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春節起源於什麼朝代+年節風俗盤點

春節起源於什麼朝代 年節風俗盤點

  節日的傳承在中國一直都是受到重視的,因為民俗大節是人們在生活當中非常看重的點,春節也是人們用於洗除往年的不順利,迎來新的一年的福氣的節日,所以說,瞭解春節起源於什麼朝代,以及現代春節掛飾裝飾的意義是必要的。

  春節起源朝代介紹

  春節起源於夏朝,但是,實際上,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對春節使用的日期適不一致的,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為正月,商朝用臘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公元前104年,經司馬遷等人提議,漢武帝下令改定曆法,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孟春正月為歲首,後人在此基本上逐漸完善為我們當今使用的陰曆,落下閎也被稱為春節老人。

  年節風俗盤點

  年節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謂穀子一熟為一年,五穀豐收為大有年,已出現了一年一度的慶祝豐收的活動。後來,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諸如灶神、門神、財神、喜神、井神等諸路神明,在年節期間,都備享人間香火。人們藉此酬謝諸神過去的關照,並祈願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節還是閤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

  現代春節掛飾裝飾的意義

  現代春節掛飾裝飾是為了給人們帶來希望,以及對未來的生活表示祝福的意思,這是因為,人是自然界的最高階物種,所謂天人合一,古人們更是透過莊嚴的儀式感 ,來呈現春節的意義:放鞭炮、貼春聯,點紅燈籠、紅蠟燭,透過大紅的顏色,正天地陽氣。春節時分,陽氣初始萌發,人為提正,好運就此而來,人們的生活就可以更上一層樓。這才是中國人過年最大的意義,當然,更代表著家庭的和睦與圓滿。

春節習俗之各地祭灶風俗盤點

  祭灶的習俗在全國各地都存在,當然一些少數民族如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的少數民族,是不祭灶的,但會以另外的方式進行。 在過去,祭灶是馬虎不得的,萬一灶神到玉皇大帝那你家告黑狀,那一年的運氣就慘了。所以,家家都很重視,希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以各種方式賄賂灶神,給他餞行西去。 一般來說,各地以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為多,也有少數地方是二十五。 如北京:二十三日“祀灶”《北京歲華記》;廣東番禺:二十三日“小除”,祭灶以花豆灑屋(同治《番禺縣誌》);廣西新寧:二十四日,夜備香燭送灶神,俗謂之小年(光緒《新寧縣誌》);江蘇泗陽:二十三祭灶,也有二十四(民國《泗陽縣誌》) 到底哪一天過祭灶,是的講究的。一般來說是“金三銀四”,也有“官三民四”、“兵三民四”。 二十五也有的,但在我的老家蘇北泗陽(全國大多數地方都這樣),如果說某家二十五過祭灶是罵人的——“金三銀四,王八蛋二十五”。不過,在東南沿海有的真就是二十五過祭灶,如福建便有二十五過祭灶的風水,即所謂“官三民四家五”。福建的龍泉:祀灶,臘月二十五日薄暮“祀灶”,是日午時以先神(乾隆《龍泉縣誌》)。 祭灶所用祭品,花樣很多,但離不了甜品,一般是糖餅、糕點。 江蘇南京:二十四日用灶糖“祀灶”。《金陵賦》注:吾鄉臘月二十三日“祀灶”。以餳膠牙為黃白金式,命日‘灶糖”,薦諸槃中,放爆仗,具芻豆,謂之‘送灶”;至‘除夕”則謂之“接灶”)(正德《江寧縣誌》)。 河北一些地方:“祭灶”,十二月二十三日,為祭灶日,相傳是晚灶君上天朝玉皇,報告人家一年之善惡,以憑賞罰。故各家於是晚供灶君以糖餅、糖瓜(民國《萬全縣志》)。 內蒙古歸綏:二十三日,“祭灶”,以糖餳彌神口,焚之,願其上天言好事也。(民國《歸綏縣誌》) 黑龍江呼蘭:二十三日,俗曰“小年”,以皂(灶)糖“祀皂(灶)”。 (民國《呼蘭縣誌》) 天津:二十三或二十四,送備糕飴“祀灶”(乾隆《天津縣誌》)。 四川成都:二十四日,掃舍宇,沿街鬻灶神、灶馬及灶糖“祀灶神”,有於前一夕者。前後數日內,人家以米粉和糖,木盒範成餅,用小鐵錐擊之,曰:“打米酥”,比戶皆然,聲震閭巷。此風相沿最久(嘉慶《華陽縣誌》). 陝西咸陽:二十三,或二十四晚,以圓餅、飴糖獻廚內,夢紙印灶神像,謂之送灶(民國《重修咸陽縣誌》). 有的地方除了用糖餅,還用糖棗一類的實物,或將祭品做成瓜狀,這在北方為多。《日下舊聞考》便記載,以糖劑餅、黍糕、棗,慄、胡桃、炒豆,祀灶君,以槽草秣灶君馬。 山東章丘:二十三日,夜以糖瓜、糖棗之屬祀灶,曰“醉司命”,俗呼為“小年下”。(道光《章丘縣誌》) 陝西蒲城:二十四日“祭灶”,製糖如瓜狀獻之(光緒《蒲城縣新志》)。 有用橘、甘蔗一類的果品,這在南方常見,可能是就地利用了,當地的灶神也入鄉隨俗,對果品有興趣了。 雲南霑益州:二十四日,夜以花果、糖餅“祀灶”。(光緒《霑益州志》) 上海:二十四日送灶。用酒、果、粉圓,又謂灶神朝天言人過失,用飴膠牙(俗為“元寶形”,名“廿四糖”)(同治《上海縣誌》) 廣東佛山:二十三日“小除”祀灶,以金橘、糖豆為獻(乾隆《佛山忠義鄉志》)。 廣東歸善:十二月‘祀灶”。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俗言兵三民四,祀用紅菜菔及果品。以甘蔗二莖置灶間,雲是灶神天梯,“元旦”始去之(乾隆《歸善縣誌》)。 海南瓊臺:臘月二十四日,以竹枝掃層塵,換爐灰。夜具酒果,送灶君朝帝。(正德《瓊州志》 還有的地方會用蔬菜、花果什麼的。 浙江杭州:二十四日‘祀灶”,不以窮富皆備蔬食、花餳、米餌及燒替代。(《武林舊事》參《夢梁錄》。)此日,市間及街房叫賣五色米食、花果、膠牙餳、箕豆,叫聲鼎沸(《夢梁錄》) 有的地方會殺公雞或豬,用之肉以祭灶。 陝西富平:二十四日,以雞“祀灶”,曰灶朝天(乾隆《富平縣誌》)。 陝西漢中南鄭:二十三日“祀灶”,祭以餅、飴、雄雞,婦女尤虔,以灶神將更代報一家善惡於上蒼也。事雖無稽,亦足以警過。(民國《續修南鄭縣誌》) 寧夏:二十三日,以雞、酒、餅、飴之屬祀灶神,曰“送灶”;雞陳而不殺,至除夕始薦郭,曰“接灶”(嘉慶《寧夏府志》)。 甘肅慶陽鎮原:二十三日,封豚豕“祀灶”,貧者用雞。至夕,陳餳糖、草豆之屬,名曰“送神歸天”(民國《重修鎮原縣誌》)。 對於用什麼顏色有公雞,也有講究的,有的用紅公雞,有的用白天雞。 陝西醴泉:二十三日祀灶,糖謂“灶糖”,餅謂“灶餅”,俱陳灶前,或殺一雄雞色紅者,謂神所嗜也。祀畢,以紙印灶神馬圖夢之,謂之“送灶”(民國《續修醴泉縣誌稿》)。 河南輝縣:二十三日祭灶神,供以白雄雞、飴糖。(1959年《輝縣誌》) 湖南龍山:二十四日曰“小年”,亦曰“小除日”。“祀灶神”,掃除庭宇,殺豬雞祀先祖,曰“祭小年”(光緒《龍山縣誌》)。 有的地方不少豆腐。 江西袁州:臘月二十四日為小年,掃屋塵,用米實、飴糖、豆腐“祭灶”,俗雲糖粘神口,慮其奏人過失(乾隆《袁州府志》)。 湖北漢口:二十四日為“小除”,俗雲“過小年”,潔除諸屋。“祀灶神”,俗雲送灶神上天,用果餈、豆腐,以糖為餅,或雲食糖則口甜夕或雲粘住灶神嘴,勿令說人間是非,皆足以資笑柄。(民國《漢口小志》) 除了給灶神行賄,灶神的坐騎也不能虧待的,不能灶神上西天時,見玉皇大帝時,如果遲到了,也會怪罪主人的—— 《日下舊聞考》:以槽草秣灶君馬。 河南尉氏:二十三日“祀灶”,設飴糖、祭品於旁,具豆草飼灶神所乘馬。二十四日為舍宇。(光緒《尉氏縣誌》) 河北萬全:又備草料、涼水,意在秣灶君騎馬。(民國《萬全縣志》)。 湖北長陽:二十四日,用飴糖成個,曰“灶糖”,盛以盤,雜糧、茶葉另一盤,為“馬料”。將鍋灶打掃潔淨,排列各盤鍋中,以杯盛油。徹夜長燃,燒香紙、鞭爆“祭灶神”,謂之“過小年”(同治《長陽縣誌》)。

春節起源於什麼朝代

  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祭神祭祖活動(臘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舊歲交替之際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可以認為是春節的雛形。但春節的名稱出現卻較晚,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古代帝王繼位,為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曆法。春節的時間到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漢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繼位,決定重修曆法使之統一,司馬遷建議創立了太初曆,把春節定在孟春正月。現如今所採用的歷法是漢武帝以後,經過多個朝代修定的,但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襲下來。


春節起源於什麼朝代

  1、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祭神祭祖活動(臘祭)。到了西周初期,我國已經有了一年一度在新舊歲交替之際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該活動可以認為是“年”的雛形。   2、春節(Spring Festival),即中國農曆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 ...

春節起源於哪個朝代

  春節起源於虞舜時期,傳說早在新石器時期堯舜時就有過“春節”的風俗。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為正月,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才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 ...

春節起源於哪一個朝代

  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舊歲交替之際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可以認為是“年”的雛形。但“年”的名稱出現卻較晚,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古代帝王繼位,為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曆法。年的時間到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 ...

春節起源於哪一年哪個朝代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傳說早在新石器時期堯舜時就有過春節的風俗,即公元前兩千多年前,據史籍記載,春節在唐虞時叫載,夏代叫歲,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   西周初年已有一年一度在新舊歲交替之際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可以認為是年的雛形。   年的時間到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   漢武帝繼位, ...

春節是從哪個朝代時候開始的 春節起源於什麼朝代

  導語: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春節歷史悠久。那麼,春節是從哪個朝代時候開始的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是從哪個朝代時候開始的   “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 ...

春節掃塵的風俗起源於

  根據《呂氏春秋》中記載,中國春節掃塵的風俗起源於堯舜時代,是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演變而來。在當時,人們會用稻草和長木棍紮成掃把,將屋樑上面的灰塵、蜘蛛網等髒東西打掃乾淨,吃完年夜飯後點燃稻草,男人們圍著點燃的稻草跳“火墩”。   春節掃塵的風俗起源於什麼時候   掃塵又被稱為掃屋、除塵、撣塵等上 ...

處暑的習俗有哪些 24節氣處暑的風俗盤點

  處暑的習俗有哪些 24節氣處暑的風俗盤點   1、出遊迎秋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2、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