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之有也是賓語前置句式,賓語前置是普遍存在於句子中的一種語法現象,一般都包括: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等。
2、大多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有賓語前置的標誌出現。
1、“未之有也”中的“之”是事的意思,指七十歲以上的人有絲綢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餓不著、凍不著,這樣還不能統一天下實行王道的事。
2、“未之有也”是倒裝句,應該是“未有之也”,屬於賓語前置。
3、出自《寡人之於國也》中 , 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翻譯成:這樣還不能統一天下實行王道,是從來不曾有過的事。
出自《孫子兵法·作戰篇》
意思:從來沒有過持續用兵作戰而對國家有利的。窮兵黷武必然會造成國力衰弱。
《孫子兵法.作戰篇》是孫子兵法十三篇的第二篇。講的是廟算後的戰爭動員及取用於敵,勝敵益強。作是興起之意。作戰這裡不是指戰爭,而是指戰爭前的準備和籌劃,屬於未戰而廟算的範疇。本篇繼《計篇》之後,在慎戰論思想的指導下,著重分析了戰爭與經濟的關係,戰爭依賴於經濟,但會對經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
這個句型是個賓語前置句。類似的句型還有如下:
1、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意思是對於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惡,憎惡。藏,私藏。於,在。
2、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意思是人們憎恨在公共勞動中不出力的行為,卻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 ...
“寡人之於國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
翻譯:我對於國家,也算是盡心了吧。
“寡人之於國也”,其中“之”是主謂之間的助詞,取消主謂獨立性作用,不需要翻譯。在文言文中,為了強調主語,將“寡人”兩字提前。 ...
延陵季子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有把寶劍獻給徐國國君。
《季札掛劍》: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慾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使於晉,顧反,則徐君死於楚,於是脫劍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於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而去。
注:延陵季子: ...
1、倒裝句中的賓語前置。
2、夫,表示即將發表議論。“何厭之有”中,“何厭”為“有”的賓語,在文言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往往將賓語提前,以示強調。其中的“之”為賓語前置的標誌。整句話裡,“晉”是主語。 ...
賓語前置。“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其中“之”字作為賓語前置的標誌助詞,用作連線,起加強反問的語氣作用。可省略,如“何陋有”。譯為:有什麼簡陋呢?出自《陋室銘》。賓語前置是文言文的一種寫作手法,包括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等。 ...
意思是:身體力行地去做一個君子,那我還沒有達到。
這是作者引用《論語》裡的話。
戰國孔子弟子編寫《論語·述而篇》裡的原話是: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譯文是:孔子說:“就書本上的學問來說,大概我同別人差不多。身體力行地去做一個君子,那我還沒有達到。” ...
1、狀語後置句式: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
2、省略句式:“與俱去”、“毋從俱死也”,介詞“與”、“從”後賓語省略句。
3、疑問句:“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4、主謂倒置句:主語“為大王為此計者”與謂語“(是)誰”倒置。
5、判斷句式:“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