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明清時期中外關係

明清時期中外關係

  1、自16世紀起,歐洲殖民者開始了對中國的侵略活動,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佔據澳門,1624年荷蘭殖民者入侵臺灣,明末清初沙俄侵入黑龍江流域,此外日本的商人、武士、海盜也騷擾中國東南沿海。

  2、中國人民開始了反殖民和反侵略的鬥爭,戚繼光肅清了東南沿海的倭寇,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康熙帝阻止了沙俄在黑龍江流域的擴張。

  3、中國開始介紹和引進西方的科學知識,徐光啟翻譯了西方的科學著作,介紹了歐洲的水利方法。

  4、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禁止中外貿易,妨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簡述明清時期儒學有了怎樣的發展

  明清時期以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為代表發展出了批判儒學,主要對漢宋時的假道學進行評判,但仍屬於儒,因為他們的思想大多取材於先秦儒學,使得儒學又一次煥發生機,但可惜的是未形成體系,也沒能繼續發展,影響範圍很小。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下面分別介紹明清時期對國家鞏固的政策:

  明朝:中華各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在北方、東北和西北地區,明政府主要設定軍事機構鎮守,例如設定都司和衛所,以鞏固國家的安定和統一。另外,明政府也鼓勵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在經濟文化上的往來,如移民屯墾、貿易互市、興建學校、推行儒學等等舉措,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明朝政府的這些措施,使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與中央王朝的關係日益密切,從而實現了中央王朝與邊疆地區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清朝:中華民族共同體更進一步穩固發展,由滿族建立的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元朝之後,又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由於滿族統治者採取了許多重大措施穩定邊疆,並對漢文化和各少數民族文化採取了更為寬容、開放的態度和政策,使民族關係、民族融合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從而加強了各民族的相互認同感。體現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清朝前期以強盛國力所奠定和鞏固的中國疆域。


冷戰時期大國關係

  冷戰時期是兩個陣營的對抗,以兩個超級大國蘇聯和美國為核心,社會主義國家的華沙組織和資本主義國家的北約組織的對抗。隨著蘇聯解體,國際局勢和大國關係都發生了變化,世界出現了一超多強的格局,美國、日本、歐盟在經濟上呈現出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且很多國家也在崛起,如中國,俄羅斯。但總體上說冷戰後世界各國都加深了聯絡, ...

明清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特點

  特點是開始與西歐國家形成直接貿易關係。直接貿易對於生產國而言,是直接出口;對於消費國而言,是直接進口。消費國直接進口生產國的貨物時兩國之間發生的貿易,即由進出口兩國直接完成的貿易。   明清時期中國對外貿易出現的新特點是   A.海上貿易通道已取代陸上絲綢之路   B.民間的自發貿易成為海上貿易主體    ...

明清時期的歷史故事

  明清時期的歷史故事有黃白旗之爭、圈地之爭、鰲拜與康熙之爭、鰲拜與多爾袞的對抗等。   1、黃白旗之爭:皇太極登上汗位之後,不久便將自己掌握的正白旗、鑲白旗改為正黃旗和鑲黃旗,使其地位日益上升。同時,皇太極又將努爾哈赤留給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個幼子的正黃旗、鑲黃旗改為正白旗、鑲白旗,使其地位漸漸下降,便有 ...

明清時期歷史特點

  明清時期的歷史特點可概括為:   1、實現了中國古代的第三次大一統,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   2、君主專制統治空前強化,並達於頂峰;   3、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和緩慢發展;   4、從對外開放走向閉關自守;   5、反封建民主思想的產生和傳統科技依然處於世界前列。   明清時期是我國封建制度漸趨衰落 ...

明清時期的官職

  1、三公有太師、太傅、太保;三孤有少師、少傅、少保;令有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建文、永樂間,罷公、孤官,仁宗即位,授張輔太師、沐晟太傅、陳懋太保;蹇義進少師、楊士奇進少傅、夏原吉進少保。於是公、孤立官備。   2、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各設尚書 ...

明清時期歷史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1、政治上: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完善與發展;   2、經濟上: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並且得到了緩慢發展;   3、思想上:各種新思想初具雛形,統治者對於思想嚴格控制;   4、民族關係上:由於經濟的不斷髮展和統治者開明的民族政策,中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而不斷髮展;   5、對外關係上:君主專制的加 ...

明清時期佛教的發展

  明代:   1、 明為佛教復興時代,明太祖因出身和尚,故即位後,振興佛教,對佛教極力保護;   2、 太祖親撰《御製護法集》明言護法之道,又特設僧官管理天下寺院及僧尼;   3、 成祖得位,得僧人道衍替其決策。故即位後,對佛教甚為尊重。命僧人道戒及一如校訂佛經,又重刻大藏經;   4、 整個明代雖以國家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