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揚州的剪紙藝術

揚州的剪紙藝術

  揚州是我國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隋煬帝三下揚州,廣築離宮別館,恣意遊樂。每到冬天,園苑中花樹凋零,池水結冰,湯帝遊興不減,令宮女們仿照民間剪紙,用彩錦剪為花葉,點綴枝條,掛於樹上,同時剪成荷花、菱芰、藕芡等物,去掉池中冰塊,逐一佈置水上,如同春夏之交豔麗景色,以賞心悅目。這反映了揚州剪紙的源遠流長。

  唐代,揚州已有剪紙迎春的風俗。立春之日,民間剪紙為花,又剪為春蝶、春錢、春勝,"或懸於佳人之首,或綴於花下",相觀以為樂。剪紙還有一些特別用途,民間剪紙人、紙馬及紙錢等,用來祭奠鬼神。大詩人杜甫寫有"暖湯濯我足,剪紙招吾魂"詩句,即謂此。

  1980年春,揚州各界迎接"鑑真大師像"回故鄉"探親",剪紙藝人作了《監真大和尚》剪紙,趙樸初先生為之寫《憶江南》詞一首,有"明目滿城歌過海,神工剪紙與招魂"之句。明清時,揚州剪紙增強了裝飾性,欣賞結合實用,既用於婦女兒童的裝飾,作為刺繡的底樣,剪製鞋花、忱花、檯布花、床單花等;也用於民間風俗"儀飾",如年節圖案、喜慶圖案、門前花飾、燈採花、龍船花、斗香花之類。

  民間剪紙藝人憑著一把剪刀,幾張宣紙,百般變化,寓意多端,剪出象徵吉祥、如意、福壽、財喜等等花樣來。直至清末民初,揚州仍有不少藝人賴剪紙手藝謀生。

  解放後,剪紙同其他傳統手工藝一樣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重視。1955年,成立了民間工藝社(現為揚州工藝廠),把民間流散的藝人組織起來,並安排了良好的工作條件,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現在他們品種已有1000多種,銷售至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為國內外文化藝術交流作出了貢獻。

  著名老藝人張永壽,是揚州剪紙藝術的優秀代表。他從12歲起隨父學藝,經歷了70多個藝術春秋,創作了數千幅剪紙。其主要作品有50年代的《百花齊放》、70年代的《百菊圖》和80年代的《百蝶戀花圖》三部剪紙集。《百花齊放》剪紙集出版時,郭沫若同志為之寫詩云:"揚州藝人張永壽,剪出百花齊主來。請看剪下出春秋,頓使東風遍九垓"。1979年,張永壽被國家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日本朋友稱譽他為"人間國寶"。

新鄉剪紙藝術活動

  新鄉剪紙藝術活動歷史悠久,在紙藝上兼有北南紙藝風格,注重明暗,疏密的對比關係。裝飾表現較為獨特,形成了豫南剪紙清新秀麗、剔透玲瓏、栩栩如生、俗中透雅的藝術特點。新鄉的剪紙藝術家許煦創作的 六米長卷《紅樓佳境圖》,曾獲國家民間藝術最高獎 --"山花獎 ",是豫南剪紙的代表作之一。

  新鄉的剪紙是婦女傳統的一種手工技藝,在唐代已有剪紙,到明清已盛行。常見的花樣有“單鳳朝陽”、“喜鵲登梅”、“福祿壽喜”、“四季平安”、“雙喜臨門”等。剪紙技法有平鋪式、對稱式、多折式、拉網式,四區八縣都廣為流傳。獲嘉縣曾被譽為“剪紙之鄉”。

哈密維吾爾族農民畫剪紙藝術

  哈密維吾爾族農民很早生活在哈密這片綠洲上,文化教育事業比較發達,向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的農民熱愛繪畫,善長剪紙藝術,獨具哈密特色。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哈密地區文化處美術工作人員與市縣文化主管部門緊密配合,積極組織,有計劃地分別在回城、花園、陶家宮、五堡以及伊吾縣的下馬崖等鄉,舉辦了農民繪畫和剪紙學習班,先後共後共有200多名維吾爾族農民參加了學習,有力地促進哈密維吾爾族農民繪畫和剪紙藝術的發展,創作了各種題材的美術作品700餘幅,曾先後參加了市、縣、地區、自治區以及全國的農民畫展。1987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新疆維吾爾族現代民間繪畫展覽”中,回城鄉三位農民繪畫作品被中國民間美術博物館收藏。1988年3月16日哈密市回城鄉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鄉”,並有數幅作品分別獲得自治區和中央的獎勵。在1988年的“全國農民書畫大賽”中,阿加爾汗.賽買提的《春播》和琴達西汗的《夢》,分別獲得“全國農民書畫大獎賽”一、二等獎,早然姆的《上路》和阿布都賽買提的《趕巴扎》榮獲三等獎。同年有7幅作品被編入《中國現代民間繪畫選萃》的畫冊中。

  1990年8日由文化部、吉林省文化廳、吉林省群藝館舉辦的全國現代民間繪畫作品邀請展,哈密市回城鄉五幅作品應邀參加展覽:《穆斯林的葬禮》獲三等獎,《鬥雞》、《瓜鄉風情》、《繡花帽》、《艾裡甫與賽乃姆》等四幅作品榮獲入選獎。自1985年至1990年哈密市回城鄉有30多幅農民畫在全國和自治區獲獎。

  哈密維吾爾族民間剪紙工藝,自1987年以來,先後在地區舉辦了多次展覽,後來有二十餘幅剪紙作品被中國民俗學會、中國民間剪紙聯誼會等單位送往北京美術館參加全國首屆民間剪紙展覽。

  哈密維吾爾族農民畫和剪紙作品內容,主要反映農業、林業、畜牧業、建築業和各種手工業以及民俗、民風、日常生活,同時也有意境淡雅、古色古香的山水風景、人物花鳥等。哈密維吾爾族農民繪畫和剪紙,源於農村生活,反映農民情趣,不但具有鮮明、純樸、浪漫、活潑等特點,而且又是具有寫實性強,鄉土氣息和生活氣息十分濃厚的特點,民族風格獨特,民族特色鮮明。


陝西的剪紙藝術

  剪紙是一種在紙上剪出來的畫,人們將剪好的圖案貼在門楣、窗子、桌子....等,以表達自已的喜樂、感情及生活感受,因此我們又稱之為“剪畫”或“窗花”。 剪紙最早起源於南北朝時期,多取材自喜慶節令、五穀豐收、民間戲曲故事、兒童、動物等,既饒富情趣又裝飾美觀,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故深受大家喜愛。民間藝人以其特有的 ...

如何提升剪紙藝術設計水平?這是個普遍關注的問題

  跟水平高的專業人士學習。跟專業的剪紙藝人學習傳統的也是基本的剪紙技法,首先要做好傳承。   跟日常生活學習。要貼近現實貼近生活,這樣創作的題材才能更富有情趣、更加吸引人。   開展研討會,就剪紙藝術發展方向和設計工藝發展與更多人交流,形成合力,共同提升剪紙設計水平。   以市場為驅動,緊跟市場需求,對剪紙 ...

如何區別剪紙藝術的陽刻與陰刻

  去花紋剪法叫陰刻法,也稱為攜刻,這種刻法效果厚重結實,分量感十足,有一種強烈的對比感,這種方法北方的剪紙比較常用。陽刻法,也叫鏤刻,這種刻法效果流暢、清新、玲瓏細緻,韻味十足。一般陰陽刻相結合,這樣一來使得整件作品既有陰刻的厚重結實,又有陽刻的流暢清新,不過一件陰陽刻相結合的作品,主體部分大都運用陽刻,背 ...

介紹中國民間剪紙藝術

  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它能給人以視覺上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每逢過節或新婚喜慶,人們便將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家中窗戶、牆壁、門和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熱烈。在農村,剪紙通常是由婦女、姑娘們來 ...

收集民間剪紙藝術的評論

  民間剪紙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深受國內外人士所喜愛,剪紙的主要材料是紙,紙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過去一直公認造紙術是蔡倫於公元105年前後發明的,後來陝西省扶風縣出土了西漢時期的紙,專家們認為紙在我國出現的時間要提前到漢平帝之前。剪紙,顧名思義,就是用剪刀把紙剪出成圖形,作者大都 ...

剪紙藝術的幾種表現手法

  剪紙表現方法:   1、陽刻剪紙:通常是採用紅紙黑紙或其它顏色的材料剪刻出來的單色剪紙作品。   2、陰刻剪紙:特點與陽刻剪紙恰恰相反,刻去原稿的輪廓線,保留輪廓線以外的部分。   3、陰陽結合:就是根據畫稿裡的虛實關係的需要採取陰刻和陽刻交叉的辦法,能使畫面效果更為豐富,主次更加分明。   4、剪影:它 ...

如何繼承和發展民間剪紙藝術

  繼承和發展民間剪紙藝術的方法:   1、透過各種渠道發掘傳統民間剪紙藝術精品,加強對民間剪紙藝術的學術研究。   2、加強民間剪紙藝術的交流與合作,使民間剪紙藝術的價值得到全面的體現。   3、完善民間剪紙藝術的傳承體系,建立與時代相適應的傳承方式,培養民間剪紙藝術的生存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