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頤之年指的是100歲。期頤之年出自《禮記》中的一句:“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另外,其他的年齡稱謂有很多,比如,赤子:指的是嬰兒生下來之時,皮膚略微泛紅,所以古人就將這個時候的孩子稱之為“赤子”。
襁褓:指的是剛剛會笑,還不會走路,只能用嬰兒被子包裹著的孩子。豆蔻之年、二七之年:豆蔻,在初夏開花,開花之時,粉白又美麗,就如同13、14歲的少女娉娉嫋嫋,故取此名。
知天命:也稱知非、艾服、及艾、大衍、杖家等等。知天命的意思是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已經到了年過半百的年齡,耄耋之年:老人80到90歲稱耄和耋,也可用作泛稱。
1、期頤之年指的是100歲。
2、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護。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期頤指一百歲。“期頤”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注:“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期頤之年意思是:指活到百歲之人,也稱人瑞,說明人活的年齡大長壽。
期是期待,頤是供養,意謂百歲老人飲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別人供養或照顧。古時稱百歲為期頤之年。源於漢時戴聖所輯的《禮記·曲禮篇》: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耋,而傳。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
應該是指,而不是值。古代的期頤之年指100歲的人,期頤就是百歲高壽的意思,
期頤: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護。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期頤指一百歲。“期頤”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
《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注:“ ...
1、期頤之年指的是100歲。
2、期頤之年出自《禮記》中的一句:“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另外,其他的年齡稱謂有很多,比如,赤子、襁褓、豆蔻之年、二七之年等。 ...
1、期頤之年指的是100歲。
2、期頤之年出自《禮記》中的一句:“百年曰期,頤”。
3、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另外,其他的年齡稱謂有很多,比如,赤子、襁褓、豆蔻之年、二七之年等。 ...
1、耳順之年是60歲。《論語·為政》中說:“六十而耳順。”何晏集解引鄭玄日:“耳聞其言,而知其微旨。”後即以“耳順”或“花甲”為六十歲的代稱。《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所以稱50歲為知命之年。
2、耳順之年,意思是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出自《論語·為政》。先秦·孔子 ...
1、“金釵之年”指的是我國古代女子12歲。
2、我國古代女子12歲稱金釵之年,13歲稱豆蔻年華,15歲稱及笄之年,16歲稱碧玉年華,20歲稱桃李年華,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女子出嫁稱摽梅之年。而立:三十歲。不惑:四十歲。 ...
耳順之年指的是六十歲,也為花甲之年,意思是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通常還有一種意思是指,到了六十這個年紀,是聽得進逆耳之言的,指人生修行所能達到的一種高度。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1、天命之年是指五十歲。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
2、出處:春秋時期、孔子《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3、釋義:五十歲能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4、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5、翻譯:孔子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