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就是你自己,慧眼識珠者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無量。然而茫茫人海之中,這樣的“伯樂”卻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韓愈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我卻要說:“千里馬,你要做自己的伯樂!”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當義無反顧地向毛遂學習,做自己的伯樂,發現自己的才能,然後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氣,把自己“薦”出去,去一展自己的風采,去實現自己的抱負。
伯樂就是你自己,慧眼識珠者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無量。然而茫茫人海之中,這樣的“伯樂”卻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韓愈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我卻要說:“千里馬,你要做自己的伯樂!”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當義無反顧地向毛遂學習,做自己的伯樂,發現自己的才能,然後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氣,把自己“薦”出去,去一展自己的風采,去實現自己的抱負。
1、沒有小步的積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路的。
2、出自:荀子《勸學篇》.全文如下: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鼫鼠五技而窮。《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
執象而求,咫尺千里意思是如果只看事物的表面現象,好像看到了真實情況,實際上會差得很遠。是弘一大師病危前手書之偈語,曰:“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餘何適,廓爾忘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
“象”的說法來自魏晉玄學,是對應於“意”而言的。一般言之,“立象以盡意”,此是象所盡之意。有象所盡者,即有其所不盡者。象所不能盡者,即“象外之意”。弘一大師借著這道理來說明佛教的真理,表示佛教對真理的最高體悟,是離語言文字思維的,所謂的“語言道斷,心行路絕”者是。故說執象(語言文字思維,這些都是“象”)而求真理,真理其實就在咫尺之間,但對膠著與“象”的人來說,何止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