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於1335出生,1418年去世。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闇,號獨庵老人、逃虛子。長洲人。明朝政治家、佛學家,文學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
姚廣孝年少好學,擅長作詩。他與王賓、高啟、楊孟載是好友,宋濂、蘇伯衡也都推舉他。曾作為監修官,主持重修《明太祖實錄》,又與解縉等人纂修《永樂大典》。
姚廣孝的著作主要有《逃虛子詩集》十卷,續集及補遺各一卷,《逃虛類稿》《道餘錄》《淨土簡要錄》《佛法不可滅論》《諸上善人詠》。
姚廣孝於1335出生,1418年去世。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闇,號獨庵老人、逃虛子。長洲人。明朝政治家、佛學家,文學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
姚廣孝年少好學,擅長作詩。他與王賓、高啟、楊孟載是好友,宋濂、蘇伯衡也都推舉他。曾作為監修官,主持重修《明太祖實錄》,又與解縉等人纂修《永樂大典》。
姚廣孝的著作主要有《逃虛子詩集》十卷,續集及補遺各一卷,《逃虛類稿》《道餘錄》《淨土簡要錄》《佛法不可滅論》《諸上善人詠》。
姚廣孝,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闇,號獨庵老人、逃虛子。長洲人。明朝政治家、佛學家,文學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
姚廣孝年輕時在蘇州妙智庵出家為僧,精通三教。洪武十五年,被明太祖挑選,以“臣奉白帽著王”結識燕王朱棣,主持慶壽寺,成為朱棣的主要謀士。朱棣靖難第三年,姚廣孝留守北平,使朱棣順利奪取南京,登基稱帝。以燕地一方土地敵全國兵馬,且最終獲勝。
成祖繼位後,姚廣孝擔任僧錄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師,被稱為“黑衣宰相”。負責遷都事宜,一手規劃今日北京城佈局。而後在解縉編書失敗後又擔任了《永樂大典》和《明太祖實錄》的最高編撰官。晚年在明初期佛教漸成頹勢之際,又擔起護教之責,整理了反排佛的《道餘錄》,為佛教史上一件大事。
永樂十六年,病逝慶壽寺,追贈榮國公,諡號恭靖。皇帝親自撰寫神道碑銘,並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廟,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先知先覺者、料事如神的預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之說的劉伯溫大家應該比較的熟悉,但他還是稱不上明朝的第一奇人,要說最神秘莫測的奇人當屬黑衣宰相姚廣孝了。本期的歷史故事,為你解析。
奇人:說服朱棣奪天下
姚廣孝生於醫生世家,14歲落髮為僧,法名道衍,卻師事道士席應真,得其陰陽之術。曾經在嵩山寺遊學,有名叫袁珙的面相者對他說:“你是個奇特的僧人!眼眶是三角形,像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殺,是劉秉忠一樣的人!”廣孝聽後反而大喜。
洪武十五年,高皇后駕崩,明太祖選高僧侍奉各親王,為其誦經薦福。道衍與燕王朱棣相談甚合,並請求被帶走,答應要送給燕王一頂白帽子。“王”字加上個“白”字是皇的隱語,著實讓朱棣又驚又喜。朱棣把姚廣孝帶回北平,讓他擔任慶壽寺(位於現電報大樓南側的西長安街上)主持,而事實上,他出入燕王府,密談軍國大事,成為朱棣的心腹軍師。
民間有大軍師劉伯溫、二軍師姚廣孝之稱,劉伯溫保的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這時候姚廣孝還只是燕王朱棣的謀士。真正讓姚廣孝脫穎而出的是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並沒有把皇位傳給兒子,反而傳給了孫子,燕王朱棣非常鬱悶。一日憂鬱之際看著窗外的寒冬景緻突然隨口說了一句“天寒地凍,水無一點不成冰”,在一旁的姚廣孝馬上附和了下句“世亂民貧,王不出頭誰做主”!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以對聯進言事例。隨後在姚廣孝的勸說與分析之後,朱棣終於下決心奪取侄子的江山。
奇事:半僧半俗輔佐燕王登基
北京城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說法,這個說法應該是紫禁城的設計借鑑了潭柘寺的格局。而操作者正是姚廣孝,說起來是因為姚廣孝曾經在潭柘寺“掛單”。據史書中的記載,姚廣孝14歲的時候就出家為僧。
建文帝繼位後,採納齊泰、黃子澄建議削藩。姚廣孝積極動員朱棣起兵反叛,朱棣說:“民意都支援朝廷,我們能怎麼辦呢?”道衍曰:“臣只知天道而已,何必管什麼民意!”於是朱棣漸漸下決心,並私下選派軍官,並招募勇敢異能的人。利用所住宮殿(原元朝皇宮)幽深的優勢,在宮內秘密製造兵器。姚廣孝為防止洩密,特意把兵器廠安置在地下,還養了一群鴨鵝,用鴨鵝的叫聲掩蓋兵器鍛造聲。
功成名就之後的道衍和尚不但被永樂皇帝賜名“廣孝”,而且把元朝宰相托託的宅院也賞賜給了姚廣孝。可是他就是不還俗,還申請將自己的宅院改造成了京城最大的寺廟之一“崇國寺”。自己只當了個監管僧人事務的六品官和崇國寺住持。600多年前姚廣孝就在那裡,白天走出寺廟穿著朝服去陪王伴駕,晚上回來仍然一襲袈裟青燈古佛。
奇才:編纂《永樂大典》設計永樂大鐘
永樂十六年(1418年)三月十八日,姚廣孝病逝於慶壽寺,享年八十五歲。這在古代可算得上是老壽星,死後被皇帝葬在了今天房山區的常樂寺村。永樂皇帝還親筆為他題了一座“神道碑”以示紀念,表彰這位永樂朝第一謀士。然而姚廣孝的奇謀卻並不是他留給後世的最大貢獻。
中國歷史上有兩部最重要的大型彙編書,一部是清朝的《四庫全書》,被稱為中國古代最大的叢書;一部是《永樂大典》被稱為中國最大的百科全書。後者的總編纂官就是姚廣孝。姚廣孝的文采不在清代第一才子紀曉嵐之下。北京大鐘寺那口永樂大鐘的設計師和監造人是姚廣孝;在主持“崇國寺”之前,太廟的主祀官也是姚廣孝;朱棣修建北京城大批南方的能工巧匠被徵集到北京,主辦者又是姚廣孝。
如此看來,這第一奇人的名號似乎真是非姚廣孝莫屬。因為從紫禁城的設計,到《永樂大典》的編纂,再到永樂大鐘的鑄造,假如沒有姚廣孝這位奇才的參與,今天的北京沒準兒還真要遜色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