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以什麼作為觀察時間
望洞庭以什麼作為觀察時間
望洞庭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作為觀察時間。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輕輕著筆,透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於紙上,表現出驚人的藝術功力。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徹空明的。與素月的清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鑑,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這就是湖光秋月兩相和一句所包蘊的詩意。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奏——演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給讀者了。接下來描繪湖上無風,迷迷濛濛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潭面無風鏡未磨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否則,湖面狂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法輝映成趣,也就無有兩相和可言了。
望洞庭寫的是什麼的景色
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洞庭風光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寫湖水與素月交相輝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繪無風時湖面平靜的情狀,第三、四句集中描寫湖中的君山。
全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輕輕著筆,透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於紙上,顯示出驚人的藝術功力。
望洞庭的作者是誰
1、《望洞庭》的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著名詩人、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漢中山王之後,與柳宗元、白居易交往甚密,文亦齊名,人稱“劉柳”、“劉白”。
2、原詩如下
望洞庭
唐代: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3、譯文
秋夜明月清輝,遍灑澄淨湖面,湖面平靜無風,猶如鐵磨銅鏡。遙望美麗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聯翩。那翠綠的君山,真像銀盤裡的一枚玲瓏青螺。
望洞庭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望洞庭》表達了作者無奈中帶著希望的心情,因為這首詩是作者被貶的時候寫的,所以在官場上失意的作者無奈寄情于山水風光,希望今後還會被重用。
《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洞庭風光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
望洞庭詩意是什麼
1、《望洞庭》的詩意: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洞庭風光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2、原文:
《望洞庭》
作者:劉禹錫(唐)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3、譯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 ...
望洞庭背景
背景:
《望洞庭》作於長慶四年(公元824年)秋,劉禹錫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一次,劉禹錫轉任和州經過洞庭湖,觀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寫下了此詩。
1、 原文: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2、 譯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 ...
望洞庭古詩全文是什麼
1、《望洞庭》原文: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2、《望洞庭》譯文:
風靜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銅鏡,平滑光亮。遙望洞庭,山青水綠,林木蔥蘢的洞庭山聳立在泛著白光的洞庭湖裡,就像白銀盤裡的一隻青螺。 ...
望洞庭的古詩詩意
詩意是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恰似白銀盤子託著青青的田螺。
原文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譯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拭的銅鏡。
遠遠眺望洞 ...
望洞庭古詩原文及翻譯
1、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的銅鏡。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白銀盤裡託著一枚青螺。
2、詩中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微波不興,平靜秀美,分外怡人。詩人飛馳想像,以清新的筆調,生動地描繪出洞庭湖 ...
望洞庭的詩意
1、風靜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銅鏡,平滑光亮。遙望洞庭,山青水綠,林木蔥蘢的洞庭山聳立在泛著白光的洞庭湖裡,就像白銀盤裡的一隻青螺。
2、《望洞庭》
【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