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是中國古老民族之一。拉祜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南部的瀾滄、孟連、雙江、勐海、西盟等縣。悠久的歷史也有著自己的特色。本期小編就帶你去拉祜族文化看看拉祜族的傳統體育專案。
拉祜族有411476人,聚居在雲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臨滄、思茅地區亦有分佈。拉祜族祜族的體育活動豐富多彩,主要有摔跤、踢架、射弩、火槍射擊、打陀螺、盪鞦韆、標杆、爬杆、武術、拳術、拔腰力、拔河、拉豬、雙人三腳跑、仿牛鬥角、搬手、丟包、丟石子、穿針、甩標槍、跳蘆笙等。
拉祜族的族稱反映了拉祜族歷史上是一個狩獵民族,所以民間有名的傳統體育活動多與古代生產有關,如:射弩、跑竿、打陀螺、摔跤、踢架、打馬樁等。
射弩是拉祜族每個成年男子必配的工具,隨著時代的發展投奔弩已逐漸從狩獵轉變為一種體育專案。拉祜族民間經常中舉行各種規模的射弩比賽活動。一役比賽多在高大的柏樹上,劃一個圓圈,插上三支箭,射手們要在50這外瞄準目標,連發三箭把樹上插的三支箭全部擊落。
跑竿是拉祜族青年男女都喜愛的體育運動,比賽場地不大,根據參賽的人數搭好跑竿。比賽時可以徒步快跑,也可負重快跑,以速度快和無失誤為勝。類似田徑運動的障礙賽跑。
拉祜族打陀螺是一人放眾人打。拉祜族傳說:種棉花不結桃,先祖要他們打陀螺,把陀螺砸開花,棉花就結桃開花了。所以人們祈願棉花豐收,人人都愛打陀螺。據說當地有個縣委書記曾經也和他們一起打過陀螺。
從古代起,人們就對自己的服裝有較高的要求,平民百姓的粗衣麻布,帝王之家的龍鳳呈祥,不同的服裝象徵著不同的身份。我國的民族服裝也有各自的民族特色。那麼,你想知道拉祜族的服裝文化嗎?就跟著小編一起了解拉祜族文化吧!
拉祜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南部的瀾滄、孟連、雙江、勐海、西盟等縣,人口約434000人。拉祜族先民屬於古代羌人系統。
民族簡介
拉祜族信仰大乘佛教和基督教。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由於同漢族、傣族交往密切,多能兼用漢語和傣語,過去部分拉祜族曾使用過西方傳教士創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1957年在原有的基礎上創制了拼音文字。拉祜族地區屬於亞熱帶山區,以農業為主,除種植糧食以外,還大力種植甘蔗、茶葉、咖啡、橡膠。
拉祜族傳統節日有拉祜年,也有擴塔節(即春節)、火把節、月亮節和嘗新節等節日。其中最隆重的節日是過拉祜年。拉祜年除夕晚上舂粑粑,大粑粑象徵太陽和月亮,小粑粑象徵星星和五穀豐登,在農具上要放上一些粑粑,表示讓它們和主人一起分享節日的快樂。
初一凌晨,全寨的年輕人都要背葫蘆或抬竹筒,到山泉去搶新水,然後便開始正式過年,喝酒唱歌。一般過年都由初一到初五;初九到十一為小年。
小年的活動內容基本與大年相同。嘗新節男女分別在稻田和包穀地裡選一些顆粒飽滿、成熟較早的稻穗和包穀做新米飯,並以鮮菜瓜果、殺豬煮酒,邀舅舅、叔伯和親友共同聚餐。拉祜族中的苦聰人在狩獵時,習慣將獵獲的獸頭獎給第一槍射中者,前腿獎給發現獵物的人,剩下的肉,人均一份。
拉祜族青年男女婚戀和社交比較自由。
婚嫁的當天,男女雙方都要殺豬,男方要把豬頭送到女方家,然後破成兩半,一半仍要帶回;女方家的豬頭也是如此,以表示骨肉至親、“新婚和合”。拉祜族婚姻為一夫一妻制。有到妻方居住3年的習俗。夫婦不睦,可請人出證,燒斷絲線,即可離異。
服飾介紹
拉祜族男子身穿淺色右衽交領長袍和長褲,喜歡佩刀,繫腰帶,腳穿布鞋,頭戴包頭,長袍兩側有較高的開衩,領口衣襟等處用深色布條鑲邊,包頭用白紅黑等各色布條交織纏成。
拉祜族婦女服裝具有青藏高原婦女服裝的特點,穿的是黑布長衫,長至膝下,兩側開衩且開衩較高,立領右襟,綴有銀泡裝飾,喜歡用紅色或白色花邊鑲綴在袖口、襟邊,顯得光豔美麗。下穿長褲。西雙版納有的婦女剃光頭,包黑包頭巾,戴大耳環,胸前佩掛“普巴”(大銀牌)。
瀾滄茨竹河、雙江勐庫、滄源、耿馬等地穿長衣、長褲的拉祜族婦女,普遍束腰帶;腰帶多用紅、綠、黃色布製作;腿上配有腳統,用青藍布製成,長約一尺,上有精緻的幾何圖案裝飾。衣服飾品拉祜女性都較注重衣服上的飾品。
最初的服飾較為簡單,只在衣服的斜開襟、手袖邊、背肩等處,用紅、白、黃小塊包布鑲邊。隨著手工業的發展,用白銀製作的各種服飾製品,倍受拉祜婦女喜愛。主要有銀泡、銀吊子、銀鈕釦、銀手鐲、銀項圈、銀耳環等。
每逢喜慶日子,拉祜女性特別是青年婦女,都要身著用銀製品裝飾的盛裝,帶上耳墜耳環,脖系項圈,頭纏包頭聚集在一起,這時到處是銀光閃爍,美麗動人的景象。同時,銀飾品也是拉祜青年男女互贈的信物。
“背袋”飾品“背袋”既是拉祜族的生產生活用品,以是男女共同喜愛的服飾之一。無論走到哪裡,拉祜人都挎一個背袋,裝上生產、生活必需品。拉祜背袋的裝飾,有的用小塊花色布組成幾何圖案,有的用銀泡或絨絲線製作,色彩鮮豔,美觀大方,多數由美麗的拉祜女手工製作而成。
拉祜族的傳統節日有五個,即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和中秋節。其中春節最隆重。按照拉祜族的歷法,有的地方的拉祜族,碰上閏月年,就會出現過兩次節和過兩次年的情況。拉祜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崇拜多神,供奉“厄莎”。
拉祜族的節日很多,而且都非常有民族特色,比如葫蘆節、火把節、二月八和月亮節等都是拉祜族比較特別的節日。拉祜族人熱情好客,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體驗拉祜族傳統的節日,感受這個民族獨特的風土人情,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拉祜族文化,看看他們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葫蘆節
拉祜語為“阿朋阿龍尼”,在農曆的十月十五 ...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拉祜族的節慶文化豐富而獨特。如拉祜族獨有的“擴”節,就體現了他們鮮明的民族特徵。
“擴”是拉祜語的譯音,有“輪迴”之意,它是拉祜族規模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其中除夕叫“擴必”,即舊年,大年初一叫“擴式”,即新年。最為獨特的是“擴”還要分公母,母年叫“擴媽”,即大年 ...
擴塔節,俗稱拉祜年,是過年的節日,拉祜簇過年分大年和小年。大年是女人的年,小年是男人的年。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快到過年時,男人們在離家很遠的地方打獵,過年時趕不回來,到男人們滿載而歸時,年已過完了。婦女們為了慰勞男人們,又重新過一次年,這次年就叫小年。大年從正月初一到初四,小年從初九到十一。十二為滿年,是拉 ...
中國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度,節日文化是非常深厚的額,有非常多的民族,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節日文化,而在我國甘肅地區的拉祜族,有一個庫扎節,你對庫扎節對於拉祜族的重要性有多少了解,本期拉祜族文化為你解析。
拉祜族的年節,分為過大年、過小年兩次。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是過大年,正月十五是過小年。大年一般要過5 ...
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南部的瀾滄、孟連、雙江、勐海、西盟等縣。“拉祜”一詞是這個民族語言中的一個詞彙,“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歷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
拉祜族有自已的語言,拉祜族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由於同漢族、傣族交往密切,多能兼用漢語和傣語,過去部分拉祜族曾使用過西方傳 ...
拉祜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南部的瀾滄、孟連、雙江、勐海、西盟等縣。拉祜族先民屬於古代羌人系統,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拉祜”一詞是這個民族語言中的一個詞彙,“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歷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拉祜族地區屬於亞熱帶山區,以農業為主,1950年以 ...
1.搓獨格。拉祜語意為 墓地 ,是拉祜族喪葬習俗。遊獵時期的拉祜族,無喪葬活動,也無墓地。據清康熙楚雄心志卷一我: 保從一遇有死者不殮不菲,停屍而去。另擇居焉一。 十八世紀逐漸定居以看,一些地方出現墓地和省萍形式。凡是行土葬的山寨,一般有一片公共山地為墓地。只交是屬於正常死亡的措內成員,不分宗族、信仰、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