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別史有哪些

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別史有哪些

  國別史是分國記載史事的史書,中國第一部國別史為《國語》,《國語》共二十一篇:《周語》三篇、《魯語》二篇、《齊語》一篇、《晉語》九篇、《鄭語》一篇、《楚語》二篇、《吳語》一篇、《越語》二篇,共七萬餘字。另一部國別史為《戰國策》共三十三卷。分國記載史事的史書叫國別體史書,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是《國語》。《國語》《《國語》國語》共二十一篇,即:《周語》三篇、《魯語》二篇、《齊語》一篇、《晉語》九篇、《鄭語》一篇、《楚語》二篇、《吳語》一篇、《越語》二篇,共七萬餘字。

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有哪些

  1、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荀子。作品:《孟子》,《荀子》。

  2、道家,代表人物:莊子,楊朱。作品:《莊子》。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4、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商鞅。作品:《韓非子》。

  5、兵家,代表人物:孫武,孫臏。作品:《孫子兵法》,《孫臏兵法》。

  6、名家,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7、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

  8、縱橫家,代表人物:鬼谷子,蘇秦,張儀。

春秋戰國時期有哪些著名的思想家

  1、孔子。

  (1)性善論:孟子認為人性是人類所特有的本質特性。人先天就具有四種善的萌芽: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四種善端是後天仁、義、禮、智四種道德發展的基礎與條件。

  (2)理想人格“內聖外王”是理想人格,重視道德完善甚於治理天下國家才能。“大丈夫”應該有著崇高的志向和偉大的精神境界,有著對正義行為的高度自覺性,有著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氣節。

  (3)道德教育的內容:仁、義、禮、智。其基本內容以血緣關係為核心的倫理道德內容,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也是孟子整個教育目的所在。

  2、孟子。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學說並有所發展,他的思想主要體現在“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論”等方面。

  (1)民本:他認為決定統治者統治地位的政治基礎是民心的向背,民心歸服是統一天下的決定性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民比君主更重要。

  (2)仁政:主要表現在養民、教民兩個方面。養民要制民之產、使民以時、取民有制;教民要向人民施以教化。

  (3)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國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孟子所謂“王道”,即“以德行政者王”,在孟子看來,實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就是“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4)性善:性善論是其倫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根基。

  3、老子。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道”在老子思想體系中是自然界的最高則,“道”的執行規則決定著人世間的一切,人只有順其道而行之,符合自然規律才能與天地融合,達到與萬物和諧相處的目的。在“道”的基礎上,老子提出了“無為”的思想,這種思想在西漢初年被統治者採用,對百姓採取無為而治的政策,減輕對百姓生產生活的干涉,對恢復戰國以來因戰爭造成破壞的經濟發揮了重大作用。在老子的思想體系中,“無為而治”的基礎是小國寡民,小到“雞犬之聲相聞”。雖然小,但老子不主張百姓之間頻繁的往來,甚至最好是“老死不相往來”。老子認為這樣可以減少社會矛盾,利於社會穩定,但實際上是違背經濟發展規律的,屬於比較消極的思想。

  老子思想中最精華的部分是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老子認為事物都是相對的,是在不斷變化之中的,這對於人們正確全面地認識事物具有重要的意義,集中反映了古代中國人民對現實世界的深刻思考。

  4、墨子。墨子主張“兼愛”,提倡“兼以易別”,反對儒家從宗法制度出發的親疏尊卑之分;提出“兼相愛,交相利”,要求“節葬”、“節用”,反對奢華的生活方式以及禮樂制度;鼓吹“尚同”、“尚賢”,反對任人唯親。

  提出“非攻”,反對各國之間以掠奪為目的的戰爭;主張“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時又承認鬼神的存在。

  5、韓非。韓非繼承和總結了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國家的大權,要集中在君主一人手裡,君主必須有權有勢,才能治理天下。對於民眾,他吸收了其老師荀子的“性本惡”理論,要以法來約束民眾,施刑于民,因此他認為施刑法恰恰是愛民的表現。但是主張減輕人民的徭役和賦稅的。

  韓非子的觀點是反對復古,主張因時制宜。韓非子根據當時的形勢情況,主張法治,提出重賞、重罰、重農、重戰四個政策。韓非子提倡君權神授,自秦以後,中國曆代封建王朝的治國理念都頗受韓非子學說的影響。


春秋戰國時期幾個

  春秋時期一共有一百二十多個諸侯國,其中有“春秋五霸”稱號的齊國、晉國、楚國、吳國、越國這五個國家的實力較強。戰國初期大約有二十幾個國家,到了戰國中期只剩下七個國家,這七個主要大國有秦、楚、韓、趙、魏、齊、燕,這七個國家被稱為戰國七雄。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 ...

春秋戰國時期哪些著名人物

  1、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到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 ,名小白。   2、晉文公:姬姓,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3、越王勾踐:姒姓,又名鳩淺、菼執,夏禹後裔, ...

春秋戰國時期主要哪些思想流派

  最為主要的有十家流派:   1、儒家,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   2、道家,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   3、墨家,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   4、法家,主張以法 ...

戰國春秋時期的樂器哪些

  按照樂器的製作材料,將樂器分為:金、石、絲、竹、鮑、土、革、木八類,以青銅為材料製成的樂器,如鍾、饒、編鐘等。石:以石頭為材料製成的樂器,如馨、編磐。絲:以蠶絲為弦製成樂器,如琴、瑟、箏、築等。竹:以竹子為材料製成的樂器,如笛、蕭、簧、旎等。鮑:以幹老的鮑瓜為材料,上插簧管制成樂器,如笙等等。 ...

春秋戰國時期幾個

  1、春秋時期有一百多個大大小小的國家,在這一百多個國家中較強大的有齊、晉、楚、秦、魯、衛、燕、宋、陳、蔡、鄭、曹、吳、越等十幾個國家。而這些國家都想當霸主,便開始連年的戰爭兼併,造成天下大亂的局面。戰國就是這天下大亂,也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期。戰國時期包括二週滅亡前和二週之後秦滅六國完成之 ...

春秋戰國時期什麼最強

  春秋早期,齊國首先稱霸;之後很長時間一直是晉國和楚國實力最強;到了春秋末年晉國和楚國因內亂而有所衰弱,吳國和越國趁機稱霸,但只是曇花一現。   戰國之初,魏國率先變法,成為最強的國家,但因樹敵太多而衰落下去。秦國和趙國在之後成為最強的兩個國家,長平之戰雙方進行了大決戰,以趙國的慘敗而告終,從此秦國一枝獨秀 ...

春秋戰國時期湖南是屬於哪個

  春秋戰國時期,湖南地區基本屬於南方大國楚國的範圍。   春秋前期,江蘇在春秋末期屬於吳國。晉國和楚國爭霸,吳國由春秋時期的晉國扶持建立,以從側面牽制楚國。後來,楚國在目前的浙江省範圍內幫助當地人建立了越國,以抗衡吳國。於是春秋後期有了”吳越爭霸”。後來,越國消滅了吳國。最後楚國消滅了越國。於是,在戰國的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