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在“靖難之役”期間,拒絕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被誅十族。
建文帝即位後,著手削藩,方孝孺積極參與其事,削藩弱宗本是封建王朝加強中央集權的題中之意,此事上關皇位大統,下系黎庶福祉。而燕王朱棣以藩王身份篡逆大統,破壞的是立嗣以嫡以長的成憲,用今天的術語而言,就是破壞了憲法。方孝孺在燕王攻破南京城後,以不奉詔而身死。方孝孺之死,乃是死於維護成憲,維護制度。
方孝孺在“靖難之役”期間,拒絕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被誅十族。
建文帝即位後,著手削藩,方孝孺積極參與其事,削藩弱宗本是封建王朝加強中央集權的題中之意,此事上關皇位大統,下系黎庶福祉。而燕王朱棣以藩王身份篡逆大統,破壞的是立嗣以嫡以長的成憲,用今天的術語而言,就是破壞了憲法。方孝孺在燕王攻破南京城後,以不奉詔而身死。方孝孺之死,乃是死於維護成憲,維護制度。
方孝孺是建文帝朱允炆執政期間的翰林學士,朱棣篡位後,方孝孺堅決不投降,還罵朱棣是亂臣賊子。
最後朱棣一怒之下滅了方孝孺十族,古人最多是誅九族,但是方孝孺的學生跟友人也全部被誅殺,所以比九族多出來一族。
歷史大概是這麼記載的,當時朱棣要登基稱帝,但是必須有人寫詔書,而方孝孺就是最好的人選,可是方孝孺寧死也不願意寫這封詔書。
於是朱棣下令要誅他九族,方孝孺回應道:“不過夷我九族耳!有種夷我十族?”朱棣:“成全你!”
按理說,方孝孺被滅了十族,應該不存在後人了。但是在2002年6月24日方孝孺殉難600週年紀念日的活動上,竟然有很多方孝孺後人出席。
而且這些後人遍佈全國各地,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家族。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他們都紛紛改姓。那有人會好奇了,方孝孺為何會有後人呢?
其實歷史上方孝孺並沒有被滅十族,《明史·方孝孺列傳》記載:"丁丑,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並夷其族。"也就是說朱棣只殺了方孝孺父系一族。
方孝儒,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初浙江寧海人。一代名儒宋濂的得意門生,是當時的大儒。他博學強記,通曉經史,文章蓋世。洪武二十五年被蜀獻王特聘為世子之師,併為其讀書處題額正學,時人遂尊稱其為方正學。
明建文帝即位後,將方孝儒招至南京,委以翰林侍講學士之職。建文帝年紀尚輕,缺乏治國治軍的本領。因方孝儒是他的老師,更受到百般信賴和倚重,國家大事,輒以諮之。方孝儒對建文帝赤膽忠心,全力扶持。建文帝害怕他的叔叔們王權過大,擁兵為患,採用齊秦、黃子澄的削藩建議,遭到以燕王朱棣為首的諸王反對。方孝儒替建文帝起草了一系列征討燕王的詔書和檄文。
朱棣在攻下南京後得大明皇位。迫令方孝儒為他起草即位昭書。方孝儒反對朱棣篡權,寧死不從,朱棣大怒,命人拿刀從方孝孺的嘴角直割到耳旁,並將他投入監獄。見方孝孺仍不屈服,就下令把方孝孺在午門內凌遲處死。朱棣處死方孝儒後,仍不解心頭之恨,下令滅他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