管等金屬材料來建欄杆。

  3.路燈要用仿古燈,光線還是要強,因為有許多老年人在早晨沒有亮時進行登山鍛鍊。在古道中間比較寬的地方修建兩到三個仿古亭臺,在部分地方修建石凳。

  4.古道建築要古,對已經存在的建築要進行仿古修繕,在進入山門後的一段古道兩邊修一些1到2層的小型仿古建築,體現古道特色和古商業繁榮,仿古建築可參考渝中區儲奇門中興路的仿古建築,並與儲奇門遙相呼應。

  5.修繕黃桷埡正街。將黃桷埡正街建築立面全部進行仿古處理,對街道地面進行仿古處理,增加古商業氛圍。將文峰塔周邊進行改造,增加觀景平臺,恢復歷史原貌。

  6.再在古道兩邊,特別是山門入處一段增加一些黃葛樹,更顯黃葛古道的風味。

  古道文化

  由於這是一條歷史古道,千百年來,這條古道上演繹了千古商業文明,是巴蜀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她見證了近代歷史和現代文明,應該與古絲綢之路、茶馬古道齊名,因此應該好好地挖掘和弘揚黃葛古道文化。在黃葛古道上要展示:歷史文化、歷史名人、抗戰文化、宗教文化、綠色文化、健康文化、現代文明。

  經費來源

  要修復黃葛古道,應該成立黃葛古道投資公司等經濟實體,公司可以是政府全資、股份公司,可以引進外資。公司應該有招商部、整體設計部、建築設計部、景觀設計部、文化策劃部、商貿設計部等。公司可以進行全球招標。資金可以是:政府出資、整體招商、區域性招商、發行債券、個人集資等。

  古道經營

  經營形式:政府經營、公司經營、出租經營、個體經營。經營內容:小吃、茶館、客棧、餐飲、重慶特產、旅遊紀念品,經過一到兩年將黃葛古道重新打造出來後,可以申報重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再經過三到五年的完善,可以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傳統重陽敬老禮儀重現西安

  正值重陽佳節,全國各地都出現了許多與重陽相關的活動,而21日下午,在古城西安舉行的“壬辰年長安漢服重陽節雅集”無疑極為惹人注意,除再現莊嚴的漢服敬老祝壽儀式外,活動現場還進行了登高遠眺、吟詩會等重陽節傳統活動。

  農曆九月九日,為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又稱“雙九節”、“老人節”。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慶祝重陽節的活動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射獵等。

  小編在活動現場看到,兩位長者和其子孫及禮儀人員身著典雅漢服,透過祭祖、上香、上供、祭酒、獻壽禮、三獻禮等儀式,再現傳統敬老祝壽禮。漢服武道團展示了武道文化,為現場老人驅魔祈福增壽,由武士為選出的5位老人獻酒和敬壽。

  祝壽禮長者之子王東宇說,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其重要意義之一就是敬老。與往年相比,今年重陽節過得更有意義,父母也很開心。此種方式不僅更加深刻地傳承孝道,還可以瞭解中華民族的禮儀,蘊涵著豐富文化氣息。

  90後大學生張馨婷說,中國人口老齡化現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在觀看了這場傳統敬老禮後,對“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精神有深入的認識和體會。

  此外,活動參與者還共飲菊花酒、吃重陽糕,參與吟詩會、重陽習射、登高遠眺等,體驗了重陽節的傳統習俗。

  漢服復興者管安林表示,“穿漢服,行漢禮,復興漢族文化”,希望利用每一箇中國傳統節日,透過節日文化的引導深入到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當中。以穿漢服的方式引起大家對民族文化的重視,推進民族文化的復興。


《西遊記》中“流沙河”恢復美景

  臨澤的大沙河發自祁連雪山,流經臨澤,匯入黑河。大沙河是傳說中《西遊記》裡的唐三藏收沙僧為徒的流沙河。過去的大沙河缺乏治理,汙水橫流,環境非常惡劣。自2009年起,為了再現大沙河的昔日美景,臨澤實施了大沙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透過綜合治理,這條西遊記中的“流沙河”已經再現出美麗的環境。 ...

故宮西側文物庫房附近進行整治 復建明內務府

  故宮博物院內西側文物庫房附近將進行環境整治,原址有望復建明代內務府。小編昨天獲悉,隨著機構外遷和環境治理,2016年前故宮辦公機構搬出“紅牆”後,將增加20餘萬平方米的開放面積。故宮西側,主要是指從西華門進入故宮博物院,至北側辦公區一帶。這裡目前屬於“非開放區”,許多區域還有外單位佔用。按照規劃,故宮將對 ...

廣東東莞重現疍家婚俗

     資料圖片:點紅油燈      資料圖片:身著傳統疍家特色的迎親隊伍   中新社東莞4月12日電 小編今天從廣東東莞沙田鎮政府獲悉,該鎮將在今年10月舉行的沙田文化藝術節上推出真實版的疍家水上婚禮,重現“媒聘”、“花艇迎親”、“哭嫁”、“對歌”等習俗,沉寂了20多年的沙田疍家婚俗將重現民間。   疍家 ...

三百年傳統婚俗重現塘河

     “新娘”出閣前“哭嫁”      圖為坐在轎子裡的“媒婆”   24日,在重慶市江津區舉行的“中國第二屆七夕東方情人節”現場,當地居民現場演繹了塘河古代婚俗。在現場的56對民族情侶和1對跨國愛侶對該婚禮習俗表現出濃厚興趣,躍躍欲試。   頭頂紅蓋頭的“新娘”在“出閣”前的“哭嫁”讓眾人嘖嘖稱歎。小編 ...

惠州民間端午節龍舟競渡

     端午節,惠州民間稱之為“五月節”。賽龍舟,惠州民間稱之為“扒龍船五月節”。   在惠州,流傳著一首民謠:“五月節,扒龍船,龍鼓響,大江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一至初六,惠州都舉行傳統的賽龍舟活動,歷經千年,常盛不衰。   每年農曆“五月節”,惠州多為河水漲滿,“龍舟水”使各街(村)的龍船隊興趣倍增。以 ...

惠州春節舞龍、舞獅

  春節舞龍、舞獅,在惠州的歷史已十分悠久。自古以來,惠州人從正月初一至正 月半(即正月十五),龍隊、獅班穿街過巷,天天熱鬧非凡,頗有惠州的地方特色。   惠州傳統的舞龍、舞獅活動由民間自發組成,多為一街一龍,武班、鄉村舞獅。   惠州民間的舞龍具有典型的廣東風格。所舞的龍自己扎造。龍頭主骨架由竹料紮成,外表 ...

惠州民間中秋賞月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惠州稱:八月半。   惠州民間過中秋節僅次於春節的一個大型歡慶節日。   為了能過好中秋節,惠州民間從節羊一個月就著手節日的籌備,購買月光餅(一種用白糯米粉加白糖做成的白餅),風粟、菱角、表欖、紅柿、芋頭、柚子、花生等吃物,當然,每家必不可少的是月餅和燈籠。   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