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春什麼秋什麼的成語

出自春秋的成語的含義以及其故事和來歷

  1、葉公好龍,這個成語講的是春秋時期楚國葉(今河南葉縣)的葉公子高很喜歡龍,家裡到處都畫著龍。天上的龍知道了,就來到他家,龍從窗戶上向裡看。葉公一看見龍,嚇得面無人色,失魂落魄。以後,人們就諷刺那些只是口頭上說喜歡,言行卻不一致的人為“葉公好龍”。

  2、退避三舍,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3、紙上談兵,“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佈“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4、呆若木雞,紀渻子是春秋時訓練鬥雞的行家,一天,齊王也把他找來訓練雞。十天之後,齊王問他:「鬥雞現在訓練得怎樣了?」紀渻子回答說「雞的性情高傲,時候還不到。」十天後齊王又來問他:「這回鬥雞該訓練好了吧?」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它現在還不能沉住氣呢。」又過了十天後,紀渻子告訴齊王鬥雞訓練好了,那隻雞很好,別的雞一見到它就嚇得像木頭一樣呆住,可見它真是一隻好雞。

春秋時齊侯出兵攻打楚國六字成語

  六字成語是風馬牛不相及。

  風馬牛不相及:比喻毫無關聯的事物。指齊楚相距很遠,毫無干係,就如同馬與牛即便走失,也不會到對方的境內。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典故:《左傳僖公四年》僖公四年春季,齊桓公率領魯僖公、宋桓公、陳宣公、衛文公、鄭文公、許穆公、曹昭公各諸侯的聯軍入侵蔡國。蔡軍潰敗,齊桓公就接著進攻楚國。楚成王派遣使者來到軍中,說:“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即使是牛馬狂奔彼此也不會相關。沒有想到君王竟不顧路遠來到我國的土地上,這是什麼緣故。“管仲回答說:“以前召康公命令我們的先君太公說道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們,以便輔助王室。賜給我們的先君征伐的範圍,東邊到大海,西邊到黃河,南邊到穆陵,北邊到無棣。你不進貢王室的包茅,使天子的祭祀缺乏應有的物資,不能漉酒請神,我為此而來問罪。昭王南征到楚國而沒有回去,我為此而來責問。”使者回答說:“貢品沒有送來,這確是我君的罪過,今後豈敢不供給。至於昭王沒有回去,君王還是問水邊上的人吧。”諸侯的軍隊前進,駐紮在陘地。

帶春秋的四字成語

  1、富於春秋:指年少,年輕;

  2、春蘭秋菊:意思是春天的蘭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所長,各有值得稱讚的地方;

  3、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齡;鼎盛:正當旺盛之時。 比喻正當壯年;

  4、月旦春秋:比喻評論人物的好壞;

  5、皮裡春秋:指藏在心裡不說出來的言論。


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

  1、胡服騎射: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2、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 ...

春秋時期三個成語包括故事

  1、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重耳許諾如晉楚兩國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後重耳重回晉國執政,晉楚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勝。   2、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法是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一臣子給王出了一個謎語,莊王回:“此鳥不飛則已, ...

春秋美景的成語

  1、秋風蕭蕭,形容風聲或馬叫聲等。   2、秋風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3、秋風瑟瑟,形容輕微的聲音。   4、秋風瑟縮,身體因寒冷、受驚等而蜷縮或兼抖動。   5、金風颯颯,指秋天的風。古時以陰陽五行解釋季節,秋為金。   6、金風送爽,指秋天的風。秋風帶來了涼意。 例:金風送爽,涼露驚秋。 ...

呂氏春秋跟它有關的成語

  1、刻舟求劍:比喻人的眼光未與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同步,不懂得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問題。也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   2、一竅不通:沒有一竅是貫通的。比喻一點兒也不懂。出自《呂氏春秋·過理》。   3、三豕涉河:比喻文字傳寫或刊印訛誤。出自《呂氏春秋·察傳》。   4、盜鐘掩耳:偷鍾時捂住自己的耳朵。比 ...

香港民間春秋二祭時的“太公分豬肉”習俗

  太公分豬肉,有“祖先賜食”的意思,通常每年的清明節和重陽節(即所謂春秋二祭)之祭祖儀式後於祠堂舉行,至今仍盛行於新界一些具有悠久歷史的鄉村。   隆重的祭祖儀式由族長帶領完成後,村內德高望重之人會將豬肉分給年滿六十一歲的年長男丁和去年出生的男嬰,表示福廕及庇護已由祖先帶到各家,所得的份量並會詳細地記錄下來 ...

關於虎的成語

  虎背熊腰 像虎那樣寬厚的背,像熊那樣粗壯的腰。形容肢體粗大強壯。   虎踞龍盤 踞:蹲。像虎蹲著,像龍盤曲。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虎口拔牙 在老虎嘴裡拔牙。比喻冒著極大的危險除掉有害的人或物。例:馬鈺《玩丹砂·贈閻先生》:“猛虎口中敲玉齒,驪龍貪下奪神珠。這般手段稱吾徒。”   虎尾春冰 踏著老 ...

虎的成語有哪些?

  你知道虎有什麼成語嗎?虎的成語有哪些?你知道幾個虎的成語嗎?下面介紹虎的成語。   虎背熊腰 像虎那樣寬厚的背,像熊那樣粗壯的腰。形容肢體粗大強壯。   虎踞龍盤 踞:蹲。像虎蹲著,像龍盤曲。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虎口拔牙在老虎嘴裡拔牙。比喻冒著極大的危險除掉有害的人或物。例:馬鈺《玩丹砂·贈閻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