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有關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怎麼來的故事

八月十五中秋節來歷 中秋節的由來簡短100字

  八月十五中秋節來歷 中秋節的由來簡短100字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歷史久遠,是古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二十四節氣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普及於漢代,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

  “中秋”一詞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漢代文獻,成書於兩漢之間的《周禮》(世傳為周公旦所著,實際上成書於兩漢之間)中說,先秦時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據記載,在漢代時,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的活動。晉時亦有出現中秋賞月之舉的文字記載,不過不太普遍,晉時期中秋節在我國北方地區還不很流行。

  中秋節成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大約是在唐代。唐代時中秋風俗在我國北方已流行。《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賞月風俗在唐代的長安一帶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並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日,並正式定陰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文學作品中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如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裡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到了明清時,中秋已成為中國民間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來歷一般有三種說法:

  1、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

  先秦西漢的儒家經典《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的意思,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發展到後來,貴族官吏、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遂漸漸傳到民間。

  2、源於農業生產

  中國自古是農耕民族,而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尤其到了八月中秋,正式各種農作物、果蔬陸續成熟的時候,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即秋天的中間這天作為節日,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3、月餅說

  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衍生出中秋節慶。

有關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怎麼來的故事

  有關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怎麼來的故事

  1、嫦娥奔月

  第一個故事就是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嫦娥奔月”。相傳在很久以前,天上居然同時出現了十個一模一樣的太陽,強烈的太陽光線曬得大地乾裂,河流乾枯,人們彷彿身處於溫度極高的蒸爐中,簡直苦不堪言。

  好在一位身有神力的英雄壯士,不忍心再看老百姓們受苦,於是在山巔用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將多餘的9個太陽全部射下,只留一個為人們帶來光明。人們再也不用忍受十個太陽照射的痛苦,對這位射日英雄十分敬重和愛戴,這位英雄就是鼎鼎有名的后羿。

  后羿立下射日神功,解決百姓於水火之中,這樣的壯舉傳到了王母娘娘的耳中,王母被其勇敢和善良感動於是特地賞賜給他一丸仙藥,吃後便可逃脫生老病死飛昇成仙。然而,后羿與髮妻嫦娥恩恩愛愛情深義重,不忍心拋下嫦娥獨自昇仙,於是將仙藥悄悄藏了起來。

  這件事情卻傳入了逢蒙耳中,他一心想奪取仙藥,嫦娥無奈之下只好自己吞下仙藥,變成仙子飛到了月亮上。后羿回家後悲痛不已,萬分思念妻子,幸有一位神仙告知,只要在八月十五月圓夜用麵粉製成一種圓月形狀的糕點擺放好,就可讓妻子回家團聚,這個糕點就是現在的月餅,人們在中秋吃月餅和家人團圓的習俗也就流傳下來了。

  2、月餅起義

  另一個故事則是元朝“月餅起義”。元末時期朝廷昏庸腐朽,在殘酷的霸權統治下人民生活非常困苦,終於在欺壓中奮起反抗。當時朱元璋聯合了多路民軍反抗力量,準備一起進行大的反擊。然而面對朝廷官兵的嚴格搜查,想要互相聯絡和傳遞訊息相當地困難。

  當時有一位智慧的軍師想出了好辦法,他們用麵粉製作了非常大的圓餅狀糕點,然後將寫著”八月十五起義“這條關鍵資訊的紙條隱秘的藏在了糕點之中,很快訊息便傳遞出去,最終人民的反抗取得了勝利。

  朱元璋登基後下詔,全體將士們都可以在八月十五這一天休沐回家,和親人們團圓,並且還專門製作了當時用來傳遞訊息的糕點賞賜給他們。經過後世的改良和精進,形成了現在各式各樣的月餅。

  中秋節的發展過程是什麼樣的

  1、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歷史久遠,是古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二十四節氣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普及於漢代,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中秋”一詞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漢代文獻,成書於兩漢之間的《周禮》(世傳為周公旦所著,實際上成書於兩漢之間)中說,先秦時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據記載,在漢代時,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的活動。晉時亦有出現中秋賞月之舉的文字記載,不過不太普遍,晉時期中秋節在我國北方地區還不很流行。

  2、唐代時中秋風俗在我國北方已流行。《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賞月風俗在唐代的長安一帶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並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3、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日,並正式定陰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文學作品中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

  4、到了明清時,中秋已成為中國民間的主要節日之一。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濃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

  5、中秋節自古就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我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故事 中秋節吃月餅與朱元璋有關

  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故事 中秋節吃月餅與朱元璋有關

  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故事

  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與朱元璋起義

  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劃,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起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來越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

  明代起有大量關於月餅的記載,這時的月餅已是圓形,而且只在中秋節吃,是明代起民間盛行的中秋節祭月時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家設月光位於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

  月餅寓意團圓,也應該是明朝開始的。如果綜合明朝有關月餅與中秋節民俗的資料來看,應該能夠看出月餅取意團圓的歷史軌跡:中秋節祭月後,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月果(祭月供品)。因為月圓餅也圓,又是閤家分吃,所以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

  吃月餅時搭配什麼會比較好

  品嚐月餅之時,搭配一壺花茶、綠茶、烏龍茶,或是喝點醋酸飲料或酸性飲品幫助消化,去油膩,是絕佳選擇。但濃茶、咖啡、汽水、可樂等飲品就不要選了,濃茶、咖啡中含較高咖啡因,汽水、可樂等碳酸飲料中又含有大量熱量和糖分,因此不宜作為吃月餅的搭配。 月餅是美味的應節美食,但對於身體健康而言它也是不折不扣的“垃圾食品”,月餅宜品嚐不宜多吃。此外,中秋賞月除了月餅之外,富含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的柚子、沙田柚、水晶梨、橙子等水果是既應節又健康的選擇。

  購買月餅的坑

  在月餅的選擇上,消費者存在著兩種觀念:一是保質期短的月餅防腐劑少;二是不甜的月餅熱量低。

  對此,脾胃病科教授表示,月餅的保質期因其原料、工藝和包裝方式而有所差異,要區別對待。部分保質期長的月餅確實比別的月餅多含防腐劑,但很多月餅保質期長還有兩個原因:一是包裝盒內放置了袋裝的防腐劑、乾燥劑或抗氧化劑來延長月餅存放時間,而非月餅本身新增;二是含糖和油多的月餅本身就不易變質。另外,脾胃病科教授還提醒,選購月餅不光要看保質期,還要注意看儲存環境。月餅包裝上所標的保質期通常指在25℃左右存放於乾燥陰涼處時的保質期,但有的月餅沒有辦法達到恆定的儲存條件。。

  針對很多人認為不甜的月餅熱量低的問題,脾胃病科教授表示,月餅中除了糖分和澱粉能夠轉化成熱量,其實還含大量脂肪,市售月餅為求好吃潤口,多半加入了過多的豬油或烘焙油脂,過量攝取這些成分(飽和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容易導致血中三酸甘油酯及膽固醇上升。為了避免吃過多脂肪造成血脂異常,也可在月餅種類上做選擇,可少吃酥皮類月餅(例如蛋黃酥、廣式月餅),而選擇麻糬皮的月餅。另外,包有蛋黃、肥肉的月餅也要小心攝取,避免享用美食後,血膽固醇也隨之上升,造成心血管負擔。


中秋吃月餅的來歷 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故事

  中秋吃月餅的來歷   中秋節起源於中國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不過由於這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 ...

中秋節的節日起源 中秋節是怎麼故事

  中秋節的節日起源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故事   中秋節的節日起源   “中秋”一詞,始見於《周禮·夏官·大司馬》:“中秋,教治兵。”早在周代,人們就認為此良辰美景正是教練兵士的好時期。但根據目前所掌握的文獻資料來看,中秋成為節日,應在隋唐之時。因為根據我國目前最早的歲時專著《荊楚歲時記》來看,至少在南北朝時還 ...

中秋節賞月的來歷50字 中秋節是怎麼的簡單介紹

  中秋節賞月的來歷50字中秋節是怎麼來的簡單介紹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漢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晉時亦有中秋賞月之舉,不過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 ...

中秋節來歷和風俗 中秋節是怎麼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悠久。“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 ...

中秋節來歷故事

  《嫦娥奔月》的故事   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姓,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一天,后羿到崑 ...

中秋節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來歷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 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 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 稱謂仲秋, 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 此,又   中秋節的來歷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 ...

民俗專家:中秋節來歷有3種說法

  10月3日是農曆八月十五,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民俗專家表示,關於中秋節的來歷有3種說法。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說,關於中秋節的來歷,民間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其中最有影響的大概要數“嫦娥奔月”了,這個傳說可謂婦孺皆知,但傳說畢竟是傳說。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還有一說,即中秋節起源於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