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中國製瓷業的繁榮時期,特別是永樂,宣德,成化這三朝,瓷器製作水平創歷史之最。永宣廣泛使用進口的蘇麻離青料,加之國泰民安,經濟繁榮,為這一時期的青花奠定了輝煌的基礎。瓷器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遠銷東南亞等國家,使中國的青花瓷器贏得了聲譽,深受世人愛戴。
玉壺春瓶及執壺由元代的瘦長器體而演變為粗碩豐圓,大尊、雙耳瓶、墩碗、軍持、盞託及折沿、菱花口大盤類,均古樸莊重,也有更加清秀圓潤的盤、碗。其裝飾工藝,器內陽文印花,外壁以青花裝飾,是為元代樞府窯及元青花技藝的繼續。南京明故宮御帶河和北京的元、明宮殿遺址,於1964年、1984年出土了大批殘瓷,表明此時有青花雲龍盤,外壁青花,裡壁模印雲龍紋飾,盤心畫有長腳形如意雲紋3朵。其後的永樂、宣德乃至正德、嘉靖時均沿用這一裝飾,但洪武時如意形雲的雲尾較長,顯得飄灑流暢。
1、器型:明代青花瓷的器型比前期更為規整,以小件器物為主,大器少見。器型有所創新,如提樑壺、方勝式盒等。主要器型有提樑壺、罐、長方盒、六方盒、四方盒、圓盒、方勝式盒、碗、盤等。
2、胎釉:圓器的圈足多斜削向內收斂,底心下凹,略有塌陷,底足有放射狀跳刀痕。民窯器的胎體也比較薄,玲瓏規整。釉有厚薄兩種,薄的透徹 明亮,厚的呈乳濁狀半透明。
3、紋飾:紋飾大多沿襲嘉靖舊制,但畫意瀟灑,佈局更趨繁縟,有些內外均密繪紋飾。團龍紋較多,人物紋多身材修長、姿態飄逸。
4、款識:把“制”寫成“造”,款字工整,用中鋒書寫,筆畫粗重而又豪放有力,字型結構嚴謹,青花色澤濃重。
玉碗的器形與瓷碗相同,一般要採用旋胎法制作,故多為圓形,有敞口碗、直口碗兩式,還有薄胎和厚胎兩種做工。一般是玉質優良無綹裂者,做成薄胎玉碗,玉料較差有無綹裂者,做成厚胎玉碗。厚胎玉碗的外壁上要刻花,進行裝飾。明永樂、宣德時期玉碗,外壁用陰線勾出花卉紋,或用減地浮雕做出紋樣,花卉紋也是大花頭、大葉子的佈局, ...
明青花瓷器在中國青花瓷中影響深遠,不同年代的不同青花鈷料都能很好地適應中國繪畫的各種題材。青花瓷器的繪畫用傳統的毛筆,以各種線條和點染、渲染來完成畫圖。明晚期,在裝飾題材方面卻完全突破了萬曆官窯圖案規格化的束縛,燒出了大批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充滿生活氣息的青花作品。
在明代的民間陶瓷工藝當中,青花瓷器 ...
晚清到民國時期,民窯青花靈芝紋大碗,底款應該是窯口印記。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髮色鮮豔、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原始青花 ...
宣德青花瓷器的紋飾時代特徵明顯,多為寫意,一改永樂纖細風格,畫風豪放生動,筆法酣暢淋漓,題材內容豐富,裝飾紋樣程式化,即器型和紋飾相對固定,植物、花鳥、龍鳳、八寶、人物無所不包,尤以纏枝蓮和寶相花為多。官窯器中龍紋多見,龍身變粗,神態威猛,八寶圖案為輪、螺、傘、盤、花、魚、腸、罐,文字裝飾多為百壽紋等。宣 ...
貴客臨門,主人一般都要殺雞,煮 雞肉麵條招待,麵條下還臥有幾個白嫩的 “荷包蛋”。
面對這一碗香噴噴、熱乎乎的肉湯麵,客人胃口頓開。但是,千萬不要吃個碗底朝天,而一定要留下一點兒湯、一二個雞蛋或雞腿作 “回碗”。如果,客人吃完後把空碗放下,那就表示主人小氣,使客人還沒有吃飽,這時主人必須再添一碗來 “ ...
在喜喪時偷碗,這是種習俗,參加百歲老人的喪宴後,把碗帶走,據說可帶來“壽氣”,讓帶走碗人也長命百歲。其位理學原理是:這樣的碗是壽碗,回去後給小孩用,避邪免災,增壽;大人用,招財進寶添壽。另外,過白事時摔碗可以討吉利。大凡遇到白事時要摔碗,有的地方結婚時遇到別人過白事,也要摔碗。這都是一種風俗,討個吉利。
...
2012年11月27日,西安市東郊韓森寨西光中學南校區,操場上的明代“萬壽寺塔”搖搖欲墜。
這座萬壽寺塔最初興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四百多年,當時香火頗旺的萬壽寺現早已不復存在,獨存此塔。萬壽寺塔為樓閣式磚塔,塔身通高22米,共六層,每層六面,平面為六角形的樓閣式磚塔;萬壽寺塔身第一層塔簷下部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