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憶秦娥婁山關後兩句表達感情

憶秦娥婁山關後兩句表達感情

  《憶秦娥·婁山關》後兩句點出了紅軍勝利越關的具體時間,還使人透過這一壯麗的圖景聯想到紅軍義無反顧、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這也是對詞的前闋及後闋首句中“真如鐵”所蘊含內涵的回應。這兩個色彩鮮明的比喻句既描繪了景物,又飽含著感情。

  《憶秦娥·婁山關》是毛澤東寫於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壯闊的詞,透過在戰爭中積累了多年的景物觀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從內到外描寫了紅軍鐵血長征中征戰婁山關的緊張激烈場景,表現了作者面對失利和困難從容不迫的氣度和博大胸懷。

憶秦娥婁山關的寫作背景

  1、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至十八日,遵義會議開了三天,隨後紅軍就經婁山關北上四川,想和張國燾的紅四方面軍會合。

  2、二月五日,在一個叫“雞鳴三省”(四川,貴州,雲南)的村莊,博古把軍事指揮權正式移交給毛主席。上任伊始的毛主席求勝心切,敵情未明而猛攻四川土城。沒料到四川辣子們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紅軍折兵數千,敗下陣來。毛主席當機立斷,決定放棄和張國燾會合的這一長征初始目標,回貴州攻打戰鬥力薄弱的黔軍。這是長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戰略轉折。黔軍企圖憑婁山關天險力阻紅軍,會合川軍、滇軍和中央軍聚殲紅軍於雲貴川交界處。彭德懷親自帶兵以急行軍在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搶佔婁山關,接著幾天,又在婁山關周圍殲敵二個師,取得了自從慘敗湘江,損失一半人馬以來的長征途上的第一個大勝利。這首詞,應該是作於二月二十六日左右。

憶秦娥婁山關上闋描寫了哪些事物

  1、上闋:寫紅軍在戰鬥中的情景。上闋這四句寫景,實則非自然之景,實是作者眼中之景,基調是陰沉抑鬱的。寫出的是婁山關進軍途中時抑鬱的情景。

  2、下闋:寫戰鬥後紅軍婁山關的情景。一破上片的淒厲悲壯,豪氣突升,一筆宕開,並不寫攻佔婁山關激烈的戰鬥,而是指明即便關山漫漫,長路艱險,但已定下從頭做起。寫出了跨越婁山關的豪氣萬丈情以及迎接新徵程的精神準備。


婁山關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1、《憶秦娥·婁山關》上半闕描繪了一幅西風烈烈,長空雁叫,秋霜滿天,曉月當空,山路艱難,兵馬稍顯疲憊但仍緊張有序的戰前急行軍的行軍圖。下半闕描繪了一幅夕陽紅遍,蒼山莽莽,戰爭勝利後,詩人面對雄關山路的感慨圖。   2、原文: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

婁山關讀後感

  1、4月12日上午,我們全體語文教師齊聚多媒體教室一起聆聽了譚翔宇老師的《憶秦娥婁山關》一課。全詞慷慨悲烈、雄沉壯闊,以景入情,情中有景,從內到外描寫了紅軍鐵血長征中征戰婁山關的緊張激烈場景,表現了作者面對失利和困難從容不迫的氣度和博大胸懷。   2、聽完譚老師的這節課後,感覺教師在備課上下了不少功夫,但 ...

婁山關原文

  1、憶秦娥·婁山關   近現代:毛澤東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2、譯文:   西風猛烈,長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飛,一陣陣鳴叫,霜花滿地,殘月在天。天將破曉,馬蹄聲零碎而又紛雜,軍號聲聲沉鬱低迴。   不要 ...

婁山關賞析

  1、賞析:綜觀全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體,水乳交融。而且其結構的獨特之處還在於上闋沉鬱,下闋激昂,上闋取冷色調,下闋取暖色調,色彩對比強烈,感情對比亦同樣強烈,上下闋的強烈對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樂觀主義精神和作為一代偉大指揮若定的氣魄。通篇只有四十六個字,篇幅雖短,但雄奇悲壯 ...

婁山關原文賞析

  1、憶秦娥婁山關原文: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2、賞析:這首《憶秦娥·婁山關》是在婁山關戰役勝利之後所寫,最早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發表時沒有標明寫作時間。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將寫作時間 ...

婁山關翻譯

  1、憶秦娥婁山關翻譯:凜冽的西風正猛烈地吹著,大雁鳴霜,曉月當空。曉月當空,馬蹄聲零碎而又紛雜,軍號聲聲沉鬱低迴。不要說群山起伏像鐵般難以逾越,而今讓我們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陽光華赤如血。   2、原文: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 ...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表達方式

  抒情。借用諺語隱喻自己想做官二沒有途徑,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張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全文: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譯文: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輝映迷離難辨。雲夢大澤水汽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岳陽城撼動。想要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