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朝鮮舞蹈精髓——僧舞

朝鮮舞蹈精髓——僧舞

   僧舞是朝鮮族民俗舞蹈精髓。關於他的起源,中外舞蹈專家們有不同的解法,有的說僧舞來自高句麗名僧西山大師佈教活動;有的說僧舞來緣於僧侶的讀經生活,有的說僧舞描繪了僧人想擺脫苦惱尋找歡樂的願望。雖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都認為僧舞是一種反映僧侶生活的藝術形式。

  表演僧舞,舞者身穿白色襖,藍色裙,頭戴高帽,肩搭一條紅布,兩手執鼓鞭,面向鼓而立,轉向觀眾,兩手徐徐展開,從肩到長袖的重端,形成優美的橢圓型線條,給人以穩健而歡悅的美感,柔軟的長袖把白綢條甩向天空,猶如白雲飄浮,表達了僧侶憤世嫉俗,插翅升飛的心願。

  僧舞的步法,以斜線步法為主,結合運用滑步,跳躍步等輕鬆、自然的步子。穿著白布襪的腳尖,隱埋在藍色裙角之中若隱若現,使人觀後,平添一種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藝術感受,使觀眾不僅看到了優美的典雅的舞蹈,同時也會將人們帶到那古老的朝鮮族文化長河中。

閩南地區古閩越族原住民舞蹈——拍胸舞

  

  “拍胸舞”為男性舞蹈,舞者頭戴草圈,赤足,裸上身。動作以蹲襠步為主,雙手依次拍擊胸、脅、腿、掌,配合怡然自得的顛頭,並隨著舞蹈環境和情緒的變化不同,動作節奏、幅度相應產生不同變化。高昂、激越時可雙腳反覆頓地,雙手使勁將胸、脅、全身拍得通紅;舒緩和暢時則撫胸翻掌、扭腰擺臀,動作圓柔而詼諧,活潑而妙趣橫生。

  “拍胸舞”基本動作為“打七響”:雙手首先於胸前合擊一掌,接著從右手開始,雙手依次拍打左、右胸部,隨後雙臂內側依次夾打右、左脅部,雙手再依次向外拍打右、左腿部,共得“七響”,時值合七拍。同時配合雙腳於蹲襠步位置有節奏的跳動, 身體隨之左右晃動。如此迴圈往復,動作始終不變,只在隊形上稍作些進退、出入、交叉變化,即可完成一場“拍胸舞”的精彩表演。正由於“打七響”既是“拍胸舞”的基本舞步又最突出地代表了拍胸舞的基本動律和風格特色,所以泉州、漳州、金門、臺灣等地民間又將“拍胸舞”稱為“打七響”。

  拍胸舞歷史悠久、流傳廣泛,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身份的舞者,往往形成各自不同特色的舞蹈風格。如舊時行乞者所跳的“拍胸舞”,一般動作幅度較小、較拘謹和收縮,且往往在有意無意之中自然地融入表達示憐、乞討、祈求、盼望等典型的生活形體動作,形成“乞丐拍胸”特色;“拍胸舞”者多幾近裸身,遇冷天常需借酒驅寒,酒酣耳熱之間所跳的舞蹈則多誇張、大幅度、甚至可跳起、可臥地,步法多顛步、動作強弱、節奏快慢也較複雜多變,久而久之形成“酒醉拍胸”別具韻味的舞風。

  “拍胸舞”的起源從舞種分佈、風格特色和服裝道具等方面綜合考察,系保留了泉州、閩南地區古閩越族原住民舞蹈的遺風。

  “拍胸舞”盛行於泉州,流傳於閩臺,除此以外的其它漢族地區未見有“拍胸舞”這一獨特的舞種分佈。而在與古閩越族同處於一個歷史時期和地域範圍的南方古百越族廣大少數民族地區,卻不難見到與“拍胸舞”相類似的舞蹈。如在黎族、高山族舞蹈中都可見到與“拍胸舞”相同的拍擊胸、腿的“四擊”動作。最典型的如鄂西土家族傳承藝人吳興富所表演的傳統土家族舞蹈“肉連響”,其“以手掌拍擊額、肩、臂、肘、脅、胯、腿、腳等部, 發出有節奏的連續響聲,與泉州“拍胸舞”如出一轍。 “拍胸舞”赤足裸身,原本無音樂伴奏,其強調以身體拍擊出聲響節奏,一方向體現舞蹈本身的動律特色,一方面也用來協調群體動作,喧染舞蹈氣氛,較好地保留了遠古閩越舞蹈粗獷、古樸的民族舞蹈遺風。“拍胸舞”者頭上都戴著一個形制特殊的草箍。其傳統的製作方法是將一條紅布條與稻草混合編織成一長條,圍成一個草圈,並於草圈接頭前留出一段10—20釐米長的向上翹起的如同蛇頭一樣的頂端,且又必使所雜入的紅布條恰好就在蛇頭頂端露出,有如蛇之吐信。蛇是古閩越族的圖騰崇拜物,得以保留在“拍胸舞”中,高高盤繞在“拍胸舞”者頭上,歷千年不變,使我們至今得以領略古閩越圖騰祭祀舞蹈古樸、莊重、整齊劃一、如醉如痴的動人情景和舞蹈遺存。

  現今閩臺各地的“拍胸舞”大多配以南音“三千兩金”的音樂,其源頭則起於泉州古老劇種“梨園戲”所保留的傳統宋元古南戲劇目《鄭元和》中的“蓮花落”一折,表現主人公鄭元和上京赴試,途中因迷戀歌伎李亞仙,至三千兩金盤纏用盡,被迫流落街頭與眾乞丐為伍,沿街沿巷邊演唱自訴身世的“三千兩金”,邊踏跳“拍胸舞”的情景。該舞蹈與音樂後來流入民間,廣為傳播, 至如今各地凡跳“拍胸舞”大多配以“三千兩金”音樂,“乞丐舞”因此也成為“拍胸舞”又一別稱。而“拍胸舞源於宋元南戲《鄭元和》”的傳說,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被認為就是“拍胸舞”的源頭。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一批代表性藝人的不斷總結、豐富創新,“拍胸舞”動作已從最初始、最田野的基礎動作“打七響”,發展到拍擊肩、臂、胸、脅、肘、腿、足等部位,並創造出一整套新的舞蹈動作組合。閩南、泉州地區解放以來最具代表性的“拍胸舞”藝人主要有以下三人:

  郭金鎖,福建省歌舞團、省藝校任職。1936年生於泉州南安官橋鎮。幼年家境變故,淪為乞丐。7歲起先後隨民間藝人郭善、吳孝曾等多人學藝,掌握各種傳統民間舞蹈。其“拍胸舞”集多家風格於一身,主要動作組合有:“打八響”、“歡喜步”、“鬥雞步”、“雨來步”、“大人步”、“李鐵柺”、“不倒翁”、“蜘蛛步”、“蟋蟀跳”等組合。

  尤金滿,廈門藝校教師,1924年生於泉州安海。1936年參加安海“上帝宮車鼓陣”學習“車鼓”,先後向李永、蔡振隊等老藝人學習各種民間舞蹈,從事民間舞蹈表演、教學創作,至今不輟。其“拍胸舞”融合地方戲曲韻味,細膩而優美。主要動作組合有:“老鼠逐”、“蜈蚣展須”、“加令跳”、“矮步”、“車輪”、“青蛙掃蚊”、“公雞鬥”、“善財觀天”等。

  邱劍英,1930年生於泉州市區,幼年當報童,常尾隨“乞丐拍胸隊”後,慕學而能舞。之後廣泛學習民間舞蹈,20世紀50年代起注重“拍胸舞”繼承出新,做出成績。其“拍胸舞”風格粗獷、詼諧,主要動作組合有:“擊掌迴音”、“玉驢顛步”、“金雞獨立”、“蟾蜍出洞”、“半月斜影”、“大、小奄雞行”等。

  1959年,泉州地區舞蹈工作者首次以“拍胸舞”為素材,創作舞蹈《田間樂》參加省、全國文藝會演;1985年省梨園戲劇團攜帶《鄭元和•拍胸舞》等赴日本參加“亞洲民族音樂舞蹈節”交流;1992年泉州鯉城區王宮、陳店村農民“拍胸舞”隊參加“天津廣場舞比賽”和“瀋陽國際秧歌節”比賽獲獎。

僧舞

  僧舞是朝鮮族民俗舞蹈精髓。關於他的起源,中外舞蹈專家們有不同的解法,有的說僧舞來自高句麗名僧西山大師佈教活動;有的說僧舞來緣於僧侶的讀經生活,有的說僧舞描繪了僧人想擺脫苦惱尋找歡樂的願望。雖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都認為僧舞是一種反映僧侶生活的藝術形式。

  表演僧舞,舞者身穿白色襖,藍色裙,頭戴高帽,肩搭一條紅布,兩手執鼓鞭,面向鼓而立,轉向觀眾,兩手徐徐展開,從肩到長袖的重端,形成優美的橢圓型線條,給人以穩健而歡悅的美感,柔軟的長袖把白綢條甩向天空,猶如白雲飄浮,表達了僧侶憤世嫉俗,插翅升飛的心願。

  僧舞的步法,以斜線步法為主,結合運用滑步,跳躍步等輕鬆、自然的步子。穿著白布襪的腳尖,隱埋在藍色裙角之中若隱若現,使人觀後,平添一種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藝術感受,使觀眾不僅看到了優美的典雅的舞蹈,同時也會將人們帶到那古老的朝鮮族文化長河中。


乘風破浪的姐姐大碗寬面舞蹈是什麼

  1、乘風破浪的姐姐大碗寬面舞蹈是中國風和爵士間來回切換的精分舞蹈。   2、爵士舞,即美國現代舞,是一種急促又富動感的節奏型舞蹈,是屬於一種外放性的舞蹈,不像古典舞和芭蕾舞所表現的一種內斂性的舞蹈。   3、《大碗寬面》是吳亦凡演唱的歌曲,由吳亦凡創作詞曲,於2019年4月19日釋出。 ...

舞蹈學什麼比較好

  舞蹈學可以學習肚皮舞、芭蕾舞、踢踏舞、交誼舞以及HipHop等;   1、肚皮舞   肚皮舞被譽為是一種展現性感的舞蹈,它那種有節奏的扭動,臀部、腹部、胸部、肩膀、手臂和背部的姿勢,它絕對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有氧運動。   2、芭蕾舞   跳芭蕾舞可以讓你同時擁有有氧運動、高強度運動和耐力訓練。持久而優雅的舞 ...

舞蹈有哪些

  1、舞蹈,由各個不同種類、不同樣式、不同風格的舞蹈所組成。根據舞蹈的作用和目的,可分為生活舞蹈和藝術舞蹈兩大類。   2、生活舞蹈:人們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進行的舞蹈活動,包括習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娛舞蹈、體育舞蹈、教育舞蹈、廣場舞蹈等。   3、藝術舞蹈:具有一定的主題思想、完整的藝術形式和 ...

入門舞蹈學什麼種好

  初學者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舞蹈課:一是根據自己喜歡的舞種和風格,二是根據自己的年齡,三是根據自己的性格,確定學習的目的,確定自己的時間,確定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舞蹈。   舞蹈是一個內涵很豐富的學科,舞種也有很多,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中國古典舞,國外舞蹈:芭蕾舞,國外民族、民間(時下流行的 ...

韓國舞蹈屬於街

  韓國舞蹈是屬於街舞的一種,現在韓國最流行的音樂是hip-hop演變的電子音樂,韓星在臺上唱歌時如果只是站著來唱的話,表演起來就不夠動感,為了增加表演的動感和臺下的氣氛,就只有表演的韓星在唱歌的同時加上跳舞一起了,但是又會唱歌又會跳舞又要帥的人那有那麼多啊,唯一的辦法就是編一些簡單但好看的舞蹈了,韓舞很多是 ...

關於動物的舞蹈有哪些

  楊麗萍的孔雀舞、雀之靈:著名舞蹈家楊麗萍自編自演的女子獨舞。首演於1986年。《雀之靈》這個題目體現了創作者對作品內涵的高度要求。   華佗的五禽戲:由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華佗根據中醫原理、以模仿虎鹿熊猿鳥等五種動物的動作和神態編創的一套導引術。   塔吉克族鷹舞:中國民間舞蹈中極具特色的傳統舞蹈形式,藝術 ...

歷史悠久的土族舞蹈安昭是怎樣的

  1、安昭舞是一種古老的土族舞蹈,流行於互助,安昭亦稱“轉安昭”,它與蒙古族的“安代舞”相近。表演時,在場院中間燃起篝火,老少皆著盛裝,按男在前女在後的順序圍火堆成圈,由一人領唱,眾人唱和,翩翩起舞,直至深夜。“安昭”一詞並無實際含義,它是唱歌襯詞“安昭索羅羅”的簡稱,現在已演化成為民間歌舞安昭的專用名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