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由來簡介+春分節氣是怎麼來的
春分由來簡介 春分節氣是怎麼來的
春分由來簡介
每年公曆3月20日左右,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時,為春分。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幾乎晝夜等長。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併發出閃電。春分在中國古歷中的記載為:“春分前三日,太陽入赤道內”。
春分節氣是怎麼來的
春分是節日和祭祀慶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周禮天子日壇祭日。《禮記》:“祭日於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民間活動上,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開始。活動有:一 放風箏,婦女小孩放風箏。並在風箏上寫祝福 希望天上神看到。二 簪花喝酒:無論男女老少都簪花。三 野外挑野菜:朱淑真《春日雜書十首》:寫字彈琴無意緒 踏青挑菜沒心情。飲食方面,則有春菜,春湯,春酒等。
春分三候是什麼
春分三候是這樣說的,春分之日玄鳥至,又五日雷乃發聲,又五日使電。也就是說每隔五天是一候,春分時間在陽曆每年03月20——21日,所以我們在這個時間基礎上加5天就可以推算出春分三候中每一候的時間了。
一候,玄(元)鳥至:燕來也
二候,雷乃發聲:雷者陽之聲,陽在陰內不得出,故奮激而為雷。
三候,始電:電者陽之光,陽氣微則光不見,陽盛欲達而抑於陰。其光乃發,故開始閃電。
春分天氣暖和了嗎
春分的到來,氣溫已經開始回暖,天氣已經不冷了,但是要謹防“倒春寒”的發生。
春分節氣,在驚蟄節氣之後,意味著天氣已經不冷了,大部分地區都已經到了明媚的春天。這個時候晝夜均等,但是也不能完全鬆懈,還有倒春寒的可能。
春分時節,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區和北緯45°以北的地區外,中國各地日平均氣溫均穩定升達0℃以上。此時嚴寒已經逝去,氣溫回升較快,尤其是華北地區和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幾乎與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區同時升達10℃以上而進入明媚的春季。遼闊的大地上,岸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桃紅李白迎春黃,而華南地區更是一派暮春景象。
春分前後,氣溫的會有大幅度的上升,以北方為例,氣溫會在10度上下徘徊,但是今年有個意外,那就是今年有一個厄爾尼諾現象的加成,今年的氣溫會比往年高出1到2度,而且溫度上升的幅度在東北尤為明顯,所以在春分前後,氣溫還是比較暖和的,但是春季也有突然寒冷的時候。
春分節氣如何養生
1、春分減衣不宜過早過多
春分時節,冰雪消融,草木復甦,無論南方北方,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時節,我國平均氣溫穩定在10℃。但春分時節,乍暖還寒,日夜溫差仍較大,且不時有寒流侵襲,因此,公眾減衣不宜過早過多,以防著涼感冒。
此外,氣象資料顯示,春分時節,常有低壓活動和氣旋發展,低壓移動引導冷空氣南下,北方地區多大風和揚沙天氣。天文專家提醒,此時節,北方地區要做好防沙塵工作,妥善安置易受大風影響的室外物品,遮蓋建築物資,做好精密儀器的密封工作。同時,公眾外出也要做好防風防沙準備,及時關閉門窗,要戴口罩、紗巾等防塵用品,以免沙塵對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損傷。
2、春分飲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據悉,關於春天的飲食民間有很多流傳,中醫也有很多講究,俗稱吃“春”。專家建議,在這個季節,可以多吃一些紅棗等養脾的甜食,還有蜂蜜、韭菜、菠菜等,少食酸和辛辣食品。此外,每週應至少補充3次堅果類食品,如核桃、花生、杏仁、桃仁等,有助於提神去燥,除瘙癢等。而在每日的午餐,也適宜補充燉湯食品,如胡蘿蔔排骨湯、白果烏雞湯等,既可補充人體在季節過渡中需要的水分,又可增加蛋白質的攝入,有助於增強人體抵抗力。
3、春分防病從細節做起
在中醫中,春分天氣狀態不穩定,早晚氣溫偏低,不但容易誘發年老體弱者和易犯病人群的病症,對於長期處於高強度工作狀態和高壓力狀態下的“亞健康人群”,要注意防範未來可能出現的“未病”,建議市民這段時間裡注意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如儘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可利用居住環境進行簡單的健身運動,如爬樓梯、跳繩等,運動時間不易太早。早起洗漱時可使用淡鹽水漱口,每天房間開窗通風的時間也不易太早,9時後較為適宜。
立夏的由來簡介 立夏節氣的由來典故
立夏的由來簡介 立夏節氣的由來典故
立夏這個節氣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一年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按照氣候學的標準,5天平均氣溫達到22℃才算夏季開始。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立夏時節的候溫同氣候學標準大致接近,而這一地區正是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由此看來,二十四節氣把立夏節這天作為夏季的開始還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舊俗立夏日又為民間傳統節日,稱“立夏節。”
漢代也沿承此俗,《後漢書·祭祀志》載:“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赤帝祝融,車旗服飾皆赤。”歌《朱明》,舞《雲翅之舞》。到宋代,禮儀更趨繁瑣。至明代始有“嘗新風俗”。清代《帝京歲時紀勝》載“立夏取平時曝曬之米粉春芽,並用糖面煎作各色果疊,相互饋送”。並用柳枝穿果疊作小兒食品,江浙一帶還有立夏吃花飯的習俗,也有叫“吃補食”的。民間習俗還有“立夏吃蛋,石頭都踩爛”,說立夏時吃雞蛋鴨蛋可以增強體質,還可以耐暑。有的立夏食筍,有的立夏喝酒,都是趕在節日這天,名曰“立夏見三新”,南方地區舊時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並配以各種水果,饋贈親戚鄰居。
關於立夏的傳說一
立夏還是一個傳統的歲時禮俗節日, 周代在立夏這一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和眾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並舉行祭祀先帝祝融的儀式。漢代也沿承此俗,《後漢書·祭祀志》載:“立夏之日迎夏,於南 郊,祭赤帝祝融,車旗服飾皆赤。”歌《朱明》,舞《雲翅之舞》。到宋代,禮儀更趨繁瑣。至明代始有“嘗新風俗”。清代《帝京歲時紀勝》載“立夏取平時曝曬 之米粉春芽,並用糖面煎作各色果疊,相互饋送”。並用柳枝穿果疊作小兒食品,江浙一帶還有立夏吃花飯的習俗,也有叫“吃補食”的。民間習俗還有“立夏吃蛋,石頭都踩爛”,說立夏時吃雞蛋鴨蛋可以增強體質,還可以耐暑。有的立夏食筍,有的立夏喝酒,都是趕在節日這天,名曰“立夏見三新”,南方地區舊時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並配以各種水果,饋贈親戚鄰居。
關於立夏的傳說二
立夏“稱人”的第二種傳說與三國時的蜀後主劉禪有關。
三國末期,後主劉禪經營的蜀國已是兵微將寡國力不繼。這一年魏國大將鄧艾奉命率大軍伐蜀,兵逼劉禪投降。蜀國有位忠臣叫正,他對鄧艾提出“劉禪乃一國之君,投降去了魏都後不能受到半點虐待,不能瘦一星半點肉,不然寧死不降”。鄧艾答應了這一條件。
劉禪投降後被帶到了當時魏國的都城洛陽,魏國公封他為安樂公,賜給他住宅、綢緞萬匹、美女百名。劉[禪從此花天酒地吃喝玩樂竟沒有半點忘國之恥。第二年正叫人給劉禪稱了一下體重,這忘國之君不僅沒瘦反而重了二十多斤。這一天也恰好是立夏日,《三國演義》裡有詩說“追玩作樂笑顏開,不念危土半點哀。快樂異鄉忘故國,方知後主是庸才。”
各地立夏飲食習俗
五色飯: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稱作立夏飯。
吃軟菜: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軟菜(君踏菜)的習俗,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吃蝦面:舊時,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把蝦摻入麵條中煮食,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表達對夏季的祝願。
吃“光餅”:福建一些地區立夏有吃“光餅”習俗。
“七家粥”:浙東農村立夏吃“七家粥”, “七家粥”是彙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輯穆,一心去夏耕夏種。
立秋節氣介紹100字 立秋的由來簡介
立秋節氣介紹100字 立秋的由來簡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立秋的來歷
“立秋”還是一個收穫的標誌,所謂“秋不涼,籽不黃”,對於立秋,更多是有利農事的收穫。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因此也稱之為”立秋“。
立秋的來歷民間故事
立秋的來歷民間故事一:秋神蓐收
遠古傳說中的秋神名叫蓐收。蓐收左耳上盤著一條蛇,右肩上扛著一柄巨斧。山海經上說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蓐收耳朵上的蛇寓意著繁衍後代,生生不息。《詩經·斯干裡》說: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如果夢到蛇,會生一個漂亮女兒。
蓐收肩上的巨斧,表明他還是一位刑罰之神。古時處決犯人,都是在立秋之後,叫秋後問斬。秋天有殺氣。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所以蓐收到來的時候,總帶有一股涼意。
立秋的來歷民間故事二:一葉知秋
《五燈會元》裡記載說: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祖於是將衣缽傳給了迦葉。小桃核牽連著的是大瘟疫,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摩訶迦葉能從佛祖拈起的一朵金婆羅花中悟到普遍宇宙、包含萬有的佛法。以小明大、見微知著是一種大智慧。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立秋有哪些習俗
民國以來,在廣大農村中,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立秋的主要習俗有:立秋節、摸秋、秋忙會、貼秋膘等。立秋節,也稱七月節,對於耕農的人們來說,秋天意味著一整年的收穫,也是好的意頭的節氣。
立秋有什麼講究
在飲食方面,立秋這天吃西瓜、蒸茄脯、煎香糯飲,或是飲燒酒,都廣泛流傳由來已久的食俗。過去民間對節氣有許多講究,多數又與吃和防病有關,這與人們關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無關係。“民以食為天”,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人們當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貼秋膘”。伏天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清朝時,民間流行在數伏這天以懸秤稱人(當然大多是稱小孩),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和“咬春”一樣,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
立夏節的來歷簡介 立夏節氣是怎麼來的
立夏節的來歷簡介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
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 ...
穀雨節氣介紹簡短 穀雨的由來簡介
穀雨節氣介紹簡短 穀雨的由來簡介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每年4月19日——21日視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同時也是播種移苗、堆瓜點豆的最佳時節。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氣象專家表示,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 ...
春分過後是什麼節氣 春分之後的下一個節氣
春分過後是什麼節氣 春分之後的下一個節氣
春分過後是清明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氣清徹明朗,萬物欣欣向榮之意。”
很多人一直認為清明只是一個節日,但其實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 ...
雨水節氣的由來簡介 二十四節氣之雨水節氣介紹
雨水節氣的由來簡介 二十四節氣之雨水節氣介紹
雨水節氣的由來簡介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後(公曆2月18—20日),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時段一般從公曆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 ...
春分節氣的意義 春分後面是什麼節氣
春分節氣的意義
春分在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前後(公曆大約為3月20-21日期間),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時。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烏茲別克等國的新年,有著3000年的歷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 ...
春分後的節氣是什麼 春分下面是什麼節氣
春分後的節氣是什麼 春分下面是什麼節氣
春分是24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春分之後的下一個節氣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也是春天的節氣。清明節氣是一個特殊的節氣,因為它還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清明兼具節氣與節日兩大內涵,清明節氣在時間和氣象物候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清明節氣是上古干支曆 ...
立夏的由來和風俗簡介 立夏節氣的由來典故
立夏的由來和風俗簡介 立夏節氣的由來典故
立夏由來:
立夏這個節氣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一年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