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斯之謂與什麼意思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什麼意思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的意思是:“‘要像對待骨頭、象牙、玉器、石頭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出自《論語·學而》。
2、原文: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3、翻譯:
子貢說:“人雖然貧窮,卻不去巴結奉承。雖然富有,卻不傲慢自大。這樣的人老師認為怎麼樣?”孔子說:“還可以,但是比不上雖貧窮卻樂於道德的自我完善,雖富有卻又崇尚禮節的人。”子貢說:“《詩》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你能從我已經講過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意思,舉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談論《詩》了。”
其斯之謂與什麼意思
解釋:大概講的是這個意思吧。
其:語氣副詞,表示推測,“大概”的意思。
斯:代詞,指代子貢和他的老師孔子互相商量討論問題的情況,也就是“切磋琢磨”。
之:結構助詞,用在動詞“謂”和前置的代詞賓語“斯”之間,只有語法作用,沒有實際意義。
謂:說,說的。
與:同“歟”,語氣詞,在這裡有輕微的疑問語氣,表示詢問。
其斯之謂與是什麼句式
賓語前置句。其斯之謂與中,之:用於賓語前置句復代指賓語。其:豈也。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怎麼”。斯:這,這個,這裡。謂:告也,言也。與:和;同。這句話出自:《虞師晉師滅夏陽》。
原文選段宮之奇諫曰:“晉國之使者,其辭卑而幣重,必不便於虞。”虞公弗聽,遂受其幣,而借之道。宮之奇又諫曰:“語曰:‘唇亡齒寒。’其斯之謂與!”挈其妻、子以奔曹。
釋義宮之奇勸諫說:“晉國的使者言辭謙卑而禮物隆重,一定對虞國沒有好處。”虞公不聽,就接受了晉國的禮物而借路給晉國。宮之奇又諫道:“俗語說:‘唇亡齒寒。’豈不就說的這件事嗎!”他帶領自己的老婆孩子投奔到曹國去了。
其此之謂乎的其的意思
1、其此之謂乎的其的意思是:大概,那樣。
2、《雖有嘉餚》
【作者】戴聖(相傳)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3、譯文
即使有美味 ...
學學半其此之謂乎什麼意思
學學半,其此之謂乎:教導別人佔自己學習的一半。原句: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譯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餚,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 ...
當其可之謂時是什麼意思
教育工作必須及時進行,如果失之過早,就不適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和需要。如果失之過遲,則學生的要求可能已經消失,也不容易使他們接受。出自《學記》。
學記:《學記》是中國古代一篇教育論文,是古代中國典章制度專著《禮記》(《小戴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一般認為是戰國 ...
其此之謂乎什麼意思
其此之謂乎?疑問句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是其謂此乎。
其:代詞。它,指學學半這個說法。謂:說的。此:這個。其謂此:學學半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再回到原來的疑問句。其此之謂乎?:難道它說的不是這個意思嗎?
翻譯時可以意譯為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也承前省略其。因為前文已經引用了學學半,翻譯時可以不譯。此句 ...
達摩克利斯之劍什麼意思
懸頂之劍,用來表示時刻存在的危險。
達摩克利斯Damocles是一個後來才被加入希臘文化的獨立道德軼事中出現的人物形象。
達摩克利斯是公元前4世紀義大利敘拉古的僭主狄奧尼修斯二世的朝臣,他非常喜歡奉承狄奧尼修斯。他奉承道:作為一個擁有權力和威信的偉人,狄奧尼修斯實在很幸運。狄奧尼修斯提議與他交換一 ...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意思
1、釋義:就是使用別人的辦法來對待那個人自己。
2、出處:宋·朱熹《中庸集註》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譯文:所以君子對人的懲治,就是用那個人的辦法,反過來懲治那個人本身。那個人能改正了,就停下來不懲治他了。
3、造句:一味退縮忍讓是不行的,我們必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 ...
達摩克里斯之劍的意思
達摩克利斯之劍又稱懸頂之劍,源自古希臘傳說,迪奧尼修斯國王請他的大臣達摩克利斯赴宴,命其坐在用一根馬鬃懸掛的一把寒光閃閃的利劍下,由此而產生這個典故。達摩克利斯之劍通常被用於象徵這則傳說,代表擁有強大的力量卻也得時常害怕被奪走,或者簡單來說,就是感到末日的降臨。達摩克利斯是公元前4世紀義大利敘拉古的僭主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