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黃花,是一個漢語成語,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後多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也可以表達情投意合、志同道合的知音知己的深深嘆息。出自宋代蘇軾的《九日次韻王鞏》一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和《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一詞,“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明日黃花,是一個漢語成語,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後多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也可以表達情投意合、志同道合的知音知己的深深嘆息。出自宋代蘇軾的《九日次韻王鞏》一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和《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一詞,“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分不清是非。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中國成語。意謂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才能明辨是非;聽信單方面的話,就分不清是非。語本《管子-君臣上》:夫民別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聖。《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二年》:上(唐太宗)問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釋義:兼:同時涉及或具有幾種事物。兼聽:多方面聽取不同意見。
明:明辨是非。
暗:糊塗,辨不清事實真相。
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才能明辨是非;聽信單方面的話,就分不清是非。現代泛指:在看待某一件事的是非。從正面的角度考慮就會很清楚明白,如果從心裡陰暗面分析就會很糊塗。
1、孔子問於守廟者曰釋義:孔子問守廟的人說。
2、原文: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曰:“籲!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3、譯文:孔子在魯桓公廟裡參觀,看到有一隻傾斜的器皿在那裡。孔子問守廟的人說:“這是什麼器皿?”守廟的人說:“這大概是放在座位右邊警戒自己的器皿。”孔子說:“我聽說君主座位右邊的器皿,空著就會傾斜,灌入一半水就會端正,灌滿水就會翻倒。”孔子回頭對學生說:“向裡面灌水吧!”學生舀了水去灌它。灌了一半就端正了,灌滿後就翻倒了,空了就傾斜著。孔子感慨地嘆息說:“唉!哪有滿了不翻倒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