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斐波那契螺旋線的圖形作法

斐波那契螺旋線的圖形作法

  斐波那契螺旋線,也稱“黃金螺旋”,是根據斐波那契數列畫出來的螺旋曲線,自然界中存在許多斐波那契螺旋線的圖案,是自然界最完美的經典黃金比例。

  斐波那契螺旋線,以斐波那契數為邊的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然後在正方形裡面畫一個90度的扇形,連起來的弧線就是斐波那契螺旋線。

斐波那契數列奇數項求和

  1、利用特徵方程的辦法(這個請自行參閱組合數學相關的書)。設斐波那契數列的通項為An。(事實上An = (p^n - q^n)/√5,其中p = (√5 - 1)/2, q = (√5 + 1)/2但這裡不必解它),然後記Sn = A1 + A2 + ... + An,由於An = Sn - S(n-1) = A(n-1) + A(n-2) = S(n-1) - S(n-2) + S(n-2) - S(n-3)= S(n-1) - S(n-3),其中初值為S1 = 1, S2 = 2, S3 = 4。所以Sn - 2S(n-1) + S(n-3) = 0。從而其特徵方程是x^3 - 2x^2 + 1 = 0即(x - 1)(x^2 - x - 1) = 0,不難解這個三次方程得x1 = 1,x2 = p,x3 = q,(p, q值同An中的p, q)。所以通解是Sn = c1 * x1^n + c2 * x2^n + c3 * x3^n,其中c1,c2,c3的值由S1,S2,S3的三個初值代入上式確定。

斐波那契數是什麼

  斐波那契數,亦稱之為斐波那契數列,又稱黃金分割數列、費波那西數列、費波拿契數、費氏數列,斐波那契數列由 0 和 1 開始,之後的斐波那契數列係數由之前的兩數相加得出;斐波那契數列的發現者,是義大利數學家列昂納多·斐波那契,他生於公元1170年,卒於1240年,籍貫是比薩。他被人稱作“比薩的列昂納多”。1202年,他撰寫了《珠算原理》一書。他是第一個研究了印度和阿拉伯數學理論的歐洲人;斐波那契數還在松果,鳳梨,樹葉的排列,某些花朵的花瓣數,蜂巢,蜻蜓翅膀,黃金矩形,黃金分割,等角螺線,植物的葉、枝、莖等排列中出現。


數列規律

  斐波那契數,亦稱之為斐波那契數列,又稱黃金分割數列、費波那西數列、費波拿契數、費氏數列。   斐波那契數列規律就是斐波那契數列列由0和1開始,之後的斐波那契數列係數就由之前的兩數相加。   斐波那契數列的發現者,是義大利數學家列昂納多·斐波那契,生於公元1170年,卒於1240年,籍貫是比薩。他被人稱作“ ...

數列有哪些用途

  斐波那契數列中的斐波那契數會經常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如:松果、鳳梨、樹葉的排列、某些花朵的花瓣數(典型的有向日葵的花瓣)、蜂巢、蜻蜓翅膀、超越數e(可以推出更多)、黃金矩形、黃金分割、等角螺線、12平均律、楊輝三角、質數數量等。 ...

數列vb

  斐波那契數列,又稱黃金分割數列、因數學家列昂納多·斐波那契以兔子繁殖為例子而引入,故又稱為“兔子數列”。   在現代物理、準晶體結構、化學等領域,斐波納契數列都有直接的應用,為此,美國數學會從1963年起出版了以《斐波納契數列季刊》為名的一份數學雜誌,用於專門刊載這方面的研究成果。   斐波那契數列的定義 ...

數列通項公式

  斐波那契數列通項公式:Xn=Fn+1/Fn=(Fn+Fn-1)/Fn=1+Fn-1/Fn=1+1/Xn-1,在現代物理、準晶體結構、化學等領域,斐波納契數列都有直接的應用。為此,美國數學會從1963年起出版了以《斐波納契數列季刊》為名的一份數學雜誌,用於專門刊載這方面的研究成果。 ...

什麼是數列

  斐波那契數列指的是這樣一個數列 0,1,1,2,3,5,8,13,21,34,55,89,144,233,377,610,987,1597,2584,4181,6765,10946,17711,28657,46368等等。   這個數列從第3項開始,每一項都等於前兩項之和。   斐波那契數列的發明者,是義 ...

cad中螺旋怎麼畫

  cad中螺旋線怎麼畫:在CAD應用中,我們可能會用到螺旋線,但是怎麼繪製螺旋線呢?請閱讀下文。   1直接輸入命令HELIX,或者點選繪圖→螺旋線,即可開啟螺旋線繪製功能:   2在繪圖區域點選需要繪製螺旋線的圓點:   3移動滑鼠,或者直接輸入底面圓半徑:   4移動滑鼠,或者直接輸入頂面圓半徑:    ...

納奇怎麼用

  斐波那契數列(Fibonaccisequence),又稱黃金分割數列、因數學家列昂納多·斐波那契(LeonardodaFibonacci)以兔子繁殖為例子而引入,故又稱為“兔子數列”,指的是這樣一個數列:1、1、2、3、5、8、13、21、34、……在數學上,斐波那契數列以如下被以遞推的方法定義:F(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