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春節的民間傳統風俗習慣

春節的民間傳統風俗習慣

  1、我國過年曆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買年貨、掃塵、貼對聯、吃年夜飯、守歲、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祈福攘災、放鞭炮、放煙花、遊神、押舟、廟會、遊鑼鼓、遊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

  2、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拜祭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

春節的傳統風俗習慣

  1、正月初一的春節習俗

  早起、開門、炮仗、拜年、給壓歲錢、佔歲、貼畫雞、聚財、團圓飯

  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是漢民族最重要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拜年(初一拜年一定是長輩或者左鄰右里,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守歲,放鞭炮,貼春聯,給壓歲錢。在傳說中,每到除夕年獸都會出來為害,人們經過一夜的守歲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嚇跑了年獸,所以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

  2、正月初二的春節習俗

  祭財神(開齋日)、姑爺節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這一天嫁出門的閨女是要帶著女婿一起走孃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婦走孃家的規矩多。女兒回孃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比如說帶的禮物都要是成雙成對的。孃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的思念。

  大年初二,按照民俗慣例,基本上不去親朋好友家逛門,如果一定要去,初一那天就要先去報到一下,第二天才能再去。大年初二、初五福安人不互相逛門拜年的習俗就這樣形成並嚴格遵守下來了。

  3、正月初三的春節習俗

  燒門神紙、穀子生日、小年朝

  又稱小年朝,也稱赤狗日,作為古老的傳統節日,相傳這一天女媧娘娘創造出了羊。漢族民間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也有人說入夜提早熄燈是為了讓老鼠看不見,無法娶親,以減少其繁殖的速度),並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中國漢族民間以正月初三為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在香港,人們普遍大年初三不拜年,因正月初三是“赤口”,又稱“赤狗日”。據說,赤狗是口怒之神,遇之則容易引起口角,所以香港老一輩的新界原居民,這天足不出戶,留在家中,免得遇上凶煞。

立夏有什麼風俗 盤點立夏傳統風俗習慣

  立夏有什麼風俗 盤點立夏傳統風俗習慣

  1、吃蛋

  在立夏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會有吃蛋的習俗,無論是雞蛋還是鴨蛋,或者是鵝蛋。特別是對於小孩子而言,在立夏這一天,胸前會掛上一個煮熟的蛋,意味著在這個夏天,身體都會棒棒的,不會被疾病所困擾。

  2、秤人

  我國很多農村,在立夏這天,都喜歡在村口或者人口密集的地方,擺上一杆秤,用來秤人用。每個人挨個挨個坐在秤上秤一秤,而幫忙秤的那個人需要能說會道,針對每個人秤出來的重量要多說吉利話,討個好彩頭。

  3、吃麵食

  因為立夏的這個時節,剛好是小麥上場的時候,所以在立夏這一天,很多地方有吃麵食的習俗。很多人家會將小麥製成麵粉,而用麵粉做成夏餅、春捲、麵餅等美食加以食用,這種風俗在我國北方尤為常見。

  4、吃立夏飯

  立夏飯可和我們平日裡吃的大米飯不一樣,立夏飯是人們變著花樣做出來的一種米飯,它裡面加入了許多的食材,有黃豆、青豆、綠豆、糯米,或者是自家人喜愛的一些其他食材,做出來的立夏飯顏色各異,味道各異。

  5、鬥蛋

  立夏還有一個小孩子特別喜歡玩的鬥蛋遊戲。父母需要提前為孩子編制一個蛋套,將煮熟的蛋放入蛋套中,然後用絲帶掛在孩子胸前。吃完飯後,孩子成群進行鬥蛋遊戲,各人的蛋相互攻擊,蛋先破者則為失敗,最後分出一個高低來。

  全國各地立夏傳統風俗習慣

  福建閩東地區吃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

  江浙地區吃“七家粥”“嘗三鮮”

  浙江農村地區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彙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

  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同時,蘇州立夏還要吃海螄、麵筋、白筍、薺菜、鹹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饋節”。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

  杭州在立夏日有吃“野夏飯”之俗。是日,小孩子們成群結隊,向鄰里各家乞取米、肉。然後到野地裡採掘野菜、竹筍,用石頭支起鍋灶,自燒白吃,稱為吃“野夏飯”或“立夏飯”。這種風俗就是自比乞丐,以為可以避災禍。吃完立夏飯,大人拿來籮筐、大秤。給孩子們秤體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上海立夏日吃蛋。立夏當日,孩子們的脖子上總要掛上一個用紅色網套套著的蛋。上海也有“節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的習俗,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中午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稱一下體重。

  南方地區吃筍、槐豆、“五色飯”

  四川、巖坦山區家家要吃筍、槐豆。說吃了竹筍腳骨硬,好爬山。還吃青梅,燒青茶,以防“蛀夏”。也有吃豆腐的習俗,說吃了豆腐不怕雨。


春節民間傳統遊戲 過年玩的傳統遊戲

  春節民間傳統遊戲 過年玩的傳統遊戲   傳統遊戲一:打寶   人數要求:2人以上   場地要求:任意場地,以水泥地為佳   道具要求:紙疊的"寶"   規則說明:一人把"寶"放在地上,另一人用自己的"寶"往對方"寶"旁邊用力砸,靠氣流把它衝翻 ...

春節有什麼習俗 春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春節有什麼習俗 春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1、貼春聯   按照古代曆法的規定,臘月三十這一天被稱為“大年”。在過大年這一天早上起來,需要貼門神和貼春聯。春聯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俗象徵,在過春節的時候貼春聯是一個非常隆重的專案。   所謂“春聯”就是用紅色紙張為底,然後在紅色紙張上面寫下美好的祝福詞語。其實,這 ...

春節有什麼風俗習慣

  1、貼春聯:春聯也叫對聯、對子等,它以簡介、對偶、工整的文字描繪抒發情感,美好願望等,是我國一種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精選春聯貼在門上;   2、燃放煙花鞭炮: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都要燃放鞭炮。放鞭炮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節日氣氛,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樂和吉利;   3、包餃子:春節這天全 ...

春節傳統風俗活動有哪些簡介

  1、中國結   中國結又稱盤長結,每一個結都是從頭到尾用一根紅繩編結而成。中國結髮源於遠古時期,當時還沒有文字,人們為了記住某些事情,在一根繩上盤上不同的結以示記憶,這就是結繩記事。當時,人們用這種方法除了記住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之外,還是年輕人用於表達愛情的物品。作為一種裝飾藝術品,中國結給人以純樸、 ...

春節時有哪些風俗習慣

  1、過春節首先要辦年貨,採購過年所需的物品。   2、過年之前要掃塵,民諺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也就是將室內屋外,房前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地迎新春。   3、家家戶戶要貼春聯,春聯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符”演變而來的。   4、春節倒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 ...

春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1、貼門神: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後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 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2、貼年畫: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3、守歲: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 ...

哈尼族過春節有什麼風俗習慣

  哈尼族每年過兩次春節。一是十月節,二是六月節。   1、哈尼族曆法以十月為歲首,過年時人們走親戚、擺“長街宴”、舉行“篝火宴”、敲鑼打鼓、跳舞。紅河縣甲寅鄉是長街宴的發源地,鄉里每年一次的“長街宴”。每家備辦豐盛酒菜擺到寨中主大街,規模達千餘桌;   2、哈尼族的六月節,又稱“庫扎扎”,時間為夏曆六月二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