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不釋卷的成語故事: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他很善於領兵打仗,多次立下戰功,深得吳主孫市又的器重。但是,呂蒙從小就跟隨孫權馳騁疆場,沒有受到什麼教育。
2、孫權見他年輕有為,而且身居要職,就勸他多讀些史書、兵書,以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素質。
3、呂蒙聽了孫市又的話有些不以為然。他覺得讀書應該是文人們的事,自己身為武將,只要能帶兵打仗就行了,讀書有什麼用。於是,便推託道:“軍隊中的事情太多,而且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
4、孫權聽後,責備他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而只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再讀些《左傳》、《史記》等歷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處。”
5、過了一會兒,孫權又說:“B11bO嗎,可以自己去擠出來。我自幼就愛讀書,主持國家大事以親,雖然日理萬機,忙得不可開交,但我還是抽出時間去讀些史書、兵書,收穫很大。當年,漢光武帝連年征戰,但他在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裡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你們年輕人更應該忙裡偷鬧多讀點書。”
6、呂蒙昕了孫市又的話,覺得很慚愧。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在文化上提高得很快。同時,他還研究評論書中的一些觀點。就這樣,他的見解也越來越精闢,有時連那些文官也自嘆不如。後來,呂蒙成為吳國有勇有謀的著名將領。
傳說三國時有位醫生叫董奉,隱居在江西廬山。他醫術高明,給人治病從不收錢,但要求被治癒的病人在他的宅旁種植杏樹。患重病而被治好的人每人植杏樹五株,輕病患者每人植杏樹一株,幾年後,董奉治癒患都成千上萬,植下的杏樹就有十幾萬株,蔚然成林。董奉在此修身養性,這片杏林便被稱為“董林杏林”。每逢杏熟時節,董奉張榜公告,凡是到此買杏者,不收銀錢,而是用稻穀換取,一斗稻穀換一斗杏。董奉又將用杏換來的稻穀。全部用來救濟貧民百性。這樣一來,董奉更是遐邇聞名,頌聲載道。
後世常以“杏林春滿”一詞稱頌醫生醫術的高明和醫德的高尚。
1、簡要回答
故事概括:呂蒙在一次戰鬥中獲勝,孫權說道:如果你能用功讀書就會更加高明。從此,呂蒙發奮讀書的故事。
2、詳細內容
(1)成語出處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2)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指十分勤奮好學。
閔象南老好觀書,年七十餘,每夜漏下二三十籌,。
(3)故事
三國時,呂蒙是吳國的大將。一次,他點兵3萬,用船80餘隻襲擊荊州。水手一律身著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艙裡。黑夜,船到當陽江邊,烽火臺的漢兵厲聲盤問。
吳軍詐稱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風,漢兵信以為真。約至二更,船上吳軍突然襲擊,佔據了烽火臺。隨後,呂蒙帶兵長驅直入,輕取荊州。
呂蒙作戰勇猛,平時卻不肯讀書。孫權勸道:“你讀點歷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孫權道:“漢先武帝從前行伍出身,卻‘手不釋卷’。”從此,呂蒙勤勉自學,受益匪淺。
1、三國時,呂蒙是吳國的大將。一次,他點兵3萬,用船80餘隻襲擊荊州。水手一律身著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艙裡。黑夜,船到當陽江邊,烽火臺的漢兵厲聲盤問。吳軍詐稱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風,漢兵信以為真。約至二更,船上吳軍突然襲擊,佔據了烽火臺。隨後,呂蒙帶兵長驅直入,輕取荊州。
呂蒙作戰勇猛,平時卻不肯讀書 ...
管仲和大夫隰朋隨齊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時已是冬天,最後迷了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於是放開老馬,人跟隨著它們,終於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裡沒有水,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蟻穴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於是挖掘山地 ...
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呂蒙總是推說軍隊事多沒有時間學習,孫權說:"時間是自己去擠出來的。從前漢光武帝在 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裡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為什麼你就沒有時間呢?" 孫權又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
狗尾續貂
晉武帝司馬炎死後,他的叔叔趙王司馬倫野心很大,他趁晉惠帝司馬衷剛即位,國家還不夠穩定的時候,就和手下一起計劃一項陰謀,篡奪了王位。司馬倫在當上皇帝后,竟然胡亂封官,讓他自己的親戚朋友、甚至是家裡的僕人和差役,都當了大官或是成為他的近侍官員。當時的近侍官員都使用珍貴的貂尾作為帽子的妝飾, ...
1、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兵事,認為天下沒有比得上他的。曾經和他的父親趙奢談論兵事,趙奢都難不倒他,但是並不稱讚他。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曰∶打仗,是生死攸關的地方,而趙括太輕率地討論它了。如果趙王不讓他當將軍就罷了,如果一定要讓他當將軍,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2、趙括代替了廉頗以後, ...
1、故事梗概: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與澠池會盟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儘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衝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 ...
1、張乖崖為崇陽令,一吏自庫中出,視其鬢旁巾下有一錢,詰之,乃庫中錢也。乖崖命杖之,更勃然曰:“一錢何足道,乃杖我耶?爾能杖我,不能斬我也!”乖崖援筆判雲:“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自仗劍下階斬其首,申臺府自劾,崇陽人至今傳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