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有諸己之謂之信是什麼意思

有諸己之謂之信是什麼意思

  譯文:自己有善叫作信。

  出自《孟子·盡心下》。原文:浩生不害問曰:“樂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謂善?何謂信?”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樂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什麼意思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的意思是:“‘要像對待骨頭、象牙、玉器、石頭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出自《論語·學而》。

  2、原文: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3、翻譯:

  子貢說:“人雖然貧窮,卻不去巴結奉承。雖然富有,卻不傲慢自大。這樣的人老師認為怎麼樣?”孔子說:“還可以,但是比不上雖貧窮卻樂於道德的自我完善,雖富有卻又崇尚禮節的人。”子貢說:“《詩》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你能從我已經講過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意思,舉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談論《詩》了。”

禁於未發之謂豫什麼意思

  《禮記·學記》“禁於未發之謂豫”字面理解:禁於未發,即防患於未然,用疏導的方式,讓其不出現。這個“禁”就是防止,“發”就是指人的一些不好的慾望在人還沒有發出來的時候,就懂得先把人導正,長人的善,人就不會產生這些壞毛病,這個叫“豫”,“豫”就是預防法。就像醫學一樣,還沒等生病就先預防,人就不會生病了。“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那得就是要去貪心。鬥就是要去傲慢,去跟人爭鬥的心、跟人比高下的心。戒之在色,人就要有正氣,不被邪氣所牽。從小孩子的心態就要能不貪色,然後不貪心,不患得患失,不跟人爭、跟人鬥,人從小就懂得讓,懂得知足常樂,懂得重德不重色,懂得“天道禍淫最速”,不潔身自愛、淫亂的人,人的禍患很快就到了,這個都是讓人明白道理,不敢作惡。這個都屬於“禁於未發之謂豫”。尤其剛剛講“慎於始”,這個就很重要了。


學學半其此乎什麼意思

  學學半,其此之謂乎:教導別人佔自己學習的一半。原句: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譯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餚,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 ...

其斯與什麼意思

  解釋:大概講的是這個意思吧。   其:語氣副詞,表示推測,“大概”的意思。   斯:代詞,指代子貢和他的老師孔子互相商量討論問題的情況,也就是“切磋琢磨”。   之:結構助詞,用在動詞“謂”和前置的代詞賓語“斯”之間,只有語法作用,沒有實際意義。   謂:說,說的。   與:同“歟”,語氣詞,在這裡有輕微 ...

其此乎什麼意思

  其此之謂乎?疑問句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是其謂此乎。   其:代詞。它,指學學半這個說法。謂:說的。此:這個。其謂此:學學半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再回到原來的疑問句。其此之謂乎?:難道它說的不是這個意思嗎?   翻譯時可以意譯為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也承前省略其。因為前文已經引用了學學半,翻譯時可以不譯。此句 ...

不言而不怒而威師意思

  指一個人的威信的建立,不是靠身份、位置帶來的,更不是靠說教和權力強迫的,而是靠自身的情操和品格給人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後自然生成的。這句話來自《韓詩外傳》卷三中韓嬰所言。如真正的教師是不必依仗威嚴,不必擁有權力的,而理想的魅力,人格的魅力,知識的魅力,這才是教師感召力量。 ...

者誰太守自也的意思是什麼

  1、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翻譯: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出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2、《醉翁亭記》原文:   (1)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 ...

而無不及意思是什麼

  1、有過之而無不及意思是指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不會不如。   2、出自於先秦·孔子《論語·先進》:“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3、過:超過;及:趕上。   4、造句:他的書法和他哥哥的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

是以文也的是以是什麼意思

  1、是以謂之文也的是以意思是所以,以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還表示目的,如以待時機。   2、“是以謂之文也”出自《論語·公冶長》第五篇: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形容謙虛好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