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之接玉皇
春節習俗之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王爺上天彙報了世間情況之後,玉皇大帝要於農歷臘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訪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
人物傳說
大約在唐宋之際成書的重要道經《高上玉皇本行集經》詳細敘述了玉皇的出身和來歷:據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光嚴妙樂的國家,國王淨德和王后寶月光老來無子,十分煩惱,於是邀集道士們舉行祈禱活動。過了半年,膝下猶虛。有一天晚上,王后忽然夢見太上老君和諸多神明抱著一個赤色的嬰兒從天而降。王后懇求老君賜給她這名嬰兒。老君微笑應允,王后滿心歡喜收下嬰兒,醒來後便覺身懷有孕。一年以後,即丙午年的正月初九,孩子誕生,滿室生光。這孩子就是後來的玉帝。
他聰明善良,長大後仁愛慈悲,將宮中所存的財寶都發送給貧苦的民眾。淨德王死後,他繼承王位,治理國家。不久把王位讓給大臣,深居山中,虔心修行,經過一億三千二百劫,成為玉皇大帝。另外,在北宋真宗年間,真宗偽造夢神的事件,封玉皇為玉皇上帝,簡稱“玉皇”、“玉帝”。玉皇為眾神之王,在道教神階中地位極高,神權最大。
民間習俗
人們在農曆臘月二十五這一天裡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這一天也叫“燒田蠶”、“照田蠶”、“燒田財”,人們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但也有些地方,在年三十才舉行這一活動。在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也是因為玉帝要下界查訪,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希望玉皇可以體察民情,降福人間。
春節習俗之接玉皇、千燈節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趕亂歲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閒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可見,在傳統社會里,民眾生活秩序是依賴著民俗進行調節的。
照田蠶
也叫“燒田蠶”、“照田蠶”、“燒田財”,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舉行這一活動。
千燈節
是蒙古族、達斡爾族的宗教性節日。蒙語稱“明幹卓拉”,意即千盞燈節。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做“明幹卓拉”去廟裡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這一節日習俗,在新疆維拉特蒙古族中最為盛行。當地群眾在這天吃烤牛羊肉,舉行傳統的體育遊藝活動。
春節習俗之臘月二十五:接玉皇、趕亂歲、照田蠶、千燈節
2014-1-15 19:10: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臘月二十五:接玉皇、趕亂歲、照田蠶、千燈節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趕亂歲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閒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可見,在傳統社會里,民眾生活秩序是依賴著民俗進行調節的。
照田蠶
也叫“燒田蠶”、“照田蠶”、“燒田財”,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舉行這一活動。
千燈節
是蒙古族、達斡爾族的宗教性節日。蒙語稱“明幹卓拉”,意即千盞燈節。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做“明幹卓拉”去廟裡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這一節日習俗,在新疆維拉特蒙古族中最為盛行。當地群眾在這天吃烤牛羊肉,舉行傳統的體育遊藝活動。
春節習俗接玉皇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趕亂歲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 ...
春節:接玉皇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趕亂歲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 ...
臘月廿五 接玉皇照田蠶趕亂歲
臘月二十五是中國農曆的十二月(又稱臘月)二十五的俗稱;春節傳統習俗之一。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閒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時機。
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在傳統社會里,民眾生活秩序是依賴著民俗進行調節的。[1]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
春節習俗之大年初七“人日節”
正月初七為人節,源於古神話:女媧開天闢地,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幾經演變,成為漢族吃七樣羮習俗。
【人日】
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蝸初創世,造世上生靈萬物,第一日造雞,二日狗,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
春節習俗之正月初九天日節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只玉皇大帝的誕辰,俗稱“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稱之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每逢他的生日,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自午夜零食起一直到當天凌晨四時,都可以聽到不停地鞭炮聲。祭拜天公的儀式,相當隆重,在正廳天公爐下襬設祭壇,一般都是用長板凳或矮凳先置金紙再迭高 ...
春節習俗之正月初二看朋友
初一不出戶,今日要到親眷人家去拜拜年。哥哥弟弟手相牽,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臨到走,還有二百壓歲錢。
在北京,這一天要看望的人是親密的世交或長輩的家屬。初一拜年大多是禮儀性的,初二看望是實質性的,有了約定俗成首節日(有的城區叫“過二節”),給了來訪者一個懷念故人,安慰在世之人的機會,並可以財物相贈,表 ...
春節習俗之正月初八穀日節
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祭祀用兩張神碼,第一張印著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張是"本命延年壽星君"。二張前後撂在一起,夾在神紙夾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後方正中受祀。神碼前陳放著用香油浸捻的黃、白二色燈花紙捻成的燈花,放入直徑寸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