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敬老節的詞句

敬老節的詞句

  1、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4、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毛澤東《採桑子·重陽》

  5、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6、詞語:綵衣娛親、父慈子孝、老萊娛親、扇席溫枕。

敬老節起源傳說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敬老節。敬老節又稱為“雙九節”、“老人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慶祝敬老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今天的敬老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中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九月九(敬老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中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裡;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敬老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敬老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敬老節是個歷史悠久的節日,由於年代久遠,節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確。因此,關於敬老節的起源,有種種不同的說法:

  其一: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敬老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敬老節的基礎。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倍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見當時節俗已定型了。敬老節主題,是求長壽、戴茱萸、釀菊酒、賞菊、釀酒及祭把酒業神等。在流傳至今後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更具有意義,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動及各種遊戲等。

  其二: 敬老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誌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座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東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後世的敬老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曆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敬老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恆景病癒後辭別了妻子和鄉親,決心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恆景訪遍名山高土,終於打聽到東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在仙鶴指引下,仙長終於收留了恆景,仙長教他降妖劍術外,又贈他一把降妖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地”仙長送了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茯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

  恆景回到家鄉,下百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後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吹來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瘟魔戛然止步,臉色突變,恆景手持降妖劍追下山來,幾在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傳下來。農曆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

  敬老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鍊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重陽這一天,人們賞玩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飲。九月重陽,天高雲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敬老節的重要習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於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藉以示登高(糕)僻災之意。

  敬老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重陽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種節令美食。

重陽節·敬老節·父親節

  清明和重陽,都是大自然盛衰轉捩的節點,引起對生死、對盛衰的感通和感悟,因而最富有生命意識。從深層文化內涵看,清明蘊涵著如何對待生死的哲學,重陽蘊涵著如何對待衰老的哲學。

  從辟邪到祈壽

  重陽節俗始於漢朝,成於魏晉。南朝·梁·吳均的《續齊諧記》寫道:東漢時汝南桓景跟隨費長房學習。有天費長房告訴桓景:九月九日你家有災,你趕快回去,讓家人盛茱萸在絳囊中系在手臂上,登高,飲菊花酒,可以免禍。桓景一家照辦。到晚上返家,見雞犬牛羊全都暴死。此後每到九月九日,人們都登高,飲菊花酒,佩茱萸,成為節俗。這當然只是古老的傳說,但它反映出:重陽節最早的動因是出於驅災辟邪的祈願。

  九月九日已是深秋,已處“秋冬交”,是氣候的轉折點。從數字和陰陽來說,九是最大的陽數,又兩九相重,稱為重九、重陽,陽氣達到極點。而陽極必變,在陰陽轉化之際,未知的災禍易乘機侵入,所以要有驅災避禍的舉措。在古代條件下,先輩只能用時令的天然植物來防病避疫。就像端午用艾和菖蒲一樣,重陽主要用茱萸和菊花。

  茱萸是茴香科落葉小喬木,香氣濃郁,有驅蟲除溼逐風邪,治寒熱,消積食,利五臟等功用。所以晉代人已用它製成香囊佩戴,認為可以驅邪辟災,抵禦初寒,被稱為“辟邪翁”,成為重陽節的吉祥物之一。至唐代,已由單純藥用增加上裝飾美容、寄託離情、祝頌延年益壽等含義。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反映出茱萸在唐代重陽節俗中的重要地位。

  菊花是多年生草木植物,素有明目解毒、清熱祛風的功效,被視為長壽的吉祥花,稱為“延齡客”。屈原《離騷》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句,而最著名的“菊友”“菊迷”“菊痴”是晉代的陶淵明。他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後在廬山下過著田園生活,開闢了個菊花園,種菊成了最大的嗜好。“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成了他的人格寫照和後人賞菊的理想意境。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蕭統《陶淵明傳》記述“白衣送酒”的故事:有一年過重陽節,陶淵明沒有酒喝,便“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恰好江州刺史王弘派遣身穿白衣的家丁送酒來,陶淵明“即便就酌,醉而歸”。每逢秋日菊花盛開時,親朋常到他家做客賞菊。他就燒菊茶款待親朋,大家走時還採菊相送,“今日送走西方客,明日又接東方朋”,來賞菊者川流不息。他灌園澆菊時,自語祝願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日來。”果然,到九月九日,含苞欲放的菊花爭奇鬥妍地盛開了,客人們也都在那天來了,望著五彩繽紛、芳香四溢的滿園菊花,吟詩作賦,都誇菊花有情,不負陶公心。親朋好友相約,年年重陽來賞菊,重陽賞菊的習俗由此盛興。

  登高是重陽節最古老最基礎的節俗。最高的是天,登高可以靠近天,便於溝通天人。

  在桓景的故事裡,登高是為了消禍避災,這是這項民俗最初始的核心,隨著文明的發展,辟邪避災的色彩逐漸淡化,求愉悅和祈增壽的主題越來越濃。在中秋節祈願“圓”,團圓,圓滿;在重陽節祈願“高”,百事高,步步高。“高”在年齡上就是“高齡”“高壽”,與“九”——“久”,長久,都含有祈壽的意蘊,是老人的最大心願。

  “高”與“糕”同音,就像以月餅的“圓”象徵團圓一樣,重陽節以“糕”象徵“高”,在某種意義中充當登高的心理替代。宋代以降重陽糕的花色品種日益繁富,有在糕上插菊花或剪菊彩裝飾,有在糕上插紙旗以代插朱萸。糕上插重陽旗可以引起在野外的感覺,成為重陽糕的標識。中秋節和重陽節一餅一糕原可比美,現在重陽糕應當迎頭趕上。

  從惜秋到勝春

  在天人合一宇宙觀的影響下,中國人總是把人的生命與大自然的生命聯絡在一起,潮漲潮退,花開葉落,都會引發生命的顫動,盛衰的感喟。古人把從初春到暮秋視為生命由盛到衰的過程,初春是青春勃發,暮秋是行將衰枯,秋心為愁。愁什麼呢?各人自有各人的心事,作為文化群體的共有心事是盛衰憂思。

  如果說清明節是“踏青”迎春,重陽節則是“辭青”送秋了。以什麼心態送秋,以什麼情調詠重陽呢?中國文人從悲秋中掙脫出來,抖擻起精神,強調重陽的另外一面,在人生的征途上繼續登高,珍惜最後一抹夕陽,與黃菊、紅葉共抗寒霜。

  經歷了豔春和炎夏,到重陽,秋高氣爽,天宇朗徹,猶如上了年紀之人,閱歷了人生,神清氣定。面臨冉冉將至的肅冬,重陽珍惜生機,珍惜生命:入冬前再次呈現大自然的生機,“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垂暮前再度釋放生命的輝煌,“莫道桑榆晚,紅霞正滿天”,這成為主旋律,在重陽詩詞中不斷奏出。與此種心態相融通,除登高和賞菊之外,夕陽紅和紅葉也成為重陽詩重要的意像。

  晚唐詩人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長安城南地勢較高的樂遊原(這正是重陽登高之處),慨嘆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以落暉寄寓人生遲暮垂老的傷感,憾恨綿綿。同時的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則反其恨而達觀: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晏子春秋》載:“(齊)景公遊於牛山,北臨其國城(臨淄)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留戀都城,懼死而淚下沾衣,與李商隱的《樂遊原》同調。杜牧一併反其調:不但“牛山何必獨沾衣”,而且“不作登臨恨落暉”,而是要“菊花須插満頭歸”。後人主張可將李商隱的那兩句名句顛倒過來:“雖是近黃昏,夕陽無限好!”這也就是“莫道桑榆晚,為霞正滿天”——夕陽紅。

  辭卻遲暮的傷感再看暮秋重陽,景色也就煥然一新。韓琦《重九會光化二園》說:“誰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陽景自新”。這已是毛澤東“不似春光勝似春光”的前奏。

  對菊花,國人歷來有特殊的感通,最重要的是:傲霜鬥寒,不畏逆境。“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和己酉九月九日》說得更充分:

  今日我重九,誰謂秋冬交。

  黃花與我期,草中實後凋。

  香餘白露幹,色映青松高

  ……

  夕英幸可掇,繼此木蘭朝。

  古人云:歲寒而知松柏之後凋。在蘇軾看來,草中後凋之菊花,其玉骨仙肌堪與青松試比高,掇食其落英可承屈原之高潔。

  其次的感通是:人淡如菊,晚節自香。韓琦《九日水閣》說得好:

  雖慚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

  賞菊簪菊食菊之俗逐漸盛過佩插茱萸的古俗,至今猶盛。許多城市在重陽節舉辦菊展、“賽菊會”。悠閒的老人或東籬採菊,或淺酌對菊,安享“黃菊清樽更晚暉”的樂趣。親友互贈菊花菊茶菊酒,祝賀人如秋菊老當益壯。凡此種種都在尊老敬賢為仁者壽,祝願老人在秋肅裡頤養天年。

  登高健身爽神,延年益壽。登高何所見?紅葉染乾坤。賞紅葉很適合老人心境。遙岑遠目,層林好像喝了醇厚的美酒,在夕陽晚霞映照下,萬紫千紅,如火如燒。紅葉雖不在春天與群芳爭豔,卻在重陽霜秋呈現勁姿神韻,依然流丹溢彩,芳菲凝定,旖旎壯觀。“霜葉紅於二月花”深契老人心境。這正是:“只言春色能嬌物,不道秋霜更媚人”。開闢賞紅葉的旅遊專線是很有文化品位的。

  敬老節兼父親節

  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倡導尊老敬老需要設立老人節,聯合國的做法值得我們體味:它不是把某強勢文化的老人節指定為“世界的”老人節要各國追隨;1982年第36屆聯合國大會第20號決議提出,建議各成員國政府自己確定一個日子為自己國家的“老人節”。尊重各國的不同文化的選擇,從而各國有各國自己文化個性的老人節:美國是9月的第一個禮拜日、日本是9月15日、韓國是5月8日、智利是10月15日……不強求“一體化”,這是成功的範例。1989年,我國政府決定以本來就蘊含著惜老敬老內涵的重陽節為中國敬老節(老人節),使這一傳統佳節又增添了新的內涵。這是發展傳統節日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例。

  最近中宣部等中央七部委《關於深化“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方案》說:重陽節應突出“敬老孝親的主題”。重陽節是中華敬老節,可以同時是中華父親節。中華民族講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從敬自己的老人開始,把愛心推及敬別人的老人。重陽節敬老,應從敬自己的父、祖輩開始,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參與,這樣,敬老節才不致蹈空。古人以奇數為陽數,偶數為陰數;天為陽,地為陰;男為陽,女為陰。九是最大的陽數。“重陽”陽氣最盛,也適宜作父親節。


重陽節(敬老)的來歷

  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 ...

重陽節老人節 為什麼重陽節叫敬老

  重陽節老人節   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已有千餘年曆史,每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   孔子認為“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有所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說,作子女的,如果僅是能養父母,並不尊敬他們,更不能以和顏悅色的態 ...

重陽節敬老祝福語

  1、當秋風吹起的時候,遠方的你讓人分外牽掛,當楓葉飄落的時候,天各一方的我們彼此關懷,在重陽節的日子裡送出我的祝福,希望你身體健康。   2、有一種問候可以讓你忘卻孤單,有一種友誼可以讓你感受到快樂,那就是我在重陽為你送出的祝福:重陽節快樂。   3、重陽節到了,雖然你我天涯相隔,但是思念的.繩索將千里之 ...

感恩詞句祝福語

  1、我不是天空,但擁有片片白雲!我不是大地,但擁有綠草滿懷!我不是風鈴,但擁有輕風陣陣!我不是幸運草,但擁有朋友許多!在這個感恩之節,祝我所有的朋友節日快樂!   2、有一種智慧叫捨得;有一種溫情叫關懷;有一種情趣叫欣賞;有一種心胸叫寬容;有一種美好叫感恩。記得你的笑,記得你的好,祝你感恩節快樂逍遙!   ...

敬老祝福語

  1、一場秋雨秋意濃,一陣秋風秋情動,一輪明月誰與共,一份思念遙相送,一朵菊花香入夢,一枝茱萸情義重,一條資訊你會懂,一片真情祝福中:重陽節快樂!   2、今天的空氣格外的清,今天的水格外的甜,今天的飯格外的香,今天的心情格外的好,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今天是那久久快樂的節日,重陽至,祝福至!   3、九日 ...

情人詞句

  1、連枝共冢 百歲之好   2、愛情是一艘船,載著你我駛向幸福;愛情是一面旗,領著你我走向甜蜜;愛情是一畝田,伴著你我種下希望;愛情是一首歌,帶著你我歌唱生活。情人節到了,願我們的愛情永遠美麗。   3、把每天都當成是情人節來相愛,一分一秒都想夢到你美麗的愛,不理會別人的追求和慷慨,只要你勇敢和我牽手一起 ...

重陽節也叫九九敬老作文

  重陽節敬老   農曆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名“老人節”。今年的重陽節過得特別有意義,因為我們學校組織了全體同學到東成敬老院送溫暖,獻愛心,陪老人們度過一年一度的重陽節。   來到敬老院,我們老師的吩付在敬老院門前的大空地集合,然後提著抱者花花綠綠的營養品和日常用品走向公公婆婆們。公公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