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國家賠償權規定是規定了行政賠償和刑事賠償兩種國家賠償:
1、行政賠償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賠償;
2、刑事賠償是司法機關錯拘、錯捕、錯判而引起的國家賠償。
【法律依據】
根據《國家賠償法》第二條,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有本法規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形,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
憲法國家賠償權規定是規定了行政賠償和刑事賠償兩種國家賠償:
1、行政賠償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賠償;
2、刑事賠償是司法機關錯拘、錯捕、錯判而引起的國家賠償。
【法律依據】
根據《國家賠償法》第二條,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有本法規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形,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
端午節是法定節假日嗎 端午節國家有規定放假嗎
端午節是我國的法定節假日,放假時間一般為農曆五月初五一天。在端午節當天單位安排勞動者加班的,應該支付不少於勞動者日工資300%的加班報酬。
經國務院批准,現將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放假調休日期的具體安排通知如下。
1. 元旦:每年1月1日,一般情況下放假1天,允許與週末調休
2. 春節:每年農曆除夕到正月初六放假調休,一般情況下放假7天,允許週末調休。
3. 清明節:按照每年清明節氣時間確定,一般情況下放假1天,允許與週末調休。
4. 勞動節:每年5月1日,一般情況下放假1天,允許與週末調休。
5. 端午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一般情況下放假1天,允許與週末調休。
6、中秋節:每年正月十五,一般情況下放假1天,允許與週末調休。
7、國慶節:每年10月1日,一般情況下 放假3天,與週末調休4天。
加班工資的計算
加班費=正常工作日加班費+休息日加班費+法定休息日加班費=月工資基數/21.75*150%*正常工作日的加班時間+月工資基數/21.75*200%*休息日的加班時間+月工資基數/21.75*300%*法定休息日的加班時間。
計算加班工資的基數應以:按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的工資標準確定。勞動合同沒有約定,按集體合同約定的加班工資基數確定;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均未約定的,按勞動者本人正常勞動應得的工資確定。
經批准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加班工資。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龍節、重午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傳說在上古時代,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於是南方吳越先民把這一天定為拜祭龍祖的節日!
端午節的演變
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打敗,國都郢都淪陷,“三閭大夫”屈原在極度悲傷、心灰意冷的心情下,於農歷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百姓們紛紛划著小船進入汨羅江,希望能夠將他的軀體打撈上來,據說當時江面上的船隻非常的多,在江上來回穿梭,後面為了紀念這一舉動逐漸演變成現在的賽龍舟活動了。百姓為讓魚蝦不侵蝕屈大夫,就紛紛將米糧投入江中,希望魚蝦只顧吃這些食物不損傷屈大夫肉身。後來,屈原託夢百姓說,食物投入江中被江中的蛟龍所食,如果用艾葉包裹,再綁以五色繩,則可以免遭蛟龍吞食,於是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再投入汨羅江,後來慢慢發展成現在的粽子。
端午節的節俗以祈福納祥、壓邪攘災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主要有賽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吃粽子、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習俗,人們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春節的習俗是最多的,剩下的傳統節日中只有端午節可以和春節相媲美,只不過現在很多已經漸漸被人遺忘了!
開齋節是法定節假日嗎
開齋節不屬於法定節假日。
但按照國家法律原則和民族政策,應尊重少數民族的傳統習俗。
從上述意義上講,“開齋節”屬於回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各組織團體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和當事人要求,予以適當安排。
開齋節國家有規定放假嗎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四條規定: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從以往各地方政府開齋節放假規定來看,多為一天,透過調休,假期在三天左右,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幹部職工可以按規定度假過開齋節。
開齋節是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之一。是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塔吉克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等十個信奉伊斯蘭教民族的傳統節日。回曆九月一日至十月一日為齋月,十月一日為開齋節,在新疆地區稱為“肉孜節”。
開齋節介紹
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之一。伊斯蘭教有其本身曆法,以月球環繞地球的執行來計算,亦即是陰曆。與中國農曆不同,它沒有用閏月來調整與陽曆的同步關係。伊斯蘭曆第九個月稱為“萊麥丹”,就是教徒守齋的月份,每三年向前提早一個月,因此有時在冬天出現,有時在夏天。按照夏季的日出日落時間,教徒需由早上約四時二十分起守齋,至傍晚約七時十分才可吃簡單清淡的晚餐。
回族開齋節風俗
回族是中國穆斯林的主體民族。回族的開齋節(希吉來歷九月),在回族群眾心目中是一個最尊貴的吉慶之月、和平">和平之月,凡在這個月裡做一件善事,就可獲得安拉成倍的酬報。因此,凡符合條件的回族穆斯林必須奉行一個月的齋戒,齋月的起止日期視新月出現的日期而定,見月入齋,見月開齋。通常以兩位最有威望的阿訇所見為準,然後本坊阿訇宣佈入齋(或開齋)。入齋當天的凌晨四點左右,各清真寺的寺師傅,要到邦克樓(宣禮塔)上念邦克或打梆子,有的不辭辛苦,挨門逐戶地敲打。人們聽到後,趕忙起來,洗臉、洗手、瀨口,做飯封齋。
回族為什麼要封齋呢?
相傳,在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40歲那年(伊斯蘭教歷九月),真主把《古蘭經》的內容傳授給了他。因此,回族視齋月為最尊貴、最吉慶、最快樂的月份。為了表示紀念,就在每年伊斯蘭教九月封齋一個月。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現的日期而定。
初一的傍晚,太陽落山後,各地的回民有的到清真寺的宣禮塔上,有的到牆頭上或房屋頂上,有的站到眼界開闊的地埂和渠壩上,盯著西方的天空,細心尋找月牙兒,見月牙兒就入齋。
如果大多數人都沒有看見,有兩個以上的人確實看見了,立刻向本坊阿訇報告,大家也都公認“見新月了”,可以入齋了。如遇到霧氣茫茫、黑雲翻滾、黃沙彌天等特殊的氣候條件,不能目睹新月,可推遲到初二、初三的晚上。絕大多數回族群眾都是按照這個習慣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