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吉,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封建領主,是繼室町幕府之後,完成近代首次統一日本的日本戰國時代大名。為1590-1598年期間日本的實際統治者。法名國泰佑松院殿霊山俊龍大居士。《明史》裡稱作平秀吉。
德川家康,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江戶幕府的第一代將軍。 生於名古屋附近的岡崎,為岡崎城主松平廣忠之長子,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後改名元康,最後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出生於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他成功控制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
毛利元就,毛利弘元的次子,明應6年(1497)3月14日生於安藝吉田郡山城。母親為毛利同族的福原廣俊之女。幼名松壽丸,又稱少輔次郎。
1、今川義元:1519年出生於東海道,是今川氏親三子,鎌倉八幡太郎源義家一系的名門望族,是日本戰國時期愛好能劇、和歌等事物,文武雙全的風雅大名。經多年征戰,他成為掌握駿河、遠江、三河三國的強勢大名,人稱東海道第一弓取。
2、武田信玄: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為清和源氏源義光後代,甲斐武田氏第19代家督,武田信虎之長子。母親是甲斐國人眾大井信達的女兒大井之方,正室是扇谷上杉家大名上杉朝興女兒。 武田信玄有“戰國第一名將”之美譽,號稱“戰國第一兵法家”。
3、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大名、封建領主、天下人,是戰國三傑之一。是繼室町幕府之後,首次統一日本的歷史人物。原名木下滕吉郎,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
重陽節與哪個人物有關
重陽節與東漢時期的恆景這個人物有關,相傳在東漢時期,桓景父母患瘟疫都去世了,於是他便孤身一人上山拜師學藝。學了一身功夫下山,讓村裡得瘟疫的人全部上山一人給一杯菊花酒,除掉了瘟疫除,因此桓景趕走瘟疫的故事一直被流傳至今,也被人紀念。
重陽節的神話傳說:
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重陽節的神話傳說譯文:
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
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
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裡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重陽節習俗
1、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一些地方的群眾也有利用重陽登山的機會,祭掃祖墓,紀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由於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裡的天后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2、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3、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
4、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端午節是紀念哪位名人 端午節是紀念哪個歷史人物的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除了紀念屈原之外,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秋瑾、介子推等。流傳最廣的是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自盡。
認為源於紀念屈原 ...
寒食節的由來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寒食節由來的傳說
寒食節的由來與介子推有關,寒食節原發地是山西介休綿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歷史。據《辭源》、《辭海》“寒食節”釋義:春秋時,介之推歷經磨難輔佐晉公子重耳復國後,隱居介休綿山。晉文公重耳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母子隱跡焚身。晉文公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後為 ...
清明節和誰有關係 清明節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清明節和介之推有關。
重耳是春秋時期有名的霸主,但是在他成名之前,也有一段心酸的往事。當年他的父親寵愛驪姬和少姬兩個美人,後來驪姬勝出,晉獻公被驪姬完全迷惑。驪姬生下兒子後,便鼓動晉獻公封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並對其他的幾個皇子趕盡殺絕。晚年的晉獻公十分昏庸, ...
導語: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那麼一諾千金最早是形容哪位歷史人物的?一諾千金形容歷史人物是誰?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一諾千金最早是形容哪位歷史人物的一諾千金形容歷史人物是誰季布。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 ...
1、負荊請罪的主人公是廉頗和藺相如。
2、廉頗和藺相如都是趙國的肱骨之臣,不過廉頗因為看不慣藺相如地位在自己之上而出言不遜,藺相如從國家大局出發並不與他計較。後來廉頗也意識到了錯誤,就揹著荊條去跟藺相如賠不是。 ...
聞雞起舞的主人公是祖逖、劉琨。聞雞起舞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於《晉書祖逖傳》,意思是聽到雞叫聲便起床練習舞劍,常用來比喻有志向的人發奮圖強、及時振作、努力刻苦,是褒義詞。祖逖和劉琨是晉朝時期的一對好友,兩人有著相同的抱負,但願為祖國建功立業,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兩人感情深厚,惺惺相惜,常常同塌而眠。一 ...
叫花雞與朱元璋和乾隆皇帝兩位歷史人物有關,叫花雞,又稱常熟叫化雞、煨雞,是江蘇常熟地區傳統名菜。是把加工好的雞用泥土和荷葉包。製作材料有新鮮嫩荷葉、黃泥、活土雞等。
叫化雞的製法與周代"八珍"之一的"炮豚"相似,"炮豚"就是用粘土把乳豬包裹起,加以燒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