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事多因忙裡錯
好人半自苦中來
——曾國藩自題書齋
2、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曾國藩自箴
3、不為聖賢,便為禽獸;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曾國藩自箴
4、有子孫,有田園,家風半讀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澤
無官守,無言責,時事不聞不問,只將艱鉅付兒曹
——曾國藩自箴
5、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
辦事無聲無臭,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曾國藩自箴
6、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
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曾國藩自箴
7、養活一團春意思
撐起兩根窮骨頭
——曾國藩自題
8、戰戰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
坦坦蕩蕩,雖逆境亦暢天懷
——曾國藩自箴
9、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圓,
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鮮,
言有教,動有法,晝有為,
宵有得,息有養,瞬有存。
——此聯原出自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和北宋大儒張載之言
10、家儉則興,人勤則健;
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這是曾國藩對於勤和儉與教育孩子的十六字訣
太平天國的都城被攻破前,江浙巡撫左宗棠曾寫了一封密信給曾國藩。
此聯為:
神所憑依,將在德矣。
鼎之輕重,似可問焉!
曾國藩改動一字,明瞭自己決不謀反的意思:
神所憑依,將在德矣。
鼎之輕重,未可問焉!
還有:倚天照海花無數,
流水高山心自知。
這是一個集聯,上聯來自蘇東坡的詩句,下聯來自王安石的詩句。曾國藩各取一句,合併成一副對聯,且非常工整巧妙。
下聯“流水高山心自如”是容易理解的,但是,上聯“倚天照海花無數”卻難以理解。“倚天”是站在絕對高處的意思,因為,需要倚靠長天。那一個人站在高處,面朝大海,這是一副什麼樣的場景呢?其實,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但不管眼前的景象如何誘惑,卻無法動搖高處之人的志向。
此外,下聯中有“心自知”的字眼,即擁有自知之心的人才有“高山流水”的境界,這不是一般人能夠領悟的。可見,曾國藩透過這副對聯表明,他擁有不造反的決心,並說明了不造反的理由,即心中的堅持、人生的領悟,即使再美麗的風景也誘惑不了他。
曾國藩與左宗棠
左宗棠、曾國藩是晚清鹹同時期一代豪傑,都為同治中興立下不朽功勳,此二人與彭玉麟並稱大清三傑,又與胡林翼、彭玉麟並稱大清“中興四大名臣”,還與李鴻章共稱為“曾左李”。曾國藩在以後的所作所為上顯然要比左宗棠顯得更大度一些。曾國藩去世前不久,左宗棠將要西征,曾國藩與常州呂庭芷之間有一段對話,曾說:“你對左宗棠怎麼看?平心論之。”呂答:“他處事之精詳,律身之艱苦,體國之公忠,竊謂左公之所為,今日朝廷無兩矣。”這時曾國藩擊案起身,雙目放光地大聲說:“誠然!此時西陲之任,倘左君一旦捨去,無論我不能為之繼,即起胡文忠於九泉恐亦不能為之繼之。君謂之朝端無兩,我以為天下第一耳!”
左宗棠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收復新疆。穩定陝甘之後,左宗棠主動請纓進軍新疆。從叛軍和沙俄手中收復新疆,此時已是67歲高齡。這是左宗棠一生中最大的亮點,他因此被稱為是在唐太宗之後對國家主權領土功
中興名臣胡林翼
胡林翼在湘軍集團中,是僅次於曾國藩的二號人物。他既是湘軍大佬,又是湖北省綠營的統帥,能文善武,懂經濟,擅理政,與曾國藩、左宗棠被史學家稱為大清“中興三名臣”。在晚清,時人都認為胡林翼的治行才望在曾國藩、左宗棠之上。曾任御史的晚清名士慈銘說胡林翼“老謀深識,燭照不遺,固中興第一流人”,曾 ...
1、關於曾國藩的電視劇有:《魂斷太平》、《天地民心》、《太平天國》、《走向共和》等。
2、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 ...
1、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2、凡事留餘地,雅量能容人。
3、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4、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6、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
《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所以說曾國藩最值得買的書籍是《曾國藩家書》。 ...
歷史上對曾國藩的評價:論者普遍認為,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部分論者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化身。如果說儒家文化可以分為早、中、晚三個發展時期,並有與之相應的三個代表人物,那麼早期為孔子,中期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國藩。曾國藩確實繼承了中國以儒學的綱常名教為核心的傳統文化。曾國藩完全 ...
曾國藩父親叫曾麟書。
曾麟書,派名毓濟,字竹亭,祖籍湖南衡山縣白果,出生於湘鄉縣荷塘。他是曾國藩的父親。初為山鄉塾師,43歲時參加第17次鄉試,終獲“大界曾氏”幾百年來第一個秀才,曾氏家族自此科門大開。僅曾麟書五代子孫,自清道光十二年至光緒末年,就出曾國藩、曾廣鈞兩進士,舉人、優貢、秀才更是多達20餘 ...
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