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於靈武(今屬寧夏)繼位,是為唐肅宗,改元至德。
2、杜甫聞訊,即將家屬安頓在都州,隻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後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春,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1、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於靈武(今屬寧夏)繼位,是為唐肅宗,改元至德。
2、杜甫聞訊,即將家屬安頓在都州,隻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後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春,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望嶽:736年即開元二十四年,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遊生活。該詩即寫於北遊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已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裡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春望:本詩選自《杜詩詳註》這是杜甫安史之亂期間在長安所作的。安,指安祿山;史指史思明。唐肅宗至德元年八月,杜甫從鄜州前往靈武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後困居長安。該詩作於次年三月。全篇憂國,傷時,念家,悲己,顯示了詩人一貫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這正是本詩沉鬱悲壯、動慨千古的內在原因。
杜甫,公元712年至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1、袁春望,古裝宮廷劇《延禧攻略》中登場的虛構人物。從中期開始登場、和魏瓔珞一見如故、相輔相成,但是後期因為魏瓔珞不喜歡袁春望而導致他變得偏激、反倒開始處處折磨陷害魏瓔珞。
2、他的生母是個被先帝雍正玷汙的農家女,又因為乾隆並非太后的親生兒子。誤以為自己原本有機會成為太后養子,所以一直認為皇帝的位子是自己的。
3、他被人變成了太監之後,還受到年長太監的屢屢騷擾,因此仇視乾隆奪走他本該有的一切。後魏瓔珞與他認識,與其結拜為兄妹,但不久魏瓔珞為了重返權力核心而誘惑乾隆、晉升為妃子,袁春望恨極了乾隆連他最愛的女人都要搶,因而投靠了魏瓔珞的敵人嫻妃。魏袁兩人反目成仇。之後,袁春望與珍兒結成對食,兩人狼狽為奸,瞞著已經是繼皇后的嫻妃做了很多壞事;大結局他和魏瓔珞的殺姐兇手和親王一起造反、企圖推翻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