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初冬,我應家鄉——蕭山的邀請,參加《湘湖叢書》首發式及湖湘文化研討會。這次會是地方政府有意組織的一次文化活動。我當時很感動於自己的家鄉對文化的重視。蕭山是我的故鄉,我離鄉七十餘年,在異鄉漂泊的日子裡,我總是不斷地思念家鄉的山山水水,設想家鄉各方面的變化。我愛我的家鄉,幾十年來,我一直堅持在家裡和父母講蕭山土話。我回到故鄉可以毫無愧色地說“鄉音無改鬢毛衰”。《湘湖叢書》的首發令我激動興奮,因為這是重視文化的一種體現。
幾十年來,在我童年的記憶裡,湘湖和湘湖師範是我印象最深刻、最憧憬的地方。那時候,長輩經常囑咐我:“你長大了,要進湘湖師範讀書啊!”日後我雖然沒有入湘師,但這所名校一直使我感謝長輩們的祝福。在那不正常的年代,湘湖湮塞乾涸了,飽含文化風情的湘湖沒落了。可與西湖並稱的湘湖,成為燒磚的資源,乾涸的湖區,堆積著垛垛的紅磚,似乎也在為經濟建設盡力,而文化的表徵卻在日益衰落。可慶幸的是,近年已有鄉友在關注湘湖,研究湘湖文化。
故鄉的經濟發展是有口皆碑的,排在百強縣的前列,是浙東五小龍之一。我非常崇敬我的故鄉父老,因為是他們讓蕭山富裕起來。我每二三年總要回故鄉一次,每次都有新的感受。舉一個生活上的例子來說,上個世紀80年代初,我受邀回故鄉參與修新縣誌的工作,被安排在縣委招待所住,房中有一對沙發,普通鐵床上掛了頂新蚊帳,算是招待所的高間了。80年代末第二次回鄉,住在新建的錢江旅館,雖有所改善,如按時打掃,送開水到房間,鑰匙由客人自己掌握,只是沒有室內廁所與浴間。本世紀前後,故鄉經濟建設迅猛發展,各項事業大為改觀。我先後住過東方旅館、蕭山賓館、國際酒店,規格步步提升。直至這次,又給我安排在新建的五星級開元名都大酒店的豪華型套間裡。中外遊客,穿梭往來,真繁盛之極,令人有大都會的感覺。夜晚,我站在高層房間的窗前,向下眺望,下面是車水馬龍,一派繁華景象。我非常感動,這是故鄉父老們用汗水澆灌出來的美景啊!
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應是並行的兩條腿,缺一就成跛足。沒有經濟實力就沒有競爭力,沒有文化繁榮就沒有發展前景。我的故鄉有著距今8000年之遙的跨湖橋文化遺址,有著眾多可挖掘的人文底蘊,我們不能埋沒這些燦爛輝煌的遺留。地方政府的有關部門陪同我參觀了圍墾造地的新紅山村,這是我童年時常聽老人談起的坍漲不定的沙地改造成果。一眼望去,在偌大的一片圍墾地上,建造起一幢幢別墅式的農戶,真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外加車庫、儲藏室。房內陳設嶄新傢俱,與大城市小康家庭的住宅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我進入幾戶農家考察,竟然沒有看到一戶有書架和報紙,除了孩子讀的小學課本外,沒有任何圖書。我心中一驚,這麼大的新建村,戶戶富裕,家家和諧,怎麼看不到一點文化痕跡,嗅不到一絲文化氣息?我向陪同者提出建議:不能出現“文化跛足”的現象。時隔幾年,2011年夏,我又回縣探望,一進蕭山,高樓林立,各業繁興,馬路多車道,新式高檔轎車賓士於大道。經濟建設明顯躍進。文化方面新建具備現代化設施的博物館、圖書館、方誌館、文化中心業已矗立於新區。圖書館的支館遍及鄉鎮,普及民眾文化。家鄉的經濟發展與文化建設的差距在迅速地縮短,但還不能雙飛。要想兩足並舉,還需努力。我期望故鄉在不久的將來,能成為經濟、文化共榮的百強縣之一。也提醒那些正在經濟騰飛的地區,謹防“文化跛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