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朱熹春日賞析

朱熹春日賞析

  1、此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寫景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緻;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全詩寓理趣於形象之中,構思運筆堪稱奇妙。

  2、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點明天時;“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點明主題。一句中分三層敘說,特別是以“泗水濱”結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尋”字不僅寫出作者逸興,也給詩歌添了不少情趣。

  3、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描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無邊光景”逆承首句“勝日尋芳”,說尋芳的結果。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這裡不做細碎描寫,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貼,而是從極廣大的空間落筆。

  4、後兩句用形象的語言,具體描繪了光景之新,抒寫了尋芳所得。“等閒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閒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意謂勝日尋芳,本不期望有無邊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鮮感受,不禁歡欣雀躍。“東風面”,把春氣、春景形象化了,擬人化了,把“識”字落到實處。

  5、末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麼能“等閒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近承“東風面”,遠承“無邊光景”,對偶修辭,意象色彩強烈。詩以“總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6、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絃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無邊光景”所示空間極其廣大,就透露了詩人膜求聖道的本意。“東風”暗喻教化,“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哲理詩而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春日朱熹這首詩的意思

  1、《春日》朱熹這首詩的意思是:陽光明媚沿著泗水河畔去踏青,無邊無際的春天美景盡收眼中。人們所到之處都感到春風撲面,只有春天才總是百花盛開萬紫千紅。

  2、詩歌敘述詩人外出河邊尋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覺到處煥然一新。天地間吹開了和煦的東風,東風催得百花齊放,百花為人們捧出了萬紫千紅的春天。

  3、詩人讚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時也道出了“東風”是萬紫千紅春天的源頭這個道理。“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歷來也被傳為名句。

春日朱熹意思和中心思想

  意思:

  我在一個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來到泗水邊觀花賞草,只見無邊無際的風光景物一時間都換了新顏。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看出東風的面貌,東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中心思想:

  是一首哲理詩。詩中的“泗水”暗喻孔門,“尋芳”暗喻求聖人之道,“東風”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導的“仁”。這些意思如果用哲學講義式的語言寫出來,難免枯燥乏味。本詩卻把哲理融化在生動的形象中,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春日一詩代理學傢什麼

  《春日》是朱熹宋代理學家所作。   全詩為: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譯文   風和日麗遊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這既是一首寫景詩,描繪了美 ...

春日憶詩作者是代理學傢什麼

  春日憶詩作者是朱熹,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註》《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註》,後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註》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

春日原文

  1、原文:   《春日》   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譯文:   風和日麗之時泗水的河邊踏青,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

春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一、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絃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 ...

誕生地尤溪飲食習俗­

  飲食習俗是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從某一地區對於每一種食物及其的消費方式,可以折射出一個地區人文社會的文明程度。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和不同地域的人文社會情況,造就了不同的地域飲食習俗。尤溪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誕生地,這裡自然資源豐富,人傑地靈,當地人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充分利用本地的原 ...

兩妾為尼姑,讓母親吃陳米

  朱熹   朱熹平生提倡理學,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在中國,有專家認為他確立了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家境窮困,自小聰穎,弱冠及第,中紹興十八年進士,歷高孝光寧四朝。於建陽雲谷結草堂名“晦庵”,在此講學,世稱“考亭學派”,亦稱考亭先生。承北宋周敦頤與二程學說,創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學風,稱為理學 ...

簡介

  1、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中國南宋時期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   2、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等職,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 ...