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昨夜誰為吳會吟下一句:風生萬壑振空林。
2、這句話出自《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原文:
昨夜誰為吳會吟,風生萬壑振空林。
龍驚不敢水中臥,猿嘯時聞巖下音。
我宿黃山碧溪月,聽之卻罷松間琴。
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醍盤飯霜慄。
半酣更發江海聲,客愁頓向杯中失。
1、昨夜誰為吳會吟下一句:風生萬壑振空林。
2、這句話出自《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原文:
昨夜誰為吳會吟,風生萬壑振空林。
龍驚不敢水中臥,猿嘯時聞巖下音。
我宿黃山碧溪月,聽之卻罷松間琴。
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醍盤飯霜慄。
半酣更發江海聲,客愁頓向杯中失。
昨夜誰為吳會吟下一句是風生萬壑振空林。出自唐代李白《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昨夜誰為吳會吟,風生萬壑振空林。
龍驚不敢水中臥,猿嘯時聞巖下音。
我宿黃山碧溪月,聽之卻罷松間琴。
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醍盤飯霜慄。
半酣更發江海聲,客愁頓向杯中失。
譯文:
昨夜是誰唱出吳地的歌聲,就像萬壑之風振響空寂的樹林。
蛟龍驚起不敢在水中靜臥,山猿也不時停下嘯聲而聞聽山岩下的歌音。
我宿在明月照著碧溪的黃山下,聽了也罷卻原在松林間彈著的琴。
早晨才知道您果然是位隱逸之士,便提盤沽酒並以霜慄當飯助興。
酒至半酣您又發出江濤海嘯的歌聲,使我的愁緒在酒杯中消失殆盡。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
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餘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宋·陸九淵《語錄下》
譯文:學習最怕沒有疑問,有疑問學習就能有進步。
解析:這是有關學習態度方面的問題。作者認為學習中要不斷提出疑問,帶著疑問學,必有長進。這個觀點是對的。因為,有疑問,就說明有不懂之處,知識掌握有缺陷,也說明有解決疑問的要求,有不斷學習的願望。透過請教和攻讀,疑問解決了,學習必然有提高,知識必然不斷增進。如果沒有疑問,也從不想提出疑問,這就說明學習處於了停滯狀態,從而就不會有提高。這對為學者,是一個大敵。為學者要牢記“疑則有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