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朝鮮族服飾——素雅輕盈

朝鮮族服飾——素雅輕盈

  民族概況

  我國的朝鮮族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早在17世紀末,就有部分朝鮮族居民零星從朝鮮遷來,1869年朝鮮北部遭到大饑荒,災民們陸續渡過圖們江、鴨綠江,遷入到我國延邊等地開荒定居,到19世紀80年代初已達幾萬人。現今他們主要分佈在吉林、黑龍江、遼寧三省,其餘則散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廣州、成都、濟南等內地大中城市,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其最大的聚居區,總人口192萬多。

  朝鮮族早期宗教流行圖騰崇拜和始祖崇拜,信仰土穀神,後來形成檀君教、東學教等本民族宗教。受儒家思想影響較深,亦先後傳入道教、佛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等。朝鮮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朝鮮語,一般認為屬阿爾泰語系。朝鮮文屬音位文字型別。

  朝鮮族生活的長白山地區群山聳立,峽谷縱橫,風光綺麗, “天池”宛如一塊剔透的碧玉,鑲嵌在頂峰上,傳說每年都有天上的仙女到此沐浴。長白山脈是鴨綠江、圖們江和松花江的發源地,奔流不息的海蘭江、布林哈通河、嘎呀河、琿春河、古洞河等碧波迴環,滋潤著長白山麓的廣大地區。朝鮮族多數從事農業生產,部分從事林業、副業,尤其擅長種植水稻。延邊地區是我國東北的主要水稻產區。

  

  特色文化

  自古以來,朝鮮族就把尊敬老人,當做家庭和整個社會生活中極為重要的禮節和道德準則。例如,青少年對長輩必須使用敬語尊稱;當著老人的面不許吸菸飲酒,在非喝不可的場合,也要背席而飲;吃飯時須先給老人和長輩盛飯上菜。有客來訪,還要給老人和賓客單設席。美食佳餚要擺到老人面前,老人未動前,晚輩不得先吃;路遇長者,不論是否熟識,都要致禮問安;在老人"花甲"之年,即60歲生日之時舉辦隆重的"花甲壽宴",這些都充分體現了這種傳統美德。在餐桌上還有很多規矩,匙箸、飯湯的擺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應擺在用餐者的右側,飯擺在桌面的左側,湯碗擺在右側,帶湯的菜餚擺在近處,不帶湯的菜餚擺在其次的位置上,調味品擺在中心等。

  

朝鮮族服飾

  朝鮮族歷來喜穿白衣素服,故有“白衣民族”之稱。在盛大節日,隆重慶典等場合,朝鮮族男女都習慣穿白色衣衫,故又有“白衣之國”的美稱。

  朝鮮族的傳統服飾有男女上衣、褲子、裙子、外套、袍、坎肩及笠帽、船形鞋等。除了日常的服裝外,還有周歲服裝、結婚禮服、喪服等禮儀服裝。

  男子穿白色斜襟短上衣,無紐扣,前襟兩側各釘有一飄帶,穿衣時盤結在右襟中上方。他們還喜歡外套黑色或其他顏色的帶紐扣的“背褂”(坎肩)。冬天多穿短大衣或棉、毛大衣。下穿燈籠褲,這種褲子褲腰寬,褲襠和褲管肥大,便於在炕上盤腿而坐,穿時將褲腰前部折起後繫上腰帶,褲管下口用布帶系綁。節日時多戴禮帽。

  朝鮮族女裝多采用絲綢或柔軟面料製成,其最大特點為短襖長裙,其色彩和紋飾都很講究,優雅而漂亮。女襖的襖襟很短,無扣,用綢帶繫住,襟和下襬略呈弧形,線條柔和。年輕女子喜在袖口及衣襟處鑲飾彩色綢緞邊。老年婦女冬天外面加穿皮毛為裡、綢緞為面的坎肩。裙子分筒裙和纏裙兩種,又有長裙和短裙之別。中老年婦女多穿纏裙,系寬腰帶,內套白色襯裙,再將外面的裙子纏裹下身,最後把裙子左下角提起掖在腰帶內,這是雍容華貴的象徵。年輕婦女可以穿纏裙或褶裙,未成年的少女只能穿褶裙,褶裙為直筒式,腰間有很多細褶,寬大而飄逸。

  朝鮮族童裝色彩豔麗,多采用朝鮮族特有的七色彩緞作袖筒,衣身採用彩色綢緞,被稱為“七彩衣”,象徵著如彩虹般光明美好。

  朝鮮族婦女頭飾較簡單,女孩多留娃娃頭短髮,未婚少女梳一條長辮,婚後挽發於腦後,除在辮根和辮梢系彩色頭繩及在髮髻上插金屬簪外,無其它飾物,樸素大方。

  朝鮮族男子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寬型袖筒,下身穿寬腿、肥腰、大襠的長褲。外出時喜歡穿斜襟長袍,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過運河習慣戴笠,現在青年男子戴鴨舌帽,中老年人戴氈帽。兒童上衣的袖筒多用色彩斑斕的“七色緞”做料,就像彩虹在身上飄逸。女服則為短衣長裙,朝鮮族叫“則”和“契瑪”。喜歡選用黃、白、粉紅色衣料。朝鮮族的鞋從木屐、草履到草鞋、麻鞋,直至近代男子寬大的長方形膠鞋、婦女鞋頭尖面蹺起的船形膠鞋,無不別具一格。

朝鮮族服飾特點

  1、朝鮮族傳統服飾素淨、淡雅,色彩以白色為主,象徵純潔、善良、高尚、神聖,因而朝鮮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稱。

  2、民間服飾,朝鮮族傳統服飾最大的特點是斜襟,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男女服飾迥然不同,男人穿褲,女人穿裙。

  男裝衣短,褲長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著道袍或朝鮮長袍者。道袍是過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後成為男子出門時的禮服。婦女為短衣長裙,衣的長度剛能遮住乳房,衣有長長的白布帶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結,長裙多有長皺褶,長及腳跟。裙有纏裙、筒裙、長裙、短裙、圍裙之分。

  3、傳統官服,朝鮮族官服是指過去歷代王公貴族的服裝,依官位、官職、身分而異,但基本式樣大體一致。冕服為其代表,用黑色綢緞做團領,肩部有帶色之龍,袖口畫有火、華蟲、宗彝等圖案。裳用紅綢緞縫製,裳前有藻、粉米、黼黻的圖案。


朝鮮族服飾圖片,韓國服飾的前身

  製成衣服的材料有很多種,從古時候的動物皮,到蠶絲,最後到現在的滌綸,服裝是民族文化的象徵,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更充實了服飾藝術的寶庫。本期中國傳統服飾為大家帶來朝鮮族服飾,千萬別錯過咯。   服裝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徵。朝鮮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我國吉林省延邊州,其豐富多彩的民族服裝,是朝鮮 ...

達斡爾族服飾——簡單素雅

  達斡爾族主要聚居於富饒美麗的嫩江兩岸,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傳統的漁獵業。在東北諸民族中,是社會發展水平較高,與外界經濟文化接觸和交流較早、較多的民族之一。   較為先進的生產力和多種經濟形式並存的局面,決定了達斡爾族服飾原料的多樣性。不同地區的衣飾原料中,往往都是犴等獸皮、羊皮和布帛等兼而有之,但又各有側重 ...

各民族傳統節日——朝鮮族節慶

  朝鮮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誕生一週年,"回甲節"(六十大壽)、"回婚節"(結婚六十週年紀念日)。   朝鮮族一向崇尚禮儀,注重節令。每逢年節和喜慶的日子,飲食更加講究,所有的菜餚和糕餅,都要用辣椒絲、雞蛋片、紫菜絲、綠蔥絲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點綴。 ...

中國特有的服飾“旗袍”

  清代男子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此風在康熙後期雍正時期最為流行,婦女服飾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代中期始,滿漢各有仿效,至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頗盛,甚至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之記載。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達官貴婦中流行 ...

清朝傳統服飾

  清朝是我國服裝史上改變最大的一個時代,清代是個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尤其是服裝文化,也是在進入中國後,保留原有服裝傳統最多的非漢族王朝。乾隆帝亦屬好大喜功、浮慕好名之君,但他能清楚意識到,是承襲一套己涵在衣冠制度中的政沾理論,而不必是外觀形式,方能傳國長久。乾隆朝制定詳細的冠服制度,並圖示說明,以後子孫也能 ...

中國傳統服飾--旗袍

  清代男子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此風在康熙後期雍正時期最為流行,婦女服飾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代中期始,滿漢各有仿效,至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頗盛,甚至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之記載。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達官貴婦中流行 ...

彝族服飾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飾差異大,服飾區別近百種,琳琅滿目,各具特色。婦女一般上身穿鑲邊或繡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頭、耳環,領口別有銀排花。除小涼山的彝族穿裙子外,雲南其他地區的彝婦女都穿長褲,許多支系的女子長褲腳上還繡有精緻的花邊,已婚婦女的衣襟袖口、領口也都繡有精美多采的花邊,尤其是圍腰上的刺繡更是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