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明代女官制度的簡介

明代女官制度的簡介

  明太祖洪武五年,因唐以來的六局二十四司女官人數過多,於是改設為六局一司。 六局為: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尚宮總管六局事務。 一司為:宮正。掌管戒令責罰。 品級皆為正六品。 宮中女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比唐朝減少一百四十多人。 諸妃稱號為:賢、淑、莊、敬、惠、順、康、寧。也有貴妃,位在諸妃之上。 明英宗復辟,多虧皇太后孫氏在內出力,故其復位後為孫太后上徽號,稱聖烈慈壽皇太后。這就是後世動輒為母后上徽號的濫殤。 明朝中後期還出現了妃嬪中最高的等級——皇貴妃。 明憲宗寵妃

清末舞蹈家裕容齡 慈禧的“御前女官”

  清末舞蹈家裕容齡(1882-1973年)是中國近現代舞蹈史上第一個學習歐美和日本舞蹈的中國人,也是唯一一個曾親自向現代舞蹈家鼻祖伊莎多拉·鄧肯(Isadora Duncan)學習過舞蹈的中國人。

  裕容齡出生貴族,系滿族正白旗漢軍旗人。1895年其父裕庚出任駐日本公使,裕容齡母女隨行。在日本時她曾向紅葉館舞師學習日本舞,並向日本大禮官長崎學習外交禮節和音樂、古典舞、美術插花。裕庚後來調任駐法國公使,17歲的裕容齡隨父親到法國巴黎。在巴黎期間,裕容齡曾向鄧肯學習現代舞,她的舞蹈才華得到鄧肯的讚賞,並在鄧肯創編的古代希臘神話舞劇中扮演角色。鄧肯要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的進步思想也深深地影響了她。後來裕容齡還向法國國立歌劇院的著名教授薩那夫尼學習芭蕾舞。1902年,20歲的裕容齡在巴黎公開登臺表演了《希臘舞》《玫瑰與蝴蝶》《奧菲利亞》《水仙女》《西班牙舞》等舞劇,博得了觀眾的好評。

  裕家1903回國,裕容齡入宮成為慈禧身邊的女官,慈禧親賜封號為山壽郡主。從此,開始了她作為宮廷舞蹈家的生涯,也是她一生中從事舞蹈創作、表演活動最頻繁的時期。裕容齡從入宮到1907年出宮,在僅僅3年時間內,創作表演了約五六個具有中國風格的舞蹈作品,有《劍舞》《扇子舞》《菩薩舞》《荷花仙子舞》《如意舞》。她是一位宮廷舞蹈家,受過良好的舞蹈教育,對我國戲曲藝術頗有研究,知識淵博,善於廣納博採。

  裕容齡的中國風格舞蹈作品,來源於中國的民間舞與京劇舞蹈。在她創作表演的《扇子舞》中,主要吸收了民間扇舞。她還創作表演了《菩薩舞》,服飾化妝,都參照了佛教藝術中的觀音塑像。她創作的《劍舞》,從照片上看,其服飾與舞姿均具有戲曲舞的韻味。

  清王朝覆滅以後,裕容齡積極參加公益義演,表現了她的善良和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心,當時她已40多歲了,可見其舞蹈功底的深厚。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裕容齡被聘為國務院文史館館員,著有《清宮瑣記》等書。文革期間,她受到衝擊,折斷了雙腿,加上生活過得十分困苦,年邁的她承受不住,終於在1973年1月16日病故,享年91歲。

宋朝的選官制度

  宋代的選官制度是科舉制度。

  科舉制:全國各地計程車子不用透過薦舉,直接報名考試,經過公開的逐級考試,由官府擇優錄取。士子在透過逐級政府和中央的筆試之後,要由吏部再進行面試,內容是考察“身、言、書、判”即身體容貌、言語應對、書法筆跡和判詞書寫。科舉考試的內容以儒學為主,兼及見識才能。科舉考試由禮部考才學,吏部考能力。


唐朝武則天時代有

  有女官等級:1、正一品官職名稱:大長公主、長公主、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公主;從一品官職名稱:郡主 2、正二品官職名稱:昭儀、昭媛、充儀、充容、充媛、淑儀、德儀、婉儀、芳林 3、正三品官職名稱:婕妤、良娣 4、正四品官職名稱:美人、良媛 5、正五品官職名稱:才人、承徽、尚宮、尚儀、宮正、女史 6、正六品 ...

唐朝的選制度

  科舉制。   科舉,科舉制、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透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士子應舉,原則上允許‘投牒自進’,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特別推薦,這一點是科舉制最主要的特點,也是與察舉制最根本的區別。   科舉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朝 ...

歷史上一共幾個

  如果截止清朝,沒有女的外朝官。   唐平陽公主,雖然曾經領兵作戰,死後也以軍禮下葬,但在正史中並未授軍職。   上官婉容,雖然替則天皇后掌文告,但正式身份是中宗昭容。   傳說中太平天國傅善祥曾經是狀元,後任東王簿書,並無確切記載。   民國時期1916年3月22日到4月14日,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由19 ...

陸貞傳奇等級

  女官等級如下:   1、正一品:侍中。   2、正二品:宮令。   3、正三品:昭儀。   4、正四品:不詳。   5、正五品:尚宮、尚儀、尚容。   6、正六品:司飾、司制、司膳、司正、司儀、司計。分掌衣飾、珍寶、膳食、法令、儀仗以及財帛之事。   7、正七品:典飾、典衣、典珍、典制、典膳、典藥、典正、 ...

制度的演變

  1、先秦:從夏朝到春秋,選官主要按爵位;戰國時期,商鞅變法等地主階級改革,才重視按軍功授爵。   2、西漢:西漢武帝時開始實行察舉制,分察舉和皇帝徵召等。   3、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按照“中正”所評品級決定官員獎懲,反映了世家大族(士族地主)的壟斷地位。   4、隋唐:隨著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 ...

唐朝選制度

  唐朝的選官制度為科舉制。   唐朝官吏招聘或選拔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吏部選官在科舉考試的基礎上,重視被選者的儀表氣質和語言表達、書法、文字表達等方面的能力。這反映了當時國家和社會對官員基本素質的要求很高,有利於鞏固和完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 ...

明代張敬修簡介

  張敬修,字德圃,亦作德父。廣東東莞縣莞城鎮博廈人。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可園園主。張敬修因在東莞修炮臺有功,被派往廣西做官。後因抓獲了計謀叛亂的首領,升為縣同知。後任知縣,知庫。1853年,因平叛農民起義有功,升為廣西按察使。隨後為江西按察使。 歷史上,張敬修在官場中曾三起三落:由於被民變軍三次打敗,他吃了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