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成語不用說也知道什麼意思

成語不用說也知道什麼意思

  1、心照不宣:彼此心裡明白,而不公開說出來;

  2、可想而知:可以透過推想而瞭解真相;

  3、不言而喻: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4、心領神會:指對方沒有明說,心裡已經領會;

  5、眾所周知:大家普遍知道的;

  6、有目共睹: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見,形容極其明顯;

  7、顯而易見:極容易看清。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的意思是什麼

  1、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翻譯: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出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2、《醉翁亭記》原文:

  (1)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3)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3、《醉翁亭記》翻譯:

  (1)環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酒上。

  (2)至於太陽的升起,山林裡的霧氣散了;煙雲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風高霜潔,天高氣爽,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的風光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3)至於揹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後面的答應;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遊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並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造酒,泉水香並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橫七豎八地擺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互動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位容顏蒼老,頭髮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喝醉了的太守。

  (4)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裡的枝葉茂密成蔭,鳥兒到處叫,是遊人離開後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吧。

夫此六者 皆謙德也的意思

  “夫此六者,皆謙德也”的意思是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

  出處:《周公誡子》

  選段:

  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

  譯文:

  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即使尊貴如天子,富裕得擁有天下,便是因為奉行尊崇這些品德。不謙虛謹慎從而失去天下,進而導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紂就是這樣。你能不慎重嗎?

  本文透過周公對前往魯國的兒子的告誡,來揭示守業之難以及禮賢下士是守業的根本保證。先擺出論點,然後從正反兩方面論證,最後得逞結論。起、承、轉、合的議論文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層遞式結構的一種引申,是古代論說文的章法。

  起即開頭破題,引出論述的問題,如本文誡子第一句;承即承接開頭,對論述的問題加以闡述,如本文證明論述部分:握髮吐哺,六種謙德;轉是從各個角度證明論點,如本文的反面論述部分;合即最後進行歸結,如本文最後用反問句總結問題,起深化中心的作用。


成語金剛羅列的意思

  金剛羅列的釋義:比喻金剛陳設排列的樣子。   金剛:在西藏密宗的護法神,經常手持金剛杵,象徵能夠摧伏外道、擊敗邪魔的力量。這些護法神被稱為執金剛神,金剛力士或密跡金剛,簡稱為金剛。   羅列:1、分佈、排列; 2、列舉。   金剛羅列的近義詞有:金剛陳設、金剛擺列、金剛排列。 ...

為什麼手機不用耗電很快

  手機不用也耗電快與以下原因相關:   1、硬體升級後導致手機耗電增快。   2、功能增加也會導致手機耗電加快。   3、啟動多工同時執行也會導致手機耗電加快。   4、維持電話訊號也會導致耗電加快,特別是訊號較弱的地方。   5、電池老化,導致續航時間變短。 ...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什麼意思

  1、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意識:子貢問道:“為什麼給孔文子一個‘文'的諡號呢?”。   2、傳統譯註認為 “文”是諡號,一是對諡號的誤解,一是不瞭解孔子的“文”是指成名.關於諡號的興起,古今說法不同,多從《逸周書·諡法解》,認為起於周初,郭沫若先生認為,“當在春秋中葉以後”(《金文業考諡法之起 ...

勿謂言之不預意思

  1、意為:事後別後悔,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指把話說在前面。   2、出處:晚清李伯元所著小說《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凡所屬官吏,有仍蹈故轍,以及有意逢迎,希圖嘗試者,一經察覺,白簡無情,勿謂言之不預也。   3、翻譯:凡所屬官吏,仍然有重蹈覆轍的,以及有意歡迎,很少考慮嘗試的人,一經調查發現,白簡無情 ...

匹夫不可奪志意思

  1、解釋: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出自《論語·子罕》。意思是軍隊的首領可以被改變,但是男子漢(有志氣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變的。出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三軍:軍隊的通稱,古制,12500人為一軍;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男子漢;奪:改變,換;志:(某人的)志 ...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意思

  1、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釋義:老師,是用來傳授知識、教授學業、解答疑惑的人。   2、出自:韓愈《師說》。   原文: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 ...

性相近性相遠意思

  性相近也性相遠也的意思:人(或生命)先天具有的純真本性,互相之間是接近的,而後天習染積久養成的習性,卻互相之間差異甚大。   性相近也性相遠也的出處:《論語·陽貨》:“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性相近也性相遠也的延伸思考:   (1)人的本性都是很單純的,但是人心和思想卻都是極其複雜的,所以每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