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故事陳橋兵變

故事陳橋兵變

  陳橋兵變為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

  故事:959年,周世宗柴榮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階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960年正月初一,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宰相範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即位後,改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錡、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位號。

陳橋兵變是誰發動的

  1、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

  2、959年,周世宗柴榮駕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階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

  3、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宰相範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即位後,改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錡、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位號。

  4、在宋朝的官方史書中,聲稱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前,是沒有預謀的。但是,近代許多史學家認為,從趙匡胤即位後竟無須再出徵,遼兵即“自行遁去”、《遼史》也沒有“是年南寇”的記錄以及京師汴梁在兵變不久前即謠傳“點檢作天子”,再加上現成黃袍之預備、禪位詔之事先草擬、及趙匡胤母親之言:“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即位之後,趙匡胤斬封邱的守門官,升了陳橋守門官的官職。等史料來看,陳橋兵變應該是一起早有預謀的軍事政變。建隆二年,趙匡胤罷去慕容延釗的“殿前都點檢”一職,以免“點檢做天子”的戲碼重演。

陳橋兵變是怎麼回事

  1、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

  2、959年,周世宗柴榮駕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階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

  3、960年正月初一(1月31日),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宰相範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即位後,改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錡、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位號。


兵變是怎麼回事

  1、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   2、959年,周世宗柴榮駕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階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   3、960年正月初一(1月31日),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宰相範質等未 ...

兵變是由誰發動的

  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藉口北漢與遼聯合南侵率軍出大梁,至陳橋驛授意將士給他穿上黃袍擁立他為帝。此次兵變最後導致了後周的滅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趙匡胤: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涿郡人,生於洛陽夾馬營。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 ...

如何評價驛的水經注研究

  《水經注》對於中國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和世界地理學史上有重要地位。《水經注》中山川景物的描寫,還被作為文學作品受到後人高度評價。書中的缺點也有:他因為是北朝人,所以南方水系的記錄有些簡單,其中還有些差錯。 當然,如此宏富的鉅作,受到當時時代和條件的限制,難免存在不少錯誤。唐代杜佑在《通典》中 ...

後周節度使什麼在

  後周節度使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被部下諸將披上黃袍,擁立為天子,建立宋朝。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涿郡人,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趙匡胤在後漢時投奔樞密使郭威,致身行伍,並於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時期擊北漢、南唐,屢建戰功。柴榮病 ...

短篇鬼故事 斷頭換頭的鬼

  奈何橋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把,那是人間與地獄的分界線,喝了孟婆湯忘記前世的記憶,轉投胎。如果前世是好人的話,就投個好點的胎,不過也不知道真的假的,畢竟沒有前世的記憶。本期短篇鬼故事,給你講講斷頭橋的故事。   我叫鍾小武,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村子不大,卻有一座小橋令我難忘。   當時我也就6、7歲吧,血 ...

老地名故事:地方官壞百姓退貨 抬官因此得名

  清末吏治大壞。濟南附近有一縣,名禹城,縣城外三里有一橋,名“抬官橋”。縣令李某昏聵,審起案子來稀裡糊塗的,縣中百姓大為不滿。某日,李某下鄉“調研”,轎子出城到了橋上,突然來了一群百姓,手裡操著傢伙把他圍了起來,強迫轎伕把縣令抬往省城濟南。百姓沿途押送,直入布政使衙門。   到了堂上,百姓大喊:請藩臺大人( ...

雙拋故事

  雙拋橋在今福州楊橋路中段。傳說古時候這裡就有河,河上有座無名的木橋,橋下水深流急。河附近分別住居著邱、何、胡三家。邱家有個兒子靠木工手藝為生,為人老實忠厚。何家亦不甚富裕,有個女兒長得花容月貌,且生性善良。邱、何兩家素有往來,彼此一對男女自然也合得好。他倆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兩家長輩視為合適,遂為他們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