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特點

文藝復興時期傢俱特點

  1、外形厚重端莊,線條簡潔嚴謹,立面比例和諧,採用古典建築裝飾等;

  2、早期裝飾比較簡練單純,後期漸趨華麗優美;

  3、法國採用繁複的雕刻裝飾,顯得富麗豪華;

  4、英國把文藝復興風格與自己傳統的單純剛勁的風格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樸素嚴謹的風格;

  5、北歐的文藝復興式傢俱發展緩慢,將哥特式後期的結構方式與文藝復興式裝飾融為一體。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特點有那些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為顯著的特點即現實與人文。文藝復興時期所創作的作品大都圍繞著這個主題,其中包括了人的感觀,人的信仰,人的性慾,以及人的世界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發展分為開端、早期、盛期、晚期四個時期。四個階段的藝術特點如下:

  開端:新的寫實因素開始出現;早期:藝術家對新的藝術精神和因素的探索階段,儘管藝術還不成熟,尚未形成理想化的規範,卻能體現出藝術的真摯和純樸;盛期:是最輝煌的時期,人才輩出、碩果累累,新的古典藝術規範建立,繪畫技法發展;晚期:探索藝術新風格,突破盛期藝術規範的過渡。

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特點

  文藝復興是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在這時期,音樂的特點是逐漸變化的。早期文藝復興音樂作品主要是對第三間隔的依靠作為和音。從12世紀開始的復調音樂在整個14世紀變得更為細緻而不依靠聲音的表述。15世紀初的音樂趨向簡單,聲音致力於平滑。到16世紀開始轉向古典流派。本期的民族文化,為你解析。

  14世紀,歐洲中世紀的封建主義制度和理想開始衰退,騎士制度、神聖羅馬帝國和教皇統治的普遍的權威走向衰落。哥特式大教堂建築藝術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經院哲學受到蔑視。社會和經濟生活的中心從封建貴族的城堡和采邑轉向城市。城市中手工業生產獲得發展,商業貿易日趨發達。中世紀後期的半停滯的、地方化的、非贏利性的經濟,逐漸過渡到充滿活力的世界性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西方歷史上一個新的文明時期開始了。它被稱做文藝復興,約從1300年持續到1650年。

  文藝復興的一些音樂理論家則藉助古代的音樂理論來支援自己的一些新的音樂理論觀點。瑞士理論冢海因裡希·格拉瑞安(HeinrichGlarean,1488-1563)在他的《十二調式》(1547)中,在中世紀8種調式基礎上又增加了4種新調式——結束音在A上的愛奧利亞(aeolian)和副愛奧利亞(hypoaeolian),結束音在C上的伊奧尼亞(lonian)和副伊奧尼亞(hypoionian),從而以12種調式取代了傳統的八調式系統。他自稱已重新建立了阿里斯多塞諾斯的調式體系。義大利作曲家、理論家維森蒂諾則更為激進。他在《現代實踐中的古代音樂體系》(1555)中試圖證實,“不僅古代的自然音體系應該存在,而且古代的半音和等音也同樣是合理有效的,並闡述在當代復調音樂中如何應用它們”。16世紀的最後幾十年,在卡梅拉塔會社的學者和藝術家“所寫的關於古代音樂性質和情感說的一系列論文中,古典復興的精神依然強烈,它們為這一時期的作曲家對戲劇性的詩歌進行富有表情的譜曲的試驗提供了理論基礎,而正是這一試驗導致16世紀末歌劇的誕生”。

  儘管文藝復興的音樂具有明顯的世俗化的傾向,但是仍然與宗教保持著密切的聯絡。15世紀,音樂家一般服務於國王或貴族的小教堂(chapel)、教皇的小教堂或大教堂的唱詩班。小教堂是宮廷中主要的機構之一。為了在宗教儀式中進行各種宗教音樂的演出,教堂需要歌手、作曲家和音樂作品。服務於宮廷的樂師有教士和遊吟藝人兩類。前者至少是低階教士,後者一般是俗人。15世紀的作曲家仍然主要是教士型別的音樂家。他們在教堂的學校裡受過訓練和教育,多數人被培養為歌手,少數成為作曲家。遊吟藝人多是演奏樂器的樂手,他們的演奏技藝是以師徒的方式傳授的。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音樂風格和創作技法有了新的發展。文藝復興的音樂作為中世紀音樂的進一步延續,它繼承了中世紀已積累起來的一些音樂成果,另一方面面臨著新的社會環境和時代精神,它在傳統基礎上又有一系列新的突破和發展。在15世紀的歐洲的音樂舞臺上,來自歐洲大陸北方低地的勃艮第作曲家和法—佛蘭德作曲家及英國作曲家佔據主導的地位,他們培育了一種以宗教體裁為中心的泛歐洲性的音樂風格。源自14世紀的等節奏經文歌的數量逐漸減少,而定旋律的彌撒套曲成為重要的音樂體裁。15世紀30、40年代文藝復興音樂風格的一些新的傾向已出現,如三度、六度音程作為協和音程被廣泛接受,經文歌和彌撒曲逐漸從三個聲部擴充套件到四個聲部的織體,復調模仿手法被偶爾使用。

  15世紀末和16世紀初年,歐洲的音樂創作有了重要發展。儘管定旋律的創作方法仍然被使用,但是作曲家們開始以一些音樂動機作為音樂的最小的單位形成相互關聯的樂句來構成一首作品,模仿手法被系統地運用,在以復調模仿為主的作品裡間或出現對比性的和聲式織體部分的安排被普遍採用。對於豐滿和聲的追求和模仿手法的採用,使音樂的各個聲部相互協調顯得重要起來。從中世紀延續下來的在已有的固定聲部基礎上,先構成一個二聲部的框架(固定聲部與高聲部),其他聲部再依次新增上去的創作方法退居次要,而幾個聲部同時創作的新方法逐漸成為主流。義大利音樂理論家彼德羅·阿龍(pietroAaron,1489-1545)在1524年的一篇論文中推薦了這種新的方法。


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特點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建築風格是文藝復興建築。是歐洲建築史上繼哥特式建築之後出現的一種建築風格。十五世紀產生於義大利,後傳播到歐洲其它地區,形成帶了有各自特點的各國文藝復興建築。   其建築特點:在理論上以文藝復興思潮為基礎,在造型上排斥象徵神權至上的哥特建築風格,提倡復興古羅馬時期的建築形式,特別採用古 ...

文藝復興時期服裝風格特點

  文藝復興時期服裝風格特點如下。   1、面料自給,紋樣端麗,織物風格偏向厚重;   2、造型誇張,尤以西班牙風格最為極端,填充、束身、撐墊等塑形手法廣泛使用;   3、裝飾繁複,多刺繡、切縫和金銀珠寶,總體風格濃重奢華;   4、品種多樣,從禮服長袍、帽子頭飾到手絹絲襪,應有盡有。不過,儘管這種華麗的服裝 ...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建築風格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建築風格是古典主義建築,古典主義建築是歐洲建築史上繼哥特式建築之後出現的一種建築風格,十五世紀產生於義大利,後傳播到歐洲其它地區,形成帶了有各自特點的各國古典主義建築。   義大利古典主義建築在古典主義建築中佔有最重要的位置,古典主義建築是15至19世紀流行於歐洲的建築風格,也包括巴 ...

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的特點

  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的特點有如下:   1、文藝復興是歐洲文化藝術發展史上的重要歷史階段,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偉大變革和思想上的革命,這個時期藝術的繁榮在漫長晦暗的中世紀後顯得尤為振奮和奪目,成就和影響使得後人不懈追溯和探索卻再也沒有達到過。   2、張開眼睛看人和張開眼睛看世界。藝術的首要任務是描寫人 ...

文藝復興時期有什麼著名建築

  1、比薩大教堂:大教堂始建於1063年,由雕塑家布斯凱託·皮薩謹主持設計。教堂平面呈長方的拉丁十字形,長95米,縱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圓柱;   2、羅浮宮:始建於1204年,歷經8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模。佔地約198公頃,長680米,分為新老兩部分,老的建於路易十四時期,新的建於拿破崙時代;   ...

回族清真寺的建築特點

  中阿結合型清真寺   建築是一個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它能呈現出這個民族的思想精髓與精神面貌。回族是我國分佈最廣的少數民族之一,大家較為熟知的回族清真寺就是最能反映回族的民族特色的建築。回族清真寺的裝飾藝術,不僅反映了回族文化特有的精神意韻,而且表現了不同時代的清真寺的精神風貌,記載著伊斯蘭教文化和 ...

山西平遙古城的建築特點是什麼

  平遙古城的建築特點:在2、25平方公里的古城內共有四合院3797處。這些四合院,軸線明確,左右對稱,層次分明,外雄內秀,沿中軸線,有幾套院組成,中間多用短牆、垂花門樓分割,形成二進或三進的“日”“目”字形基本佈局形式。   院內主題建築正房一般為三間或五間磚拱窯洞,前面加木構披簷,柱廊上覆瓦屋頂,明柱上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